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戲劇中的古風圖解

戲劇中的古風圖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04:01:02

戲劇中的古風圖解(史詩南音文姬歸漢)1

史詩南音《文姬歸漢》 演出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由廈門市南樂團出品,獲得2022年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台劇項目資助的史詩南音《文姬歸漢》日前在剛剛揭牌的閩南戲曲中心迎來首演。

史詩南音《文姬歸漢》講述東漢末年女詩人蔡文姬因戰亂被擄匈奴十二年,為左賢王妃,生下二子,但她始終心懷華夏,思念故國,血淚鑄詩篇。漢丞相曹操為其詩文所感動,遣使赴匈奴重金贖回。文姬忍痛别子歸漢。作品立足赓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千年古樂演繹千古曆史名篇,歌頌矢志不渝的文化堅守和深厚的家國情懷。

本劇的文學台本由著名劇作家王仁傑先生原著,張文輝縮編。作品即取材自這一傳唱千年的經典曆史故事,以及《悲憤詩》《胡笳十八拍》等文學名篇,以女詩人蔡文姬的生命苦旅和對華夏文化的堅守,歌頌深沉厚重的愛國主義精神,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和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全劇由“戰亂被擄”“胡地思鄉”和“别子歸漢”三個樂章構成。

王仁傑先生被譽為戲曲界“最優雅的古典詩人”,《文姬歸漢》的曲詞延續南音抒情傳統,有機融入古典詩歌意象,詩意盎然、文采斐然,尤其化用《胡笳十八拍》的經典詩句,融入南音曲唱句式,淋漓盡緻地表現出蔡文姬被擄匈奴十二載,卻日日思念故土家國的複雜情感,悲恸感人。

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華夏音樂瑰寶”的南音,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廣泛傳播于福建閩南、港澳台地區和海外各國閩南華人、華僑聚居地。其傳統演奏演唱形式為琵琶、三弦、洞箫、二弦伴奏,執拍闆者居中而歌,與漢代“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相和歌一脈相承。古風古韻的南音,其樂器形制、演唱方式、宮調旋律、曲目曲譜及記譜方式等均較為古樸。現存古曲譜中蘊含晉清商樂、唐大曲等内容,風格古樸,文辭典雅。以千年古樂南音演繹千古曆史名篇“文姬歸漢”,可謂相得益彰、珠聯璧合。

舞台表演精彩紛呈,飾演蔡文姬的是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獲得者楊雪莉,她台風沉穩,唱腔婉轉,一唱三歎、高低自如、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史詩南音《文姬歸漢》的創作團隊名家聯手,陣容強大。著名導演韓劍英注重作品的整體呈現與美學風格,追尋現代審美意識和中國文化古典韻味的銜接與契合,呈現風格化的中國氣派。著名作曲家吳啟仁堅守南音音樂本體,運用傳統曲牌進行串聯與創新。傳統曲牌的運用,深刻表現文姬在胡地思念故國的輾轉反側和對華夏文化的眷念。著名作曲家江松明在保留有南音傳統“四大件”樂器的基礎上,也引入古琴、編鐘、埙、鼓、雲鑼等中國古老樂器和西洋弦樂等進行配器,豐富了全劇的音樂形象和表現力。

戲劇中的古風圖解(史詩南音文姬歸漢)2

史詩南音《文姬歸漢》 演出方供圖

舞台空間上,在著名舞美設計黃永瑛指導下,舞美設計劉鵬用簡潔唯美,靈活多變的紗幕,樸拙的轉台,宛若玉玦的殘月,與燈光設計劉傳龍一起營造出如夢如幻的舞台時空。服裝設計秦文寶用古樸典雅的服飾和造型設計,仿自漢俑的舞姿等,都充分體現了匠心獨運的藝術巧思和對當代劇場藝術的深刻理解。

弦歌雅樂頌名篇,汲古耀今,返本開新,南音《文姬歸漢》在尊重傳統、完整繼承的基礎上,以南音為主體,創新發展,以強烈的現代意識,融彙中西劇場語彙,積極探索中國故事和中國精神的當代表達,力求打造中國氣派的新“國潮”。

據悉,南音《文姬歸漢》是廈門首部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跨界融合作品。該作品還入選了2022年度福建省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和廈門市文藝發展專項資金。(完)

(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