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衆就近在鄉衛生院就醫。目前,合作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5.82%。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呂亞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老姆登村的郁伍林和妻子,是該村開辦農家樂和客棧的緻富帶頭人。
和田市古江巴格鄉賽克散村村民古海爾尼沙·阿吾提一家展示收獲的核桃。
在那曲市安多縣色務鄉森布日極高海拔地區生态搬遷安置點,格多和妻子洛巴在展示自家打的酥油茶。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治渠鄉同卡村,村民昂文西讓和妻子在易地搬遷的新家院子裡合影。
在涼山彜族自治州昭覺縣慶恒村,村支書吉克石烏在村委會的黑闆報前留影。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新華社資料圖)
近日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年來,多個少數民族先後實現整族脫貧,這是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2017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對“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目前,全國尚有未摘帽貧困縣52個,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剩餘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
當前,全國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全國兩會期間,甘肅日報聯動新疆日報、西藏日報、青海日報、四川日報、雲南日報,就“三區三州”脫貧攻堅主題進行聯合采訪報道,全景展現六省區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的強勁總攻。
甘肅
啃下“硬骨頭” 攜手奔小康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
甘肅省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尤其是被納入“三區三州”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和臨夏回族自治州,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足,貧困群衆脫貧能力弱,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成為甘肅省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
聚焦深度貧困,堅決啃下“硬骨頭”。全省上下緊緊圍繞提高脫貧質量,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着力夯實精準幫扶、産業扶貧、各方責任、基層隊伍、工作作風“五個基礎”,全力開展“3 1”沖刺清零行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截至目前,甘肅省75個貧困縣區累計摘帽退出67個,貧困人口減少至17.5萬,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9%,重點領域主要指标基本實現清零,“兩不愁三保障”任務基本完成。值得一提的是,甘肅納入國家“三區三州”的9個藏區貧困縣曆史性地摘掉了貧困帽子,臨夏回族自治州8個縣市中6個摘帽退出。
一排排整齊的藏家民居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格外引人注目,彩色步道和休閑廣場上遊人如織……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一個以牧業為主的藏族村落,通過發展鄉村旅遊、開辦牧家樂,變身成為甘南藏區“宜遊宜業宜居”的生态旅遊村,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2019年尕秀村人均收入達到15500元。
目前,甘南州已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303個,補齊了農牧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富民産業等方面的短闆,消除了視覺貧困,扮靓了美麗鄉村,為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天祝藏族自治縣按照“規劃先行、産業支撐、基礎優先、穩定發展”的思路,把移民搬遷和産業培育結合起來,着力培育與地方資源禀賦、各族群衆生活習慣及生産能力相匹配的特色産業,實現搬遷群衆與增收産業之間和諧發展。
從2014年到2019年,天祝縣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3.38億元,減貧54616人,15萬人通過易地搬遷改變生活環境,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3.8%下降到0.07%。
外出務工就照顧不了老人和孩子,待在家裡就沒有收入來源。多年來,這個矛盾一直困擾着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周家村村民馬哈飛索。2018年,村裡辦起了扶貧車間,馬哈飛索和村裡的80多名家庭婦女一起在家門口就業,并實現了增收。
扶貧車間不僅成為解決臨夏州易地扶貧搬遷群衆增收的舉措,更讓婦女從昔日的家庭主婦轉變成産業工人,自力更生,勤勞緻富。截至目前,臨夏州已累計建成扶貧車間265家,吸納就業務工人員705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593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2600多萬隴原各族兒女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全力以赴奪取脫貧攻堅的最後勝利,确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雲南
以決戰的姿态、決勝的心态,用“繡花功夫”攻克最難啃的“硬骨頭”——
跨越千年的巨變
□雲南日報記者 張 帆 李壽華
雲南省聚焦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和結果導向,确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怒江州在全國開啟以建制鄉和民族整體進行綜合扶貧的新模式,實施獨龍江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程,改善基礎設施、選育特色産業、強化生态保護、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素質提升、夯實基層黨建,獨龍族人民生産生活實現了“一步跨越千年”的巨變,徹底撕掉貧困标簽。“貧困怒江”華麗蝶變成為“幸福怒江”,為其他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樹立了标杆。
