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盡快消除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對濱海生态系統的危害,自今年9月起,福建省開展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
甯德市蕉城區飛鸾鎮沿海互花米草除治現場 。黃海攝
日前,福建甯德市林業局發布消息稱,10月11日,随着霞浦沙江的最後一片互花米草被挖掘機翻起,甯德市累計除治互花米草面積達39927畝。這意味着,該市全面完成省下達互花米草除治年度任務數39675畝,互花米草攻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甯德的任務量占全省55.39%。操作上,該市主要采取深翻挖根物理除治方法,再結合人工除治零星區域,确保除治全覆蓋、無死角。
霞浦縣除治現場
甯德市林業局介紹,從8月12日的305畝,到9月12日的21863畝,再到今天(10月11日)的39927畝……全市上下不畏艱難,敢啃硬骨,熱火朝天投入這場物種入侵“防衛戰”中,大幹兩個月,完成量始終保持走在全省前列。攻堅行動以來,該市日均投入挖掘機達160多台,還根據不同潮位,靈活選用船台式和履帶式2種挖掘機作業,日單潮汐每台可作業2—4畝,再搶抓每個月10多天的日間雙潮期作業,除治量翻倍。
福建林業 微信公衆号 圖
根據福建省财政廳消息,互花米草除治和修複費用由各級财政分級承擔,省級财政給予一定補助。其中,除治每畝補助1500元;生态修複方面,種植紅樹植物每畝補助2250元,種植其他鹽沼植物每畝補助1500元。生态提升、後期管護以市縣财政投入為主,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通過強化資金保障,力争實現“一年明顯見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複、長期加強管護”目标。省級财政已專門安排資金2.53億元,支持沿海市縣開展互花米草除治。
互花米草原産美洲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灣,在原産地是最為常見的鹽沼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上世紀80年代,出于防浪護堤等考慮,我國引入互花米草。由于互花米草适應性強、繁殖速度快,其入侵對濱海濕地生态以及水産養殖業造成較大危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