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昆蟲學書籍?●蝴蝶隐藏着無盡奧秘以及破解生命奇迹的密碼,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古昆蟲學書籍?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蝴蝶隐藏着無盡奧秘以及破解生命奇迹的密碼
●若鬧蟲災,隻要請他看看,問題多半迎刃而解
●殺蟲劑的廣泛使用,對蝴蝶種群是場滅頂之災
●新時尚:婚禮放蝴蝶,鮮豔奪目,蘊含美好寓意
有人說,隻要是炎黃子孫,心底都萦繞着一縷揮之不去的“蝴蝶夢”。莊周夢蝶,物我兩忘;梁祝化蝶,海誓山盟;兒時課本的名篇《瀾滄江邊蝴蝶會》,引動幾多癡情向往?經典電影《五朵金花》裡那彩蝶翩飛的蝴蝶泉,不知寄托着多少令人魂牽夢繞的純真愛情?
美麗的蝴蝶,迷人的精靈,當您的曼妙情思随那缤紛彩蝶飄舞于花間林下,飛逸于金色的草原,您是否知道,一隻停落在您肩頭指間的奇異蝴蝶,可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
您是否了解,一些珍稀的蝴蝶已瀕臨絕境,若不加以有效保護,若幹年後,那動人的“蝴蝶夢”将永久停駐于我們的記憶中?關于蝴蝶的故事,還是請一位名叫韓國生的昆蟲學家來為您講述吧。
在長達40餘年的教學研究中,韓國生收集的蝴蝶标本、圖片數以千計,他已出版一本圖文并茂的昆蟲圖書,其中,僅蝴蝶歸屬的“鱗翅目”一章,就多達數萬字,不少珍稀蝴蝶圖片已成孤本,再不做搶救性的歸納整理,極易失傳。
一位昆蟲學家 的使命感
年過七旬的韓國生,退休前是省林草局的高級工程師,省内各地不少林業站站長都是他的學生。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的韓國生研究昆蟲40多年,大半輩子的光陰都搭在這“蟲子”身上了。
韓國生對昆蟲學的忘我與癡迷是旁人難以理解的,“小破蟲子,有啥好研究的?”對諸如此類的譏嘲,韓國生每每付之一笑,他繼續到基層搞他的調研,他繼續收集資料寫他的書,他甚至還想從退休金中攢一筆錢建一個昆蟲養殖基地,他工作的内在價值,國家林業部門的專家很了解,那些每天與昆蟲打交道的地方林業站站長、那些為防治病蟲害而殚精竭慮的農民們心知肚明。
為保護國内的珍稀昆蟲,杜絕出境流失,國家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但究竟哪些昆蟲是必須保護的?這些昆蟲的形态、顔色、型号、習性如何認定?來自國家林業部門的官員專程從北京飛赴沈陽,他們要找的人就是韓國生;近些年,由于氣候變化快,省内一些地方有“蟲災”,這些害蟲到底叫什麼?又該如何防治?隻要請韓國生下鄉看看,問題多半迎刃而解。
韓國生表示:“目前全世界已查明的昆蟲有幾百萬種,這可能還是個保守數字,而包括人類在内的其他物種,加在一起才有多少呢?不過幾十萬!在四億年前,昆蟲就已經生活在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遠遠早于人類的出現。我們今天研究昆蟲,就是研究地球物種的生命進化史,就是研究我們周圍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不要小瞧那些不起眼的蟲子,它們身上隐藏着無窮無盡的奧秘,包含着破解生命科學的神奇密碼。”
讓後人了解我們國家的昆蟲知識,掌握昆蟲科學,了解地球生命的曆史,并将這些珍貴信息傳下去!——這是韓國生的理想,更是他的信念。
遼甯的珍稀蝴蝶瀕臨絕迹
遼甯地區的蝴蝶分布,存在多少珍稀品種?韓國生指着一些漂亮的蝴蝶圖片感歎道:“像美妹鳳蝶、孔雀蛱蝶等品種,現在隻有标本了,據我所知,近二三十年才發現一、兩隻!”
