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音堂第17期練筆
最美人間四月天,每個人心裡的春光豈是能傾訴完的:或豪氣萬丈,或柔腸百轉,或追憶青春,或砥砺前行等等。請以四月為話題,題目自拟,把你最閃亮的情懷表達出來!體裁僅限律詩。希望與詩友們學習交流一下律詩的創作技巧。
本周輪值小組成員:一江春水,黃衛東,白雲悠悠,紫邏樵客
四月湖邊(新韻)
文/雪花
遠山夕照自綿延,碧水鱗波霞滿天。
一片飛紅随水去,幾隻閑鹭繞舟旋。
清歌淺淺花前漾,妙舞輕輕柳下翩。
莫歎韶光追鶴遠,春情沉醉忘家還。
一江春水:
好美的一幅湖光山色圖!向您學習!從遠到近,從面到點,有聲有色。且對仗、韻律無可挑剔。
有兩點妄言,共同探讨:
一、“莫歎韶光追鶴遠 "句似乎把全詩氣脈割斷了。前面沒有歎惜時光遠去的意象呀,最後一句也是很沉醉春景呢。
二、“妙舞輕輕、妙舞柔柔”哪個好一點?妄言了,僅供參考。“水、遠”這兩字重複我覺得盡量避免為好!
個見!勿怪!
雪花:謝謝一江春水的精彩點評!我把第四句改成“數隻閑鹭伴舟還″,這樣,用夕陽、晚霞、落花流水和歸鳥歸舟這幾個意象,來表達“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意境。根據一江春水的點評,重新修改:
四月湖邊(新韻)
遠山夕照自綿延,碧浪鱗波霞滿天。
一片落紅逐水去,數隻閑鹭伴舟還。
清歌淺淺花前漾,妙舞柔柔柳下翩。
莫歎韶光追鶴逝,春情沉醉幾留連。
暮春未了情
文/聽風賞雨
綿綿四月雨風侵,花葉又逢離景臨,
葉守青枝抛别淚,花飄小徑撲人襟。
從今影護他山鵲,往後香薰異客心。
幸有餘情猶未了,明春借此兩相尋。
一江春水:
格律無誤。抱歉,我隻看懂前兩聯,落紅傷春。頸聯“影護他山鵲"什麼意思?"香薰”把花加工成香料了?尾聯想表達“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意思?望友點撥!
聽風賞雨:
我這首律本是借物喻人,花葉即是兩人,原在同枝而生,共沐風雨,然命運相隔,一在家鄉,一飄天涯。從此以後,各自安好,縱有相思,也隻能期來生再續。
一江春水:謝您點撥!通篇用比,太棒了您!是否在題目上考慮考慮點睛作用,比如相思、怨情之類,就好理解些了 !個見,勿怪!
五律.四月尋春
文/曉善
翹首玉門開,東君笑粉腮。
朝迎煙雨至,暮送雪仙回。
四月年年有,韶華寸寸裁。
青春當發奮,築夢好登台。
一江春水:
詩友想借四月尋春表達自己想抓住春光,挽住青春,奮發向上的感歎!滿滿的正能量!贊!特别是頸聯最出彩:承上啟下,對仗工整。
有幾處與友商榷:
一、首聯“玉門開”什麼意思?如果表示冰雪消融就和颔聯“雪仙回”重複了。你們那四月還有雪嗎?
二、煙雨對雪仙,聯合對偏正,不太工。
三、尾聯升華很好,語言再委婉點才像詩語。
妄言,勿怪!
紫氣東來:
謝謝點評,辛苦了!受教改正。
玉門指的是玉門關,來自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
我們這裡上兩天還在下雪,雪花偶爾五月也會來一次煽情!
七律 憶春
文/白雪
奇觀勝景不流連,唯念家鄉四月天。
吐蕊夭桃牽蝶夢,開眉河柳撫香肩。
逢君共沐半山雨,倩爾同搖一撸船。
人老淡忘多少事,獨留心底那根弦。
一江春水:
贊,全詩彌漫的濃濃思鄉之情把我的心弦也撥亂了!
首聯用反襯手法點出思鄉之情;颔聯用拟人手法回憶家鄉之春景,“牽、扶"妙!;頸聯回憶家鄉人事;尾聯七句承上啟下,八句作結。給人感覺娓娓道來,綿綿不絕的追憶。且格律,韻腳,對仗相當用心!