迪慶藏族自治州深度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産業扶貧、生态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能力素質提升、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村提升、兜底保障“九大工程”建設項目,藏區農牧民群衆收入不斷提高,内生動力進一步激發,今年将實現整州脫貧。
新疆
萬衆一心打赢脫貧攻堅戰,新疆大地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
突出“精準”決戰決勝
□新疆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興瑞
“新疆最後的脫貧任務,都是堅中之堅、難中之難,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扶貧辦一級巡視員陳雷介紹,新疆将加大剩餘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緊扣“兩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按照“七個一批”要求,進一步強化各項措施的精準性,尤其要突出發展産業帶動就業,持續增加貧困人口的收入。同時聚焦補短闆強弱項,繼續加強控辍保學,防止貧困家庭子女失學辍學,持續開展免費體檢、結核病等地方病救治等,充實南疆四地州鄉村醫生,防止因病緻貧返貧,不斷夯實貧困地區基礎,确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标任務。緊抓剩餘貧困人口減貧工作的同時,新疆還将抓好已脫貧人口脫貧成果的鞏固提升。自治區将持續加強防止返貧監測和動态幫扶,及時發現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跟進幫扶措施,不斷提升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确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
西藏
“我想要窮者遠離饑荒,我想要病者遠離憂傷……”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中傳唱的西藏人民的美好願望,如今已成為現實——
“五個一批”鞏固脫貧
□西藏日報記者 孫文娟
按照“六個精準”要求,西藏自治區全面實施“五個一批”工程,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
——把發展生産作為脫貧之本,發展以青稞、牦牛為主的種養業、文化旅遊業、民族手工業、商貿流通業和資源開發利用等扶貧産業。
——把轉移就業作為增收之道,累計就地就近就業18.64萬人。
——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長遠之計,全區975個易地扶貧安置區(點)已竣工959個,占26.6萬搬遷總人口的98.9%。
——把生态扶貧作為惠民之策,綜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荒山綠化、草畜平衡獎補等項目,覆蓋貧困人口22萬人。
——把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舉,實施15年免費教育政策,連續3年提高“三包”标準,嚴格落實貧困家庭子女高等院校“三免一補”政策。累計受助學生達231.21萬人次。
——把社會保障作為兜底之法,全面落實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制度,覆蓋面達到98.5%。
青海
實現絕對貧困全面“清零”,跳動的數字,彰顯高原大地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進展——
培育脫貧增收“新極點”
□青海日報記者 孫海玲
2016年以來,青海省已累計投入各類專項扶貧資金328.9億元。真金白銀換來的是民生短闆基本補齊。截至去年底,全省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9%;貧困群衆基本醫療參保率達到100%,住院自費比例控制在10%以内;“十三五”期間5.2萬戶易地扶貧搬遷和20萬戶農民危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30.14萬貧困群衆安全飲水得到鞏固提升;行政村道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運、管水平全面提升。
與此同時,青海省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産業。去年,青海省持續推進牦牛、青稞産業發展,實施“十萬頭牦牛産業扶貧示範項目”,努力把牦牛、青稞産業打造成脫貧增收的“新極點”。2019年,青海省完成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1.7萬人次,轉移就業1.33萬人,“拉面經濟”成為全省亮麗名片。
四川
脫貧摘帽後,四川各族群衆站在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奔向鄉村全面振興的“詩和遠方”——
大力推進特色産業發展
□四川日報記者 侯 沖
決戰之年,決勝之地,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在全面發揮已有幫扶政策、幫扶隊伍作用基礎上,今年四川省委和省政府決定,對涼山州未摘帽貧困縣和未退出貧困村啟動挂牌督戰作戰。截至4月25日,涼山州7個挂牌督戰縣貧困戶住房建設已完成0.62萬戶3.05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已完成101個。涼山所有農村危房改造、飲水安全、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将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
在決戰脫貧攻堅最後沖刺時刻,四川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實”字打頭,決定在2020年開展深化“脫貧攻堅紀律作風保障年”活動。确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如何防止返貧和新增緻貧?四川省嚴格落實“四不摘”政策。今年,四川省将農業産業扶貧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在全省有扶貧任務的縣新建或改造現代農業産業基地130萬畝,建設提升現代農業園區150個,大力推進貧困地區特色産業發展。(來源:甘肅日報、新甘肅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