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21:44:57

來源:中國氣象局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暴雨過程多,局地災害影響重,珠江流域降水量破紀錄,并引發特大洪水。反觀華北黃淮等地,則經曆了持續高溫過程。眼下,入汛以來北方最強降雨來勢洶洶。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汛期以來氣候異常嗎)1

6月22日拍攝的廣東韶關市曲江區樟市鎮群星村 圖/新華社

許多人不禁要問,今年氣候怎麼了?為何感覺如此極端?入汛以來,我國氣候究竟呈現出怎樣的特點?複盤起來,汛期我們經曆了哪些主要天氣氣候事件?華南前汛期降水為何如此之猛?接下來,汛期氣候又将如何發展?

對此,國家級首席預報員、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艾婉秀,中國氣象局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總技術組副組長、國家氣候中心災害風險室主任王國複,國家氣候中心災害風險室副主任尹宜舟,國家氣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帶來了詳細解讀。

01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主要氣候概況是怎樣的?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汛期以來氣候異常嗎)2

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國降水量曆年變化(1961年至2022年)

艾婉秀:從降水來看,入汛以來全國降水量偏多,空間分布南多北少,珠江流域降水量破紀錄——

入汛以來(3月17日至6月20日),全國平均降水量215.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3.1%,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第4多。

降水整體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廣西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四川和貴州均為次多,福建為第3多;甯夏和河南降水量均為曆史同期次少。

珠江流域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1.7%,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長江上遊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2.9%,為曆史同期次多。

入汛以來,廣東韶關(286.4毫米)、雲南河口(279.2毫米)、浙江慶元(227.6毫米)等9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站突破年極值紀錄。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汛期以來氣候異常嗎)3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國降水量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汛期以來氣候異常嗎)4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國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圖

從氣溫來看,全國平均氣溫整體偏高,空間分布差異大——

入汛以來,全國平均氣溫14.6℃,較常年同期偏高0.6℃,為1961年以來曆時同期第5高。

氣溫空間分布差異大,青海和西藏平均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高,甯夏和新疆均為次高,甘肅為第3高。河南舞鋼(41.1℃)和内蒙古鄂托克旗(36.5℃)日最高氣溫破站點年極值紀錄。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汛期以來氣候異常嗎)5

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國平均氣溫曆年變化(1961年至2022年)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汛期以來氣候異常嗎)6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分布圖

02

入汛以來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有哪些?極端性如何?

尹宜舟:入汛以來我國南方暴雨過程多,局地災害影響重;區域性、階段性氣象幹旱明顯;多省受強對流天氣影響,局地災害影響重;河南等地出現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冷空氣活動頻繁,影響範圍廣。具體來看——

南方暴雨過程多,暴雨落區重疊度高

入汛以來,我國共出現16次區域性暴雨過程,均發生在南方,比常年同期偏多2.0次。其中5月9日至14日、5月27日至30日、6月3日至14日、6月16日至21日南方4次區域性暴雨過程累計雨量大、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

特别是6月以來的兩次區域性暴雨過程,暴雨落區重疊度高。兩次過程中,廣東中部和廣西東北部均存在降水中心;廣東英德暴雨日數分别達到6天和4天,廣西桂林分别有3天和4天。受強降水影響,南方超過90條河流超警戒水位;西江幹流廣西梧州站6月19日8時水位漲至20.95米,超過警戒水位2.45米,形成西江第4号洪水;北江幹流廣東石角站19日12時流量漲至12000立方米/秒,形成北江第2号洪水。持續強降水緻多地出現城鄉積澇,給居民交通出行、農業生産等帶來不利影響。

區域性、階段性氣象幹旱明顯

華東北部、華中北部等地氣象幹旱階段發展。2月下旬,華東北部等地旱象露頭并發展,其後西北東部、華北南部、華東北部、華中北部等地幹旱呈階段性發展。6月21至24日,旱區先後出現明顯降水,部分緩解了幹旱發展态勢。目前,上述地區仍存在中度及以上氣象幹旱,其中河南中南部和中東部、甘肅南部等地有特旱。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汛期以來氣候異常嗎)7

