失之千裡差之毫厘增廣賢文?行賞吝啬者沮,多許少與者怨,既迎而拒者乖,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失之千裡差之毫厘增廣賢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行賞吝啬者沮,多許少與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行賞吝啬者沮,這裡這個沮字就是灰心失望的意思,這句話就是說行賞沒有達到人的心裡預期,甚至是與人的心理預期相差太遠,所以讓人覺得失望,沒有意思,得不償失而失去動力。這行賞就如同釣魚,釣多大的魚就得用多大的餌,如果釣小鲫魚,弄一小段蚯蚓把鈎子包住了就行,可是如果要釣大鯉魚或者鲶魚就得把整條的蚯蚓放上去。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楚霸王項羽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其吝啬所決定,劉邦的謀士郦食其對其有這樣一段評價,他說:項羽這個人,對于别人的功勞從來不記着,對于别人的過錯從來不忘記,打了勝仗,攻下城池得不到封賞。手裡捧着那麼多印绶可以封賞,卻握在手裡不肯送出去,獲得的戰利品都在那兒積攢着不願意賞賜人,久而久之人民就背叛了他,賢能的人也心生怨氣而不願意為他所用,所以,天下賢能之人都歸順了漢王。
多許少與者怨,就是說答應人家的多,給與人家的少,就會産生怨恨。關于這個多許少與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能遇到,比如和人約定某一時間在某一地點見面,其中有一個人耽擱了,當朋友打電話詢問他什麼時候能到時,實際可能還有半個小時也不一定到,可是他為了讓人獲得一瞬間的滿足,就告訴人馬上就到了,或者說五分鐘就到了,可是人家等着,過了三個五分鐘還沒到,再打電話詢問還說馬上就到了,結果又等半個多小時才到,如果偶爾一次可能會得到原諒,如果總這樣勢必讓人埋怨。再比如父母對兒女的多許少與,為了激勵孩子好好學習,就随便的給了孩子一個很大的許諾,可是當孩子真的實現了目标,父母又開始反悔,對原來的許諾大打折扣,比如答應給孩子買兩本課外書,結果就給買了一本,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心生怨氣,孩子以後就會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獲取所需,比如他可以讓父母領着到書店買一本學習用書,然後在背着父母,自己拿這本學習用書換一本他原來想要的書。
既迎而拒者乖,這裡的乖做背離講,這句話形象的解釋就是把人邀請來,又不讓人進門,是對自己初衷的背叛。比如在《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戰将呂布被張飛戲稱為“三姓家奴”,這三姓指的是呂布本姓呂,投靠丁原後認丁原為義父,後來為了自身利益而殺了丁原,又拜了董卓為義父,再後來為了一個女人又殺了董卓。先不說他殺的這兩個人該殺還是不該殺,就他反複無常,先是接受了做人家的兒子,這就是迎的行為,反過來又把人家殺了,這就是拒的行為,這樣既迎又拒的行為就是一種背叛的行為。
還有孫膑與龐涓的故事,龐涓熱情洋溢的把孫膑迎到了魏國,經過攀談了解到這個師弟的學識遠在自己之上,于是就設計陷害孫膑,刓去了孫膑的膝蓋骨,孫膑裝瘋賣傻,甚至當着龐涓的面吃豬糞,這才逃出龐涓的魔掌。龐涓的這種既迎而拒的行為也是對師兄弟的一種背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