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預産期大家是怎麼知道的

預産期大家是怎麼知道的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16 07:04:57

确定懷孕的那一刻,孕媽一定很關心寶寶何時出生?知道預産期後,不免就算寶寶是哪個星座?其實預産期有很重要的意義,孕媽知道嗎?

确定懷孕後,最想知道的莫過于寶寶大概何時會出生,也就是所謂的預産期,但對婦産科醫生而言,預産期有更重要的意義!關于預産期,該知道哪些事呢?

預産期大家是怎麼知道的(預産期不隻告訴你何時生寶寶)1

孕期280天從卵泡時間開始計算

人們都會說孕期280天,但280天從何而來?以月經周期為28天計算,預産期是指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算起的第280天,涵蓋卵泡期的14天與自受精到分娩的平均時間266天(38周),280天的妊娠周期是以卵子生命來計算,一旦受孕,卵子就此改變了命運。也就是說,280天是從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起算,與實際的受孕日差了2周。

由于有人會想要記錄做人成功的那一天,但從醫生給的預産期倒推回去,好像又差個那麼一兩天,由于精子有存活期,很可能今天行房,但2天後才排卵,精子在子宮内存活期快結束前,幸運地與卵子結合為受精卵,這樣就會造成行房日與實際受孕日并非同一天。因此,偶爾碰到孕婦很想要知道受孕日究竟是哪一天時,我們隻能抓一個大概的階段,無法告知确定的某一天。

孕媽若記得住自己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是何時,直接加上280天,即可算出預産期,不過,忘記的人也沒關系,就讓産科醫生利用超聲幫你推算預産期。

訂預産期的目的

預産期就像端午節劃龍舟比賽所設置的标旗,标旗不動,所有參賽者以此為目标,逐步将龍舟劃近标旗,然後,由奪标手奪标,完成賽事。在預産期即将到來的這段日子,孕媽要做好準備,知道哪幾個周數的産檢很重要?産科醫生則觀察胎兒生長速度與實際周數應有的水準是否相符?還是比較快或比較慢?如果要剖腹生産的話,可預告選哪一天适合進行?

其實,預産期是一個從受孕開始,就決定好的日期,有了這個日期,醫生才知道目前胎兒處于孕期的什麼階段,應有怎樣的發展,以此追蹤胎兒的發育狀況,例如判斷胎兒是否生長過度或生長遲滞,或是有沒有早産或妊娠過期的情形。

預産期大家是怎麼知道的(預産期不隻告訴你何時生寶寶)2

何時要确定預産期

計算預産期必須先确定胚囊有心跳,通常妊娠6周後才能以超聲測到心跳,确定胚胎有在正常發育,進而推算預産期。一般多于妊娠6至8周确定胎兒心跳,因此,8至12周是超聲推算預産期最準的時候,因為不論種族,每個胚胎的生長速度在12周前少有差異。12周之後,每一個胎兒有各自的生長速度,再加上遺傳因素,無法以實際大小估算預産期。

确定了預産期,不可以再改變,就像劃龍舟的标旗不能一直變動,否則無法完賽。不過,還是有例外的時候,有的孕婦自行計算結果與産科醫生不一樣,再加上月經并不是以28天為周期,舉例來說,有的媽媽月經周期是35天,以為自己懷孕6周了,實際上隻有5周,這時就需要校正預産期。通常,胎兒實際大小與預估差個3、4天,不需要調整預産期;若差距達2周就一定要調整。

我們說胎兒的大小是以妊娠周數為基準,如:胎兒8周大,而不是用胎兒的重量或身長來說明大小。

評估胎兒大小的依據

通過超聲檢查可得出多項數值,做為評估胎兒大小的依據,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參考數值:

妊娠7周前→量測妊娠囊(GS)的直徑可預估妊娠周數。

妊娠前12周前→量測頭臀徑(CRL,頭部頂端至臀部最低處的長度),以此計算胎兒的發展狀況,一般常用的估計公式為(公分) 6.5等于妊娠周數。

妊娠14周後→以雙頂骨徑(BPD,胎兒頭兩邊直徑測量的數據),做為推算胎兒大小的指标之一。

妊娠第15周起→加入測量胎兒頭圍(HC,胎兒的頭環繞一圈的長度),用于确認胎兒頭部的發育狀态。

自20周起→除了雙頂骨徑,可再加入大腿骨長度(FL)及胎兒腹圍(AC,腹部一圈的長度),做為計算妊娠周數的指标。

另外,量測胎兒腹圍可以确認胎兒腹部的發育情形,以及腹部是否有異常狀況。而腹圍也能以腹部前後徑(APTD,胎兒肚子前後的厚度)及腹部橫徑(TTD,胎兒腹部的寬度)推算得知。然後,将BPD、AC與FL綜合運算可得預估胎兒的總體重,結果與胎兒的實際大小較為接近。

預産期未必是實際分娩日

妊娠周期為40周,前三後二,都是足月生産,也就是說,在滿37周到42周這段時間分娩,都屬于正常現象,如不到37周即分娩就是早産;超過42周則是過期妊娠。根據統計,隻有約5%的孕婦會在預産期當天生産,不到37周或超過42周分娩約各占5%〜10%。未足月前即已出現産兆,則要視狀況決定是否需要安胎?若超過41周仍未有産兆,會在41周半進行催生,不會等到42周,提醒孕媽要按時産檢,以掌握胎兒狀況。

不少人認為第二胎會比第一胎提早生産,何時分娩是機率問題,與胎次無關,應該這樣說,經産婦比初産婦好生,而不是早生。至于早産,有人會說:若第一胎早産,第二胎早産的機率不但增加,且出生的周數比第一胎更早,對此,若早産為體質因素造成,是有此可能,因為身體記憶了前一胎啟動生産的狀況,第二胎是有較高的機會提早引發子宮的反彈性收縮,而使出生周數早于第一胎。

預産期大家是怎麼知道的(預産期不隻告訴你何時生寶寶)3

超過預産期還未分娩怎麼做?

何時分娩?這個問題要問胎兒何時才要發出訊号,啟動生産機制,但超過預産期時,臨床上,多在41周半進行催生,強迫發出生産訊号。催生是為了避免讓過期妊娠變成生産風險,因胎盤老化使血流狀況變差,會影響氧氣與養分的供給,可能導緻出現胎兒生長遲滞、胎兒慢性缺氧等現象。同時,也可能因胎兒提前解胎便增加吸入胎便的機率。如果胎兒過了預産期,與前次産檢相比,體重維持不變的話,也會決定進行催生。

催生時,先評估子宮頸是否打開,還沒打開時,會于陰道或子宮頸放置藥物,以促進子宮頸變軟并且打開;若已打開,則從靜脈給予藥物以刺激增加宮縮頻率和壓力,幫助産程進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