硬挑毛病的話,頸聯兩句意象有點重複?特别是“逢君與倩爾",妄言,勿怪!
《春末》
文/黃衛東
藍天碧樹芳園外,杏蕊桃花綴滿枝。
石畔潺潺泉有韻,柔風習習柳斜絲。
叢巒疊嶂延阡陌,曲徑通幽茂箬籬。
焉測塵嚣尋妙境,登山陟嶺正當時。
一江春水:整首詩寫出春天登山所見的美好景象。意境優美,對仗工整。贊!有幾處與友商榷:
一、詩貴意,感覺結尾沒有升華。
二、常聽詩家說少用熟語。"叢巒疊嶂" “曲徑通幽",我也不知什麼原因。覺得用在這也挺好。
三、第七句“測、尋”重複了吧?
另:"籃天”筆誤吧?
個見!勿怪!
謝謝詩友點評!"籃天”确實是筆誤。我已經修改。我是改了一個字“叢”巒疊嶂,不屬于成語。另外,很多成語本來就出自古詩,古今複用,并無不可。
重巒疊嶂【出處】唐·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诏寫秋山,寫在輕绡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疊嶂何孱顔。” 【解釋】巒:連綿的山。山峰一個連着一個,連綿不斷。
曲徑通幽【出處】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禅院》詩:"竹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昨晚太累了,手機打字筆誤。後面基本上要眯着眼睛打字。說好的點評也沒有時間寫就睡着了。
另外“焉測塵嚣”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詩》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嚣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遊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塵嚣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
測,是知道,了解之意:
“焉測”你可知道?之意:
“尋”妙境,是探尋。
所以用字意思不重複。
最後的結句“正當時”,是概括了春末時令,有勸人惜春之意。其實無需再做過多描述。
這也許是我個人寫詩的短闆,一直無法有所突破,有待加強學習提高。
謝謝您的點評,我寫的詩瑕疵之處盡顯,指出來讓我受益不淺。
五律·詩緣
文/白雲悠悠
歲月無聲去,情思點點留。
詩心牽雅意,筆底覓風流。
常憶童真趣,還歎無為秋。
結緣黎水韻,清氣幾多收。
注:黎水指本地詩社名稱。
紫邏樵客點評:
首先,佩服作者的詩膽。像這種抽象的題目,即使李白杜甫見了,恐怕也膽寒,真的是不好寫。值得慶賀的是作者寫了,并且也寫出了點意趣。
首聯寫時光無聲流去,生發了點點情思。這情思激發了自己的詩情,想要寫成好詩,這種意思作者概括得很妙,叫“筆底覓風流”。前兩聯意脈流貫,值待稱贊。第三聯呼應首聯,“童真”“無為秋”都呼應“歲月”,“趣”“歎”呼應“情思”,可謂章法綿密。尾聯出勻句呼應題目中的“緣”字,但與前六句關聯不大,轉得較突兀。結句不知什麼意思,望作者告知一二。
總體而言,前六句聯系緊密,但後兩句“轉”“合”與前面脫節。
無知妄評,還望海涵。
五律•拜谒娲皇宮(新韻)
文/一江春水
環山翠綴紅,飄渺女娲宮。
仙宇飛岩壁,回峰響寺鐘。
登階春意伴,叩首客心恭。
願子折蟾桂,青雲醉煦風。
紫邏樵客點評:
可憐天下父母心。即使去遊玩,也惦記着孩子:求神拜佛,祈求兒女成龍成鳳。常聽到你說該去給孩子做飯了,你的兒女應正上初三或高三。
轉入正題,詩寫得非常成功。起句畫面感極強,次句寫出了“女娲宮”給人的總體感覺。第二聯具體寫女娲宮。“飛岩壁”“響寺鐘”,有動态,有聲響,與第一聯合起來,真是把女娲宮寫得有聲有色。
前四句寫景,後四句叙事抒情。這是典型的折腰體。高興登階,虔心拜佛,頸聯寫得非常具體到位。尾聯出句,轉得非常好,上接“叩首客心恭”,下啟“青雲醉煦風”,最後一句将祈求的心願寫了出來。起承轉合,如行雲流水。非常成功的一首五律。點贊!
無題
文/文心麗語
人生經曆各東西,幾段時光值得提?