6月25日全國氣象幹旱監測圖

另外,5月以來,東北地區南部氣象幹旱露頭發展, 5月24日以來,東北地區出現降水過程,幹旱得以緩解。

多省受強對流天氣影響,局地災害影響重

入汛以來,全國26省(區、市)有470餘縣受到冰雹、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影響,其中貴州、陝西、河北、雲南等省部分地區災害損失較重。

今年首次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影響河南等地

6月13日以來,我國出現今年首次區域性高溫過程,超過35℃的高溫覆蓋國土面積達343.9萬平方公裡,影響人口超過6億人;華東西北部以及河南大部、湖北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東南部等地達38至40℃。

6月16日,河南省有59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40℃,河南林州最高氣溫達42℃。6月23-24日,甘肅、河南、青海、陝西、山西、新疆等地共有29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6月極值紀錄,其中河南許昌(42.1℃)、新密(42.0℃)、登封(41.6℃)和舞鋼(41.1℃)4站突破曆史極值紀錄,河南焦作最高氣溫達43.3℃。6月24-25日,河北、天津、山東、山西、北京等地共有47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6月極值紀錄,其中河北靈壽(44.2℃)、山東沾化(41.7℃)、天津漢沽(39.8℃)等28站突破曆史極值紀錄。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汛期以來氣候異常嗎)8

2022年6月13日至24日全國極端最高氣溫分布圖

冷空氣活動頻繁,影響範圍廣

入汛以來至5月31日,共有11次冷空氣影響我國,其中寒潮過程5次。冷空氣過程及寒潮過程數分别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4.2和3.8次,為1961年以來同期次多和最多。4月下旬以來連續3次冷空氣活動均達到寒潮标準(4月22日至23日、4月27日至30日和5月6日至8日),在兩周時間内曆經3次寒潮過程實屬罕見。

03

聚焦華南前汛期,為何雨量如此之大?曆史上華南6月重大暴雨洪澇事件還有哪些?

袁媛:今年華南前汛期于3月24日開始,較常年(4月9日)偏早16天。截至6月22日,華南前汛期已持續91天,較常年偏長5天,且累計雨量大、暴雨日數多。華南入汛以來,閩粵桂瓊四省區平均降水量854.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2.4%,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第2多;區域平均暴雨日數4.2天,為曆史同期最多。強降水緻珠江流域多條河流超警戒水位,給交通及農業生産等帶來不利影響。

汛期對天氣有什麼影響(汛期以來氣候異常嗎)9

3月24日至6月22日閩粵桂瓊曆年降水量變化(1961年至2022年)

2022年華南前汛期開始偏早、雨量大、雨季偏長等特征與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正在持續的拉尼娜事件密切相關。本次拉尼娜事件于2021年秋季開始,今年已是連續第二個拉尼娜年,目前衰減緩慢且階段性加強,這為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及我國雨季進程偏早提供了重要的氣候背景。

5月以來歐亞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經向度大,影響我國東部地區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尤其6月以來,東北冷渦更加活躍并且向南發展加強,這一方面引導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江南南部至華南地區,另一方面也使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南,來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輸送主要影響華南地區。同時,伴随夏季風的爆發和建立,季風環流引導的西南水汽輸送也偏強,以上共同導緻華南前汛期降水異常偏多。

尹宜舟:根據全國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成果,曆史上華南6月曾多次出現重大暴雨洪澇事件:

1994年6月上旬後期,華南出現大到暴雨天氣過程,大部地區過程降水量普遍有200至400毫米,部分地區達400至700毫米。大範圍持續性暴雨造成珠江流域幹、支流洪水暴漲,西、北兩江同時發生大洪水。這次洪災正值早稻孕穗揚花期,給農作物及糧食生産造成緻命的打擊。據統計,廣西67個市、縣,廣東62個市、縣,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澇災害。廣西受災人口551萬人,直接經濟損失367.7億元;廣東省受災人口2216萬人,直接經濟損失264億元。

