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015年9月27日(農曆八月十五日),遼甯海城道源寺僧衆開始秋季二時頭陀行腳,此次行腳起于河北秦皇島北戴河火車站,沿205國道,途經昌黎、灤縣、唐山、天津等地,于天津丁莊子附近結束,曆經15天,全程約600裡。參加此次行腳的尼衆共30人,由住持妙融法師帶隊。圖為參加2015年行腳的尼衆随身攜帶三衣缽包上車,以達到在任何情況下能做到三衣缽不離身,守護清淨戒。(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72淩晨0:25分,滿載行腳僧的大巴車駛出道源寺。(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72将三衣包裝回大包裡,準備行腳。(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72前來迎接行腳僧的秦皇島居士們。(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72道源寺住持妙融法師帶隊開始了2015年行腳。(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72執持錫杖,手捉香爐,行腳野外。(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7/72行腳路上,突遇大風。(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8/72好奇的路人。(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9/72過馬路時隊伍會變成4排同時通過,以保證安全。(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10/72尼衆因持戒而不能與男衆直接手遞物品。(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11/72走的是路,行的是心。(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12/72行腳途中遇到小的死難衆生,會用塑料袋集中裝起。(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13/72到達合适的地方,将沿途的死難小衆生一起掩埋。(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14/72路遇信衆頂禮。(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15/72行腳途中,放包休息。(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17/72開始搭衣,準備乞食。(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18/72乞食前要進行分組,一名受過具足戒的大戒師帶兩名小衆為一組。(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19/72僧人被分為多組,前往途經村中乞食。(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0/7261歲的道源寺住持妙融法師帶隊乞食。(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1/72與住持同組的僧人須手持錫杖。(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2/72乞食時扣門,先三下,再五下,後七下。(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3/72這戶人家做了供養,相對于鄉村,在城市裡乞食不太容易。(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4/72隻乞食物,不乞金錢。(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5/72當地居士帶來包子供養。(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6/72乞食時一人可乞七家,沒有人的不算。(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7/72三乘聖人悉皆乞食。(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8/72乞食乃清淨正命。(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29/72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0/72乞食歸來,所有僧人将乞到的食物倒出,交給“淨人”(由僧人指定,幫助僧人辦理特定事宜的居士)。(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1/72乞回來的食物要撕碎攪拌到一起,平均發配,共同進食。(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2/72過齋前打闆集衆,行腳時以擊掌聲通知十方僧衆。(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3/72過齋唱僧跋。僧跋者,衆僧飯皆平等故。莊嚴論:明屍利毱多長老,受外道囑,以毒和食,請佛及衆。佛知,令阿難唱僧跋,唱已方食,唱已毒散。(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4/72正式用齋前唱“供養文”,反省一天的修行是否對得起這一頓飲食。(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5/72出生,于食前為衆生出少許食而施與之。(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6/72過齋,路人圍觀。(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7/72過齋時不言主事,以手勢來表示需要食物的多少。(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8/72用食終了,清洗缽盂,稱為洗缽。洗缽之水,施與鬼神衆。(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39/72結齋回向。(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0/72律制僧尼飯後須漱口或嚼楊枝清潔口腔,現以牙刷牙膏代替。(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1/72午後在小樹林中暫休。(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2/72拿出睡具,在太陽下晾曬以去除潮氣。(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3/72打坐更是一種非常好的休息方式。(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4/72休息時在默誦經典。(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5/72休息時要記錄下當時的心得體會。(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6/72現在所記錄的,将會在年終歲末的行腳體會報告會上念給大家。(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7/72過了午後,隻接受飲用水供養。路邊飯店的老店,讓員工送來幾箱水。(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8/72當地前來請法的居士。(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49/72利和同均——一位信衆供養了幾瓶水,妙融法師把幾瓶水平均分配給大家,雖然每人隻分得一點點,但大家的心裡早早裝滿了平等的甘露。(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0/72見和同解。(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1/72意和同悅。(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2/72剃除煩惱。(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3/72結法緣。(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4/72當地居士拜别師父。(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5/72依依不舍。(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6/72供養的藥品,不能含有動物成分才能接受。(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7/72行腳的大包都在40斤上下,經常需要幾個人配合才能背起。(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8/72幫助年長的僧人背起沉重的背包。(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59/72每人的背包上都拴着自己法号尾字的标簽。(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0/72行腳途中,每人至少要誦十遍楞嚴咒。(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1/72今生的一眼,也需要宿值善根。(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2/72路邊的護欄可以讓僧衆不用卸包而暫休一會兒。(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3/72經行。(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4/72經行。(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5/72當地寺院出家人來拜見行腳僧人。(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6/72記錄心得。(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7/72行腳需要攜帶的佛門法器——錫杖。(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8/72形雖女身,行卻丈夫。(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69/72尋找露宿地點,每到一地,妙融法師都會提前查看環境,合适後才通知安單。(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70/72行腳在外,不住人家,不住旅店,露宿野外。(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71/72睡前依然要記錄下今天的行腳體會。(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72/72第二天,繼續前行。(圖片來源:溯源佛教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