風雨一程愁将去,芳菲四月夢來栖。
知餘筆意尋玉彩,趁此雲天訪虹霓。
耳畔佳音常和曲,文心麗語自成蹊。
名曰無題,實為一首感懷之作。
每個人的人生經曆自是不同,然平平淡淡才是真,精彩隻是點綴。這就需要我們調整心态,以積極奮進,豁達曠放的姿态去尋覓,鑄造自己的人生。隻有自尋精彩,人生才能出彩。首聯以此切入主題,自然過渡到中二聯。
中二聯承接首聯,從多方面進行渲染,生發。芳菲四月,隻尋夢不言愁,尋玉彩,訪虹霓,多麼潇灑飄逸,真羨慕呀。
尾聯轉結,升華主題,尤以“文心麗語自成蹊”出彩,語意雙關,餘味無窮。還嵌入了自己的名字,佩服。
全詩結構渾然一體,意脈貫通,章法有緻,對仗工穩,學習了。
遺憾的是:按平水韻“玉,虹”二字出律,按中華新韻四字出律。
白雲悠悠簡評,不妥之處,請見諒。
多謝點評提醒,改一下:
無題
文/文心麗語
人生經曆各東西,幾段時光值得提?
風雨一程愁将去,芳菲四月夢來栖。
知餘筆意尋華彩,趁此雲天訪蜃霓。
耳畔佳音常和曲,文心麗語自成蹊。
七律.漫步村莊
文/九兒
人靜有花堪賞月,掬泉當酒醉浮生。
聽風亭裡聞征雁,藏雨湖旁染落英。
一扇軒窗窺石徑,千株垂柳舞銀筝。
興來随曲和清調,引得春蛙次第鳴。
紫邏樵客點評:
這詩一看,就功力不凡。音律對仗章法,幾乎沒有任何瑕疵,做到這一點不難,難的是寫出詩意。有多少詩,不過是合律的順口溜。這一首詩顯得出類拔萃之處在于詩意彌滿。尤其是後兩聯。“一扇軒窗窺石徑”,這種框景手法,真的是特别妙,“窺”字的運用讓它妙上加妙。“千株垂柳舞銀筝”,不隻有形象,還有動态,聲音。第七句轉接這種聲音,極妙。但最妙的還是最後一句,讓全詩頓時生色,詩意四溢。
惟一可商榷之處在于“聽”和“亭”同音,影響音響效果,讀起來拗口。
見淺識薄,不當之處,還望海涵。
七律:雨後園中見落花有感
文/無恙
風行雨驟兩凄凄,惹起春愁意緒迷。
才譴香魂驚客眼,複催花魄墜塵泥。
粉凋紅減蝶傷悴,翠疊綠深莺亂啼。
多少幽幽春日夢,付諸流水任東西。
紫邏樵客點評:
臨風隕涕,對月傷懷,傷春悲秋,是中國古典詩歌常見的題材。此詩發揚繼承了這種傳統。寫得很成功。起聯,“兩凄凄”“意緒迷”,讓傷懷的情調籠罩全篇,起得很成功。中間兩聯具體寫“意緒迷”,渲染得很成功。“才”“複”這種虛字的運用,讓詩讀起來起伏有力,顯示了相當的創作功力。“墜塵泥”“凋”“減”“傷悴”“幽幽”“夢”“流水任東西”,這些字詞的恰當運用,充分顯示了“意緒迷”這一中心。
可商榷之處在于:香魂與花魄意思有雷同相似之處,似有合掌之嫌,“粉”“紅”,“翠”“綠”這種意思相近的詞是不是用得有些多,涉嫌重複。
無知妄評,還望海涵。
四月遊卧雲寺
文/紫邏樵客
柳絮颠狂滿地飛,驅車來扣白雲扉。
出崖澗水含清籁,透霧朝曦映翠微。
露浥花光留蝶住,林藏杜宇勸人歸。
遲遲不忍重回首,幾處樓台浴落晖。
一江春水:
好律!整首詩如行雲流水,意境優美,句式活潑。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首聯"颠狂”寫出柳絮之多,滿天飛的情态。“扣”字用得妙!頸聯拟人手法使詩顯得更活潑。以景作結寫出不舍之情!
需商榷之處:詩題目是遊卧雲寺,全詩似乎沒有寺廟的意象!
