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冬奧火炬特點

冬奧火炬特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13 05:41:59

冬奧火炬特點?■記者 崔雪芹本次冬奧會開幕式上,火炬“飛揚”的小火苗最終成為主火炬與往屆奧運會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氣或丙烷等氣體作為火炬燃料不同,本屆冬奧會首次使用氫能作為火炬燃料,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冬奧火炬特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冬奧火炬特點(冬奧火炬首次氫裝上陣)1

冬奧火炬特點

■記者 崔雪芹

本次冬奧會開幕式上,火炬“飛揚”的小火苗最終成為主火炬。與往屆奧運會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氣或丙烷等氣體作為火炬燃料不同,本屆冬奧會首次使用氫能作為火炬燃料,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

近日,《中國科學報》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鄒才能,以了解他帶領的綠氫團隊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内完成技術攻關。鄒才能表示:“‘氫裝上陣’必将成為冬奧史冊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科學報》:北京冬奧會火炬首次用綠氫作為火炬燃料。您作為綠氫核心技術負責人,請介紹一下這項工作的完成情況。

鄒才能:早在2012年,我們在集團公司内部率先組建了納米技術研發團隊。這支團隊在金旭博士的帶領下,超前開展了綠氫、儲能等新能源材料技術研發,2017年在電解水和光解水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經過5年的研發和儲備,已經具備産業化基礎。2020年6月,我們重新組建了一支20餘人的氫能技術研發團隊,專門從事綠氫制備、儲運和應用等的技術攻關。

我們在2021年12月20日接到緊急任務——利用電解水制氫裝置生産綠氫直供冬奧。此時距離要求完成的時間隻有短短一個月,任務非常艱巨,必須全力以赴,容不得半點閃失。

1月25日,綠氫團隊完成制氫和加注裝置試驗,經過系統參數調試和檢測後,26日一早正式向冬奧會專用高壓氫氣瓶組中充裝綠氫。1月30日,中國石油綠氫瓶組運抵張家口賽區,經過專業檢測,達到開幕式火炬台使用标準。2月4日首次點燃了張家口賽區太子城火炬。

《中國科學報》:綠氫研發過程中有何技術瓶頸?是如何攻關的?

鄒才能:一是專業人才嚴重匮乏,尤其是氫能領域。我在10年前就着手創建了納米油氣工作室,先後引進3位專業技術人才,組建以新材料開發利用為方向的核心團隊。二是研發設備和場地缺失。我們逐漸引進研發最為迫切需要的相關儀器設備,同時在北京和廊坊兩地建立了實驗室。三是開發方向選擇困難。我們在2019年開展國内、國際合作,逐漸掌握了氫能産業中的核心關鍵技術,理順并把握了綠氫的開發方向。

另外,當時周邊質疑聲音不斷。實際上,我們非常嚴謹認真,超前儲備新能源技術。例如,初次獲得電解水催化劑材料降低分解水過電勢的實驗結果,團隊成員反複進行了幾十次實驗合成和累計幾千小時性能測試,力保材料性能數據的穩定可靠。團隊的堅持不懈才有了這次冬奧會上唯一的綠氫。

《中國科學報》:綠氫火炬非常小巧,對于支撐技術來說是更簡單還是更複雜?多久加一次氫?

鄒才能:為保障火炬加氫順利實施,團隊高标準、高質量完成了電解水制氫裝置撬裝化設計改造、屋頂光伏鋪設、示範場地水電氣連接與環境改造等前期工作,做到24小時全程參與值守。在加氫過程中,綠氫團隊兩人一班,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制氫加氫全鍊路洩漏排查和充裝進度記錄。

為響應綠色辦奧理念,本次火炬用氫量較少。我們開發的綠氫制備系統,主要用于科研及示範推廣,設計的産氫量也不高。這種小氣量的充注,為氫氣的高壓加注增加了很大難度。我們采用光伏電制備綠氫,計劃在冬奧會與冬殘奧會期間完成兩次綠氫生産加注。

《中國科學報》:此次項目完成過程中有沒有特别難忘的經曆?

鄒才能:團隊一開始接觸綠氫電解水裝備,了解到核心是自主開發高性能的電催化劑材料。為了獲得一種催化活性高、穩定性好的催化劑材料,我們多次組織讨論替代常規鎳催化劑的方案,并開展真實工作環境性能評價。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終于研發出了具有更高活性與壽命、适用于商品化電解水裝置的新型鎳鐵催化劑。

面對綠氫生産賦能冬奧的艱巨任務,我一開始在猶豫,是采用成熟的電極材料還是自主開發的電極催化劑材料,後來通過多次溝通、反複确認,頂着壓力使用了自己的電催化材料。

來源: 中國科學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