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掌握更多農業技術,實現豐産豐收!
世上少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那些站在山巅的人,都是經過了日積月累的努力,才等到厚積薄發的驚喜。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叠起,萬物循生。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農民用辛勤和汗水,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上,澆灌出14億人,占世界1/5人口的口糧,這是一項世界奇迹。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僅是千百年我國農民遵循的四時耕作理念,更是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人生不像速效救心丸,一顆就見效,它是農民撒下的種子,要曆經春夏的辛苦耕耘,才會還你一個碩果累累。
22年前,作為一個普通農村農資店老闆的黃偉,是想象不到有朝一日,自己能成為十幾萬畝果園的柑橘技術指導老師的。
人生巨變,往往起源于一顆小小的種子。
春耕,技術推廣夢緣起
作為農業技術員的孩子,黃偉從初中開始就跟着父親在田間地頭奔走,幫助當地農民,做一些修剪、嫁接的技術指導工作。
他見證着一粒粒種子從萌芽到開花結果,一棵棵果樹從枝繁葉茂到枯落凋零,他看到樸實善良的農民在土地上灑下的辛勤汗水,也看到了太多農民因為技術有限造成品質或産量低下,被無良農資商販任意割韭菜,勉強維持生活。
中國農民真的太辛苦、也太窮了!黃偉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作為農民的孩子,他立下志願要做一個農技工作者,改變農村貧困現狀!
可陰差陽錯之下,因為高考填報志願的失誤,黃偉報的農學第一志願沒被錄取,家裡窮也沒有條件複讀,黃偉隻能去讀自己不喜歡的企業管理專業。
但農業的火苗依舊在黃偉心中熊熊燃燒,畢業工作2年後,黃偉毅然辭職,回到眉山老家開了一家農資店。他一邊開店,一邊自學考試,學完了四川農業大學的農業課程,并拿到了四川農業大學的農學本科學位。
在開農資店的過程中,他越來越深刻得認識到,科學種植才是農民的出路,農民需要真正專業的技術指導。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為之默默地奮鬥着。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是一代文豪東坡先生對家鄉眉山柑橘盛景的贊美。四川省眉山市,有着悠久的柑橘種植曆史,是我國著名的柑橘主産區,當地柑橘技術指導需求非常強烈。
2000年,黃偉開始專攻柑橘領域,研究柑橘種植技術并推廣。
2000年,中國尚處于2G時代,互聯網處于啟蒙階段,新浪、網易、騰訊成立不過3年。相關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上網計算機共約892萬台,上網用戶數量約合2250萬人。此時,農村電視才剛剛開始普及,更不要談互聯網了。
黃偉隻能依靠最傳統的方式,通過一對一口述或者印刷紙張,将種植技術分享給當地農民,影響力非常有限。
除了技術限制以外,還有更大的攔路虎。
中國農民是非常純樸的,他們隻是簡單地想把柑橘種得更好,但因為不懂,又缺乏正确的引導,最終導緻容易跟風。看到别人在做什麼,自己就跟着做什麼,誰的廣告做得好就聽誰的,誰的營銷做得好就信誰的,很少從底層邏輯去思考對與錯。
很多人施肥時,要麼固定間隔期施,要麼下雨就施,要麼等有空才施,很少考慮标準的施肥節點,每個節點怎麼搭配各營養元素,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還大機率造成減産減質減收的後果。
要改變這些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沒有硬實力是不行的。
夏耘,好技術是走出來的
在農資店經營之餘,黃偉把時間都花在精進柑橘種植技術上。他廣泛學習各種柑橘技術知識,并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不斷優化調整。他發現,種柑橘一定要有底層邏輯,要有系統的方法論。
比如,在品種選擇上,種植戶該選最新的、賣得最貴的、還是适合當地環境的柑橘品種呢?雖然大多數時候好品種=好收益,但光熱條件不對,好品種也種不出好品質,更别提賣一個好價錢。
這裡的底層邏輯就是如何讓收益最大化。單純考慮新、單純考慮價格、單純考慮産量,都是很難達到收益最優的,要綜合評估産量、品質、種植難度及成本、收益之間的關系。
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結論差異很大;不同的人,因為知識經驗的差異,對待同一問題給出的結論也不一樣。不了解底層邏輯,就沒有判斷技術或品種适不适合自己的能力。
最近幾年四川有一個非常火的品種——明日見。明日見最大的問題就是裂果嚴重,裂果率最高可達90%以上。
有的人種得裂果少,有的人種得裂果多,有的人去年裂果少,今年裂果多,有的人去年裂果多,今年又沒怎麼裂,如果盲目照搬照套别人“成功”的防裂方法,會有多大的效果?