再者清籁與翠微,花光與杜宇不太工,這個似乎有點硬挑毛病了。個見,忽怪!
紫邏樵客:目光如炬,切中要害。謝謝點評。“花光”本想改為“海棠”,沒來得及改。
确實不切題,詩先成,題目後加的。本來是寫遊山的。
九兒:出涯澗水含清籁,霧透朝曦映翠微!詩兄,九兒喜歡你的這一聯!
無題
文/快樂飛翔
年年四月紅殘謝,綠葉方來翠疊山。
葭葦依然流水畔,蒼松還在白雲間。
誰言花落千般憾,自覺登高十萬顔。
把酒惜春終是夢,真期富貴不如閑。
這首詩首聯真好,寫出了紅稀綠稠的季節變換,算一個虎頭。第二聯“依然”“還在”,有合掌之嫌。頸聯“十萬顔”何意?有請高明。
無知妄評,還望海涵。
春殘四月
文/風雨同心
金雞啼破玉欄杆,絲縷光陰縱指彈。
柳樹飛綿春欲改,鲫魚逐尾水猶寒。
應憐蝶為幽香醉,休問眉因底事攢。
庭院風來如有意,莫将脂蕊盡吹殘。
此作整體而言,寫出了暮春之景之情,尤其是最後一聯,詩意彌滿。轉合極為出彩。中間兩聯的對仗也可稱工穩。但第一聯的出句表面上看,又是“金”又是“玉”,色彩華美,但從内在意脈上,與全詩意境關聯度不大,還有修改進階的餘地。
無知妄評,還望海涵。
七律《莫負春光》
文/心天一色
四月和風芳草俏,百花怒放競妖娆。
光陰似箭誰攔住,歲月無痕轉眼凋。
苦短英年春幾度,情長一世幾逍遙。
勸君莫負春光好,休待嚴霜染發條。
陽春四月,風和日麗,然“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此情此景,引起詩人莫負春光之感慨。首聯籍此切入主題。中二聯生發,借“青春苦短,流年易逝”,發出了最深沉的四月感懷。然誰攔住——轉眼凋,春幾度——幾逍遙對仗不工。光陰似箭,歲月無痕,英年苦短,一世情長皆熟語,入詩總覺少味。尾聯轉結得法,大有“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之意。且扣題。另外,染發條也不合适,.發條太粗了。
整首詩結構緊湊,布局合理,無出律之處,值得學習。然對仗不工,熟語太多,煉句煉字還有提高空間。
白雲悠悠簡評,不妥之處,還望海涵。
行吟四月
文/行吟
楊花三月合,芍藥麥秋初。
四月牡丹笑,一春花朵虛。
來遊高閣外,去覽碧山馀。
吾願騎黃鶴,農田亦可鋤。
我有幾個疑點,想請教作者:楊花三月合,這個“合”字何意?芍藥麥秋初,這句想寫什麼:芍藥,還是麥秋,還是芍藥在麥秋初的樣子?如果是芍藥在麥秋初的樣子應該寫出啥樣子。
次聯,由三月過度到四月,出句牡丹笑是個好句子,可下句“花朵虛”何意?有些費解,也許我理解力太差。這個“虛”字有湊韻之嫌。
到了第三聯才寫到“行吟”,這入題是不是太慢?
這一切疑問,還望作者告知一二才好。
無知妄評,還望海涵。
謝樵客兄批評雅正,行吟在此回複一二:
先作個注釋吧!