韓國生介紹說,蝴蝶屬于昆蟲鱗翅目中的蝶亞類,共有4總科(鳳蝶總科、灰蝶總科、弄蝶總科、蛱蝶總科)17科,約17000多種,我國已查明有12科,368屬1225種1855亞種。蝴蝶群體中,以鳳蝶科的種類最為美麗,其次是蛱蝶科、珍蝶科、斑蝶科,養蝶業目前主要是人工飼養鳳蝶類等少數種類。
人類常常被蝴蝶翅膀上奇異多彩的斑紋和耀眼的折光所吸引,随着昆蟲學的發展,制作蝴蝶标本成為現代人的一種嗜好,蝴蝶已從學者的标本收藏品,逐漸成為大家喜愛的觀賞昆蟲。
從20世紀70年代起,産于台灣的鳳蝶及巴西的帝王蝶走俏國際市場,但從自然界捕捉的蝴蝶已無法滿足市場需要,人工養殖名蝶的技術研究開展起來,到上世紀70年代末獲得成功。人工養蝶的成功既可滿足标本工藝品的制作需求,又可以通過建造蝴蝶園,開辟人們觀賞蝴蝶的新途徑。
我國的第一座活蝴蝶園——雲南昆明斯美麗蝶園,是吳雲建造的。在這個蝴蝶園内,吳雲成功解決了大鳳蝶及裳鳳蝶(即帝王蝶)等名蝶的人工飼養技術。随後,海南、廣州、成都、深圳、桂林等地先後建立了活蝴蝶園、蝴蝶館,不僅能養殖蝴蝶,而且還生産各種蝴蝶工藝品投放市場,使養蝶業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新興昆蟲産業。
“比如‘蝴蝶貼翅畫’,使用蝴蝶的翅膀拼貼成具有不同圖案的工藝品,這種畫能折射出各種色光,給人以奇特的美感。如今,在上海一些經濟發達地區,舉行結婚典禮不是放氣球、放鴿子,而是放蝴蝶,既蘊含美好的寓意,又鮮豔奪目、烘托氣氛。放彩蝶,逐漸成為婚禮慶典的時尚。”韓國生說。
韓國生保存的珍稀蝴蝶照片,視覺效果奇佳。比如孔雀蛱蝶,翅膀上有藍色的圓斑,有如孔雀開屏時的絢爛翎毛;又如大紫閃蛱蝶,翅膀上的藍、白、黃、紅等四色調錯落展開,且濃淡相宜,乍一看,彷佛一道亮麗的光束從眼前閃過;而琉璃蛱蝶,顧名思義,翅膀上泛動着如同琉璃瓦般的古樸色調;白絹碟,則像一張素雅透明的白絹,那薄如蟬翼的透亮的白,看起來格外養眼。
在韓國生的檔案庫裡,保存着數以千計的蝴蝶标本圖片,遼甯地區的珍稀名蝶被韓國生全部歸檔,遼甯地區蝴蝶的名稱、分布産地、依附的植物(寄主),均有詳盡記錄。如琉璃蛱蝶,寄主為卷丹、毛油點草、菝契草,分布于丹東、本溪、撫順、朝陽、錦州、葫蘆島市;孔雀蛱蝶,寄主為尋麻、律草、桑科植物,分布于本溪、撫順、大連、鐵嶺、丹東市,建昌、海城縣……
為何這些名蝶愈發稀少乃至滅絕?韓國的解釋是:“人類在擴展自我空間的同時,不可避免地侵犯到這些蝴蝶的生存領地,這就必然導緻一些珍稀蝴蝶數量削減。另外,現代農業、林業大量使用農藥、殺蟲劑,對某些蝴蝶的種群簡直是滅頂之災!不妨舉個例子,近些年來,城市内的蚊子、蒼蠅的數量明顯減少,為什麼?因為蚊子的栖息地是水坑、雜草叢,現在城市的規劃建設日新月異,蚊子賴以生存的環境基本不複存在了。蝴蝶數量的減少,道理大同小異。”
近些年,随着各種昆蟲保護法規的相繼出台,偷捕蝴蝶等珍稀昆蟲的行為有很大收斂,但一些基層機構缺乏昆蟲保護的知識與意識,對包括蝴蝶在内的珍稀昆蟲的保護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中國的“蝴蝶文化”源遠流長
由蝴蝶的保護談到源遠流長的蝴蝶文化,韓國生表示,養蝶愛蝶之好其實古已有之,這在衆多古籍中均有明确記載。
唐朝段公路在所著的《北戶錄》中寫道,“嶺表有鶴子草,蔓上春生雙蟲,食葉,……老則蛻化為蝶,赤黃色,女子佩之,令人媚悅,号為媚蝶”;在唐代貴族的墓葬中,曾挖掘到有蝴蝶飾紋的銅鏡,和蟬的圖案的金钗,連貧家女子的布衣荊钗,都繡有蝴蝶圖案;《酉陽雜俎》中記載,“開元末,明皇每至春時,旦暮晏于宮中,使嫔妃輩争插豔花,帝親捉粉蝶放之,随蝶所止幸之”;蘇鹗《杜陽雜編》中記載:“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有黃白蛱蝶數萬,飛集于花上……上令張網于空中,遂得數百于殿内,縱嫔妃追逐以為樂。”
欣賞蝴蝶悅人耳目,但飼養蝴蝶卻非易事。韓國生提醒蝴蝶愛好者,飼養某種蝴蝶前,首先要确認其寄主植物,以保證幼蟲有足夠的食料,此外還須尋找一些蜜源食物,供成蝶采集花蜜食用,保證成蝶交配成功。
養蝶人要對蝴蝶交配産卵的習性有所了解,比如鳳蝶交配前,雌雄個體要經過短暫的戀愛飛行後,才能發生交配行為,因此人工養殖鳳蝶,必須為雌雄個體提供飛翔活動的空間。如果要建立蝴蝶人工飼養場,應選擇植被良好、水源無污染的山林邊緣,距離農田數百米的山坡地段。飼養場的網區是用于供成蝶羽化交配及産卵的場所,網區應用線網罩住,高不低于2米,面積不小于50平方米,網區内應種植一些矮小的寄主及蜜源植物,供蝴蝶産卵與取食,或施放人工蜜盤供成蝶采集。
在韓國生看來,那翩翩起舞的蝴蝶寄托着人類的無限情思,在詩情畫意的蝴蝶夢境裡,我們将獲尋美的陶醉,足以觀照自己的心靈!
遼沈晚報主任記者 張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