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國企一直都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首選,國企被更是被視為“鐵飯碗”。但是在實際中,經常會有人說自己是國企的合同工,并不是正式工。有人說合同工就是正式工,也有人說合同工不是正式工。那麼國企合同工到底是不是正式工?差距到底在哪?教你這樣鑒别。#頭條周刊#
合同制職工與固定工(即正式工)的劃分最早源自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是兩種不同的招工形式,是我國不同發展時期的産物。合同制職工是1986年開始,與所在單位固定工享有同等的勞動、工作、學習、參加企業民主管理、獲得政治榮譽和物質鼓勵等權利,由企業招聘但也必須經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審批同意的一種用工形式。
1995年1月,勞動法實施以後,招工形式已經不再有固定工的說法,企業均與職工統一訂立勞動合同,都是勞動合同制職工。雖然都是勞動合同制職工,但是在實際中,很多國企、央企仍然會在内部人為進行區分。那合同工到底是不是正式工呢?
首先,要看自己勞動合同簽訂的主體即甲方。如果是直接與國企、央企簽訂的勞動合同,那麼就肯定是正式工。如果不是直接與國企、央企簽訂的勞動合同,通常而言你就不是正式工,一般通常是勞務派遣工、臨時工或者勞務外包用工等,這種情況下你的待遇跟正式工的待遇差的就不是一星半點。
關于這一點,我們除了看勞動合同簽訂的主體外,從勞動合同的條款細則也可以看出,有沒有“臨時”“外包”“派遣”等等字眼,通過勞動時長和期限,也可以輔助自己判斷究竟是不是國企正式員工。
這裡需要注意,即使是正式工,很多國企、央企在内部也有進一步的劃分,這裡舉兩種市場常見的例子。
第一種,部分國企會依據工資發放、社保繳納、人事檔案管理等,将正式工劃分為公司直接管理的員工和人事代理員工。人事代理是随着市場經濟發展而衍生出來的,即企業與員工直接簽訂勞動合同,但是将人事關系(包括工資發放、社保繳納、人事檔案管理等)相關業務,委托給專業第三方進行管理。雖然兩者都是企業正式工,但在工資福利待遇等各方面要比前者低一些。
第二種,部分國企會依據招聘的方式,将正式工劃分為校招員工和社招員工,這種情況更為常見一些,很多大型國企、央企都有類似的操作。這種情況下兩者都是企業正式工,但在工資福利待遇等各方面也要比前者低一些。當然也有部分國企校招和社招員工在工資福利待遇上完全保持一緻。
其次,要看單位内部是不是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上劃分三六九等。這種方式對與員工而言,也許是最容易對比的了,通常情況,校招員工是公司内部的最優級,即第一檔。工資福利是最高,校招的崗級通常起點就比較高,社會保險方面通常是六險二金,即使企業因各種困境要裁員,這部分人通常情況下也會優先保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企隻要應屆畢業生的原因之一;
第二檔是社招員工,相對較差一些,通常在崗位的崗級、基本社會保險的基數及比例上要偏低一些,而且部分單位社招員工沒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
第三檔是勞務派遣工,勞務派遣工和第二檔的差距通常會進一步拉大,各方面都會較社招員工再降低一個層級,最明顯的就是住房公積金幾乎沒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生日福利、過節福利等根本不用想。
最後一檔就是臨時工或者勞務外包,這類基本上就是待遇的最低層了,如果是的,我想應該就不用我來揭傷疤了。
綜上所述,國企合同工是不是正式工還是需要視具體情況來看,而且不同類型的正式工可能在薪酬福利待遇上差距也會很大,所以大家在應聘的時候,既要看清楚招聘條件和招工類型,也要學會主動發問,避免投非所願。
關于國企合同工是不是正式工,你了解了嗎?歡迎點贊、收藏、轉發、關注。
我是@謀其政說,工作六年多的90後國企“老”HR,關注我,做你的職場小幫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