①楊花,指柳絮。北周 庾信 《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唐 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詩:“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 龍标 過 五溪 。”
②合:本義為閉合,合攏。這裡指楊花開過了,與下句“初”相對。
③麥秋:麥熟的季節。通指農曆四、五月。(芍藥的花期)(發現有點過多注解了!囧)
④“笑”與“虛”都是拟物之形态心理。這也是詩中不工對卻合理之處。
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牡丹一笑百媚生,一春粉黛無顔色。實令群花心虛汗顔,虛之一義也;再者春盡花殘,實景虛化也。觸景而情生,就有了想遠城市、踏青山、騎黃鶴、鋤農田諸多執念……
本詩從結構來看,首聯叙述花與花期,切入四月牡丹,花開花落,令人遐思。并由此展開引申……需要指出的是本詩的承轉并于颔聯,落腳點正在“虛”上。至于其行文手法及修辭,皆浮雲耳。
補充:雖說我叫行吟路上,但行吟并不一定在路上。
【惜春】
文/冷眼看花
老夫心不老,一意憐芳草。
踏月要逢時,賞花須趁早。
風提楊絮輕,燕剪晴絲好。
毛穎未同遊,相機存腹稿。
這首入律的古風,節奏明快,氣勢昂揚,有一種“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意味。這得益于所押的仄聲韻。總體而言,仄聲韻容易給人一種情緒激昂、氣勢雄壯的感覺。比如蘇轼的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再比如嶽飛的那首《滿江紅》,如果把裡面所押的仄聲韻改變為平聲韻,則情味大減。
這首詩,也是如此,如果把仄聲韻改變為平聲韻,氣勢情味就會從五六十度的烈酒變為十幾度的淡酒。從用韻角度說,這首詩極為成功,與所要表達的情味意境極為吻合。
“老夫心不老,一意憐芳草”,起句極為有力,節奏氣勢籠蓋全篇,稱得上“鳳頭”。接下來的兩聯,對仗工整,氣勢雄壯。第二聯寫要及時行樂,好在節奏與首聯一貫而下。第三聯“風提楊柳輕,燕剪晴絲好”,“提”字“剪”字,是詩眼,煉字極好。尤其是“提”字,氣勢雄壯,讓全詩神彩頓出。這樣用“提”字,是我第一次見到,學習了。
尾聯用毛穎的典故,深化了意境與情味,稱得上豹尾。
總體而言,是罕見的佳作。學習了。
紫邏樵客向您敬禮!
【七律】四月情懷
文/遙知不是雪
又逢四月潤情懷,樹樹桃夭忘事乖。
謾得崔郎門外伫,須知謝女鏡中埋。
綠波浩渺通春杳,陌路依稀遣字徘。
我笑諸卿卿笑我,殘紅飄落竟誰哀。
紫邏樵客點評:
首先,非常切題,寫出了四月的情懷,從韻腳“乖”“徘”“哀”等字眼,即可看出。韻腳與詩的總體情味極吻合。同時“浩渺”“依稀”等詞語的運用把這種情懷的難以捉摸表達了出來。“崔郎”“謝女”,典故的運用也與全詩情調一緻。從韻腳、用詞、典故運用幾方面看,全詩向心力很強,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值待我學習借鑒。同時,“我笑諸卿卿笑我”,這種别緻活潑句式的運用,也是一大亮點。
其次,有幾個疑點想請教一下:首先,樹樹桃夭忘事乖,什麼是“忘事乖”?“陌路依稀遣字徘”中“遣字排”何意?這個“徘”字似乎有湊韻之嫌。其次,“綠波”與“陌路”是不是失對?最後,按平水韻,“哀”字出韻,如果用新韻,似應标明。
吹毛求疵,還望海涵。望能指明一二,解惑釋疑。
謝詩友垂賞點評。辛苦
忘事乖:宋.劉攽《遊景靈宮》中有句“悟真覺理勝,适志忘事乖。”
遣字徘:宋.鄭起《招魂酹翁賓旸》中有句“長孫王吉命不夭,玉川老子詩不俳。”
“哀”是入群格。
學習了。我還以為“忘事乖”是“萬事乖”的誤寫,萬事不順的意思。經你一點撥,才明白是“忘記了自己的種種不順”,意思更進一層。謝謝指點。
歎人生如四月杏花期
文/工農兵
人生幾許長?四月杏芬亡。
青旺蹉跎去,黃枯宿願涼。
無心鈎渭水,有候侍君王。
意駕滇駒返,犁平次豔芳。
此詩首聯由四月杏花凋殘引發感慨,切入主題:人生易老,光陰難留。中二聯進一步生發,感歎青春易去,機遇難尋。然颔聯似與首聯意境上有重複之處,頸聯稍有遊離之感。蹉跎——宿願對仗不工,鈎渭水是不是釣渭水之筆誤呢?尾聯轉結頗有氣勢,然為什麼駕滇駒呢?詩友可是雲南人?“次”字也不解,不知是否湊字。
綜觀全詩,無出律,結構,章法尚有提高空間,對仗稍差。
白雲悠悠簡評,以上僅為個見,不妥之處見諒。
四月惜春
文/工農兵
四月飛花雨,遊人鎖皺眉。
芬香熏小路,翠綠露清池。
紫氣撩莺啭,霞光透樹移。
今憐春已暮,怅指撥弦絲。
《四月天》
文/貴
紅染峰巒四月天,風掀柳絮舞輕煙,
狂蜂嶺北迷花海,瑞草圖中繡女仙
尋網乘舟攔鲫鯉,邀朋登閣賞荷鸢。
春潮湧動江南岸,黎庶勤耕鬧陌阡。
一江春水:
整首律勾勒了一幅蓬勃的江南春景,格律、對仗都還不錯!岸字撞韻。還有兩點想法與友商榷:一、煉字是否再斟酌一下?尋網還是撒網;瑞草還是碧草;“紅染峰巒四月天”感覺怪怪的。二、最後一句沒起到升華作用,隻不過又羅列了一個意象而已!