1998年6月,珠江流域西江發生了百年一遇以上的特大洪水。6月16日至27日廣西自治區有84個縣(市)累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興安華江(986毫米)、永福(976毫米)、防城長岐(971毫米)3個縣超過900毫米,融安縣長安站日降水量達355毫米。降水強度大、雨量集中實屬罕見。受強降水影響,流域各江河相繼漲水,導緻西江幹流沿線長時間持續高水位,幹流從浔江的平南至西江的雲安近300公裡河段的水位均超過“94•6”特大洪水水位。據統計,廣西有62個縣(市)842.4萬人受災,倒塌房屋2.84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67萬公頃,絕收28.2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9億元。廣東省45個縣266.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74.9億元。

2005年6月17日至25日,珠江流域出現大範圍持續性暴雨天氣,局部地區出現高強度特大暴雨,廣東以及廣西大部累計降水量一般有200至250毫米,廣西東北部、廣東東部超過250毫米,珠江流域面平均降水量達233.2毫米。受持續性強降水影響,珠江流域西江、北江、東江以及珠江三角洲發生不同量級洪水,西江中下遊出現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據統計,暴雨洪澇災害共造成兩廣163個縣(市、區)1262.8萬人受災,倒塌房屋24.8萬間,農業受災面積65.6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36.0億元。

04

今年是全國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收官之年,取得了哪些成果?對于汛期防災減災有何幫助?

王國複:通過全國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我們已經形成一套客觀化災害事件識别和風險評估技術方法;建立一個包括緻災危險性指标、災情的災害事件庫;研發系列風險評估與區劃圖譜,支撐專業服務和決策服務;培養了一支技術隊伍,支撐災害風險管理業務體系建設。

目前氣象部門已形成十種氣象災害調查與風險評估技術規範,将逐漸形成行業标準,這為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務的開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已有一些國家級和省級氣象部門開展了風險(預)評估業務試點,并形成内部參考材料,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決策支撐。未來,将有更多的風險評估産品形成,為公衆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氣象服務。

對曆史上重大氣象災害事件進行調查,形成災害事件庫,包括災害發生的起止時間、緻災因子要素及評估指标、災害影響及損失情況等。通過當前事件與曆史事件進行對照,可以了解當前事件強度水平、可能帶來的災害損失範圍等,供決策參考。事件發生後,通過對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效益。

2022年是風險普查的收官之年,将有大量的成果呈現給政府、行業、公衆等,其中之一就是系列風險評估與區劃圖譜。通過圖譜及相關資料,可以摸清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隐患底數,查明重點地區抗災能力,客觀認識全國和各地區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水平,為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權威的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

自2020年以來,中國氣象局持續開展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培訓,各省級氣象部門也不斷開展針對基層技術人員的培訓。通過培訓以及實際普查工作的開展,使得災害風險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深入人心。這為基于影響的預報預警、基于風險的預估奠定了人才基礎。

05 今年汛期氣候将呈現怎樣的特點?

袁媛:預計盛夏(7月至8月),我國氣候狀況為一般到偏差,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季節内氣候變率大。

主要多雨區位于東北南部、華北、西北地區東部、華東北部、華中北部、華南大部、西南地區大部、西藏南部,上述地區強降水過程多,洪澇災害偏重。新疆、西北地區西部、華東中南部、華中中部等地降水偏少,可能出現階段性氣象幹旱。新疆、華東、華中等地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将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今年春季以來,受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影響,南海夏季風爆發時間及我國主要雨季(華南前汛期、西南雨季、江南梅雨、長江梅雨)開始時間均較常年偏早。但除了拉尼娜事件以外,我國氣候異常還受其他海區(如印度洋、大西洋等)海溫變化,以及積雪、極冰等其它因素的影響,其演變和氣候影響存在較大不确定性,氣象部門将繼續加強監測預測,及時滾動訂正氣候預測意見。 中國氣象局宣科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