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上為什麼非要打更呢?“天幹物燥 小心火燭”,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每當夜色降臨,便會有打更的人不停地在那敲鑼打鼓,并且還不斷地呐喊着同一句話。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打更會打擾到熟睡中的人們嗎?打更在古代到底有什麼重要的作用?他們又是怎麼計算時間的呢?
在古代是有着更夫這個職業的,而且很早就出現了。更夫通常是兩人一組, 一搭一檔、一唱一和,一個人手中拿着鑼,一個人手中拿着梆,一邊走一邊敲,每隔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就要敲一次,整個晚上要敲五次。但敲可不是随便敲兩下的,這其中還是有着很多講究的。
比如一更,就是戌時,晚上7點的時候,需要一快一慢打三次,提醒人們這個點該睡覺了。
接着到了亥時,也就是晚上9點,二更響起,就會接連打好幾次,提醒人們天幹物燥注意防火。
到了子時,也就是晚上11點,這個在現代我們還在熬夜的時刻,三更就響起了,一次慢兩次快的打三下,這個時候就告訴人們三更半夜要注意防盜了。
接着就到了醜時,也就是淩晨一點,四更開始一次慢三次快的打四下提醒人們這個點不要大聲喧嘩,免得吵到周圍的人正常休息。
最後便是五更了,在寅時,淩晨三點的時候,會一次慢四次快的打五下,打完這一更,更夫就可以回去休息了。因為再過一個時辰,也就是淩晨五點差不多開始雞叫,人們也差不多都起床了。
看上去打更人的工作是不是很簡單,隻不過是敲幾下,喊幾聲而已,但事實上他們并不容易,不僅晚上要時刻保持清醒,還得認真掌握好準确的時間。那麼他們是通過什麼計算時間的呢?
首先啊,古人把每個晝夜分為了十二個時辰,在白天時,主要是使用一個叫做日晷的儀器,通過太陽的生落來劃分十二時辰,并用子醜寅卯來标記,這是古人最常用且比較準的計時方法。到晚上沒有太陽的時候,打更人就需要用“漏刻”計時法來判斷時間,而漏刻就相當于我們如今的沙漏,但古人漏的不是沙,而是水。比如古人先把晝夜分為一百刻(每刻大約14分鐘),然後在水壺中放上刻了100尺度的立箭,接着再在上面放另一個水壺漏水下來,通過漏水的刻度來計算時間的長短。
而除了這種,還可以通過更香來計算時間,比如點燃一支就是一個或半個時辰,時辰到了再點一支,這樣很容易就能掌握時間了。而負責定時的人觀測到時刻的變化後便告訴更夫,更夫再通過打更告訴所有人,這樣就能通過打更得知時間長短,在古代也算是一種有效的傳播方式。
但後來随着時代的發展,鐘表的出現也讓人們對于時間的要求更為精準,而打更也漸漸被人們遺忘,從此消失于曆史的長河中。但那熟悉而富有安全感的打更聲,卻一直長存于當時人們的腦海裡 揮之不去。那麼打更具體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就是可以驅鬼驅邪。在古人的認知中,夜晚都是有鬼神出沒的,所以百姓們都感到很害怕。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中氣十足的人,能夠一口嗓子喊破天,驅除那些不好的東西,讓鬼神都避開。所以打更人便在這時候出現了。打更人晚上不斷的敲打呐喊,會給百姓一種安全感,百姓聽到打更聲也能安下心來放心睡覺,所以打更有着安撫人心的效果。
其次便是可以報時。在史書中就有記載,打更人通過不停地敲擊銅鑼,以及敲擊的頻率,可以告訴人們此時是幾點了。
最後便是打更可以防火防盜。因為古代都是木質的材料,無論是房屋結構還是其他事物,都很容易在天幹物燥時起火。雖然古代沒有現代方便有效的消防材料,但隻要火災發現的及時,就很容易處理。
而當大家都睡覺了,萬一哪裡突然起火,通過風勢以及火力,便很可能使得半座城都被毀掉。所以當打更人每天晚上到處巡遊的時候,看到哪裡冒煙便可以立刻打響銅鑼,叫大家起來滅火,這也是打更人防火的功能所在了。
而關于防盜,因為到了夜晚幾乎所有人都需要休息,而小偷便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出現了,所以打更人除了敲鑼打鼓報時外,還會四處巡遊看看有沒有盜賊出現,如果有便會大聲把他們喝住,而這些打更人自然是有着驚天地泣鬼神的呐喊聲,他們那一喊,做賊心虛的小偷也隻能乖乖就範。
所以,古代的打更人有着報時、防火防盜、穩定民心的作用。而現代小區裡看大門的保安,街上巡邏的警察,也漸漸替代了古代更夫的大部分職能。但總的來說,古代更夫所肩負的責任更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