多謝詩友點評,瑞草夲是寫茶葉的,古時,“瑞草"為茶的别稱,寓意吉祥,瑞草吐芬芳。紅意指花,表達有點含糊。多謝詩友提出。
噢,瑞草指茶!抱歉,孤陋寡聞了!
無題(新韻)
文/老王
春暮徐風睛日暖,高台仰望卷雲天。
籬邊幾樹深紅豔,池畔晴花映水燃。
翠柳酩酊搖曳影,廊橋尋夢早成仙。
欲留晚色佳人照,又怕聒聲吵鬧煩。
無題(新韻)
文/老王
四月暮春天,風情續萬般。
枝繁青杏小,葉茂牡丹妍。
白晝斜陽照,黑間曉月眠。
流年東逝水,煮酒慰心安。
一江春水評無題二:
格律沒問題,點個贊!對仗總體不錯,個别不工:青杏偏正,牡丹聯合。兩“月”字這種重複完全可以避免。
首聯第二句有點虛,沒有畫面感,相當于和第一句重複。感覺中間二聯有點散,堆砌了一堆,詩歌意象要圍繞主題選擇。如果頸聯能承上啟下,合句就不那麼突然了。
毛病誰也會挑,寫起來就費勁了!個見!勿怪!
詩友出題《四月》遂感冰城四月狀況乃成一律
文/我愛我家
何來詩意千尋瀑,最恨冰城四月天。
昨日驕陽今日雪,寒衣難著袷衣單。
青枝隻合家中看,涕泗常于嘴上懸。
佳構無成應有愧,文園小恙亦堪憐。
這首詩描寫了冰城四月忽冷忽熱的氣候特點。首聯直抒胸意:最恨冰城四月天,詩意難求。颔聯白描:昨日高溫今日雪,寒衣冷甚袷衣燃。頸聯虛筆:青枝隻合家中看,涕泗常于嘴上懸。頗有生活原趣,春天原野不見半點綠色,索然寡味,涕泗嘴上懸,凍感冒了吧。颌頸二聯虛實相生,情景相融,把冰城四月的氣候特點寫的很是到位。尾聯應有愧,亦堪憐實乃感歎之結語,然佳構無成指什麼沒構思好呢?文園卧榻也不太理解。
全詩格律合乎要求,結構緊湊,章法有緻,對仗工穩,筆力雄厚,贊一個。然而題目是什麼呢?作者姓名?
白雲悠悠簡評,不妥之處,還望海涵。
無題
放之四海
四月飛花意不休,無邊暮景望中收。
煙含垂柳随風逝,絮映清湖逐水浮。
漸去光陰猶未覺,思來德業總難酬。
回身隻問今朝事,莫待飄蓬又一秋。
紫邏樵客點評:
好詩!起承轉合天衣無縫,蟬朕而下,一層銜接一層,層層遞進。情景绾結有力,結構緊湊,功力不凡。
具體來講,首聯起,寫飛花不斷,彌望之中皆暮春光景。“意不休”“望中收”,氣勢振起。次聯寫“望中收”,收的具體内容“煙逝”“絮浮”,典型的暮春之景。頸聯出句承上,寫春不知不覺中逝去,對句啟下,希望能實現立德立業的願望。尾聯寫對自己的勉勵,希望自己不虛度光陰,達成一番成就,與第六句咬合得非常緊。
律詩創作容易犯堆疊,松散的毛病。此詩在起承轉合的章法上如此環環相扣,在意象的選擇上如此簡明有力,顯示了深厚的創作功力。
向作者學習!為作者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