因為土壤,地理環境,枮木等條件不一樣,去年和今年的氣候不一樣,都會導緻完全不同的結果。防裂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土壤、枮木、氣侯、營養、調節劑、水分等等的綜合管理。不懂底層邏輯,把偶然的結果當經驗,最後也隻能是以失敗告終。
這樣的問題,黃偉經曆了很多。2016年,黃偉将十幾年在柑橘技術推廣之路的所見所得總結出來,發在了公衆号上。在天天學農的協助下,這些零散知識後來變成了系統的高品質柑橘課程。
真正有用的技術都是走出來的。十幾年的柑橘實地技術指導經曆,給了黃偉強大的案例支撐;農學本科教育,給了黃偉強大的理論依據;一線農民源源不斷的問題反饋,讓黃偉不斷優化總結出了這一門最具針對性、最具實用性、能聽懂能學會的高品質柑橘系統課程。
秋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你在時間裡投入什麼,時間就回饋給你什麼。
現在,黃偉不僅僅是天天學農長期簽約金牌柑橘導師,也是先正達中國中化化肥西南分公司、先正達中國中化基礎肥西南分公司、中化作物、雲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中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德華肥料有限公司以及多家大型柑橘種植企業的特聘技術專家。
依靠個人影響力,黃偉二十年前小小的農資店,已經轉變成了農資公司,年營收額過千萬。自2020年上線,黃偉的高品質柑橘課程已經培養了1000多名柑橘技術員,影響了十幾萬畝柑橘園。
最典型的一個案例,黃偉老師的一個學員,來自四川仁壽縣的侯建國,他承包了115畝土地,和朋友對半經營,一個58畝,一個57畝,種的都是春見,他挑的土壤條件還稍微差一點。前兩年大家管理水平都差不多,每年的投入也差不多。
2019年侯建國報了黃偉的《柑橘體系課》,2020年續報《耙耙柑系統課》,以及後來的《高品質柑橘課》,掌握了黃偉柑橘種植精髓。
去年侯建國全年總投入比旁邊果園多了2萬,但産量多了1.5萬斤,兩家同時賣,侯建國的果子價格一斤貴了6毛,總收入比隔壁多了10萬元。因為隔壁不懂科學的施肥節點及各營養元素之間的合理搭配,科學的修剪,導緻今年全園幾乎無花,而侯建國的在去年高産的情況下今年花量一樣好,産量繼續穩中有升,園主預測今年兩家的收入差距至少在50萬元。
這是非常典型的科學種柑橘和傳統種柑橘理念造成的差異,像侯建國這樣學員還有很多。我們之前報道過的谌蒙飛、唐敏等,都是高品質柑橘課的學員。作為師兄,他們還經常在學習群裡督促其他學員學習。
如今,黃偉的學員遍布各地,他們就像蒲公英,将柑橘科學種植的種子傳播了出去。
冬藏,學無止境
人生有限,學海無涯。
黃偉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空餘時間還經常在天天學農平台學習農業以及其他非農業營銷類等課程。
農業的競争,歸根結底是經營者的素質競争。
農民就業困難一直是我國面臨的一大問題,特别是目前大多數的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技術能力掌握不強,就業能力較低,市場競争力不足,阻礙農民實現脫貧緻富。
根據數據表明,在“全國十佳農民”中,連續多屆,專科以上學曆占約60%。美國的家庭農場主90%以上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法國農民大多具有高中或大專學曆。
我們都知道,學習是反人性的,但技能是立身之本,也是自信之源。
近年來,我國柑橘産業在不斷擴大,柑橘産量總體成上升趨勢,從2007年1838萬噸增長至2019年4585萬噸,12年增長59.9%,2020年我國柑橘總體種植面積達到了3800萬畝以上,産量為356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
産業的不斷擴大對柑橘從業人員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同時,随着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柑橘産業對從業人員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