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李雷和他所在的北靠山村(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黑土地上的小村莊
我叫李雷,是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名研究生。剛才我是用我的家鄉話給大家拜年,您聽出大碴子味兒了嗎?我的家鄉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這裡也是前短道速滑名将“大楊揚”的故鄉。
我們村叫“北靠山村”,跟名字一樣,村莊靠着群山,我們就生活在山腳下,山上的泉水彙聚成河,流淌下來,養育着這方黑土地。
△被三山一水包圍的北靠山村(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春節,對于我們東北來說,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一個季節。一進春節的月份大家就開始備年貨,“年到年到,糕糖祭竈,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從這句東北俗語中,也能看出我們對“過大年”的尊重。
今天(13日)是大年初二,家家戶戶開始走親訪友,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大家減少了聚集的規模,但感情還像家家戶戶門口高懸的紅燈籠一樣紅火熱情。視頻、電話、短信,各種方式的拜年輪番轟炸,整天都填得滿滿當當。
相信很多跟我一樣在外待久的人,在回家前都會有些近鄉情怯,擔心離開太久會沒法聊天侃山,擔心家鄉會少了記憶中的味道。但隻要一聽到東北人張嘴的瞬間,“最近咋樣啊?”這熟悉的唠嗑開場白,一下子就把我帶回到沒離開家的日子。
但遠親近鄰唠嗑的内容變了,除了家長裡短,還有國家大事,脫貧的、旅遊的、縣裡的、村裡的,要是有不明白的新政策,大家都會東一句西一句的相互整明白聊清楚。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北靠山村(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最爛北靠山?→最美北靠山
其實,我們村除了自然風景美,還是國家一類革命老區村,東北抗聯六軍曾經在這裡播下了革命火種。所以,這些年,我們村新建了全省第一個村級抗聯曆史紀念館——北靠山抗聯紀念館和村史館。
趁着發展紅色文化旅遊,村裡的景觀建設也有了質的飛躍,不僅建設了1200米的紅色文化浮雕牆,還安裝了120盞景觀路燈,連村子裡的巷道也修成了水泥地。家家戶戶門前都種滿了樹木和鮮花,連垃圾桶都跟大城市同步,實行垃圾分類,定時清理,山村變成了美麗鄉村。
△北靠山抗聯紀念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在以前,簡直沒法想象。我家世代住在這個小山村,從我爺爺、我爸爸、再到我,都是踩着泥土路長大。我們“北靠山村”,也曾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當時流傳一句話,“從東往西看,最爛北靠山”,因為一進我們村,看到的就是塵土飛揚、垃圾亂堆、栅欄雜亂、家畜滿街的景象。但這些鬧心的過去,就在我長大的這些時光中,一年一年的不斷翻新。
△北靠山村1200米紅色文化浮雕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靠山村的“靠山”經
現在的“北靠山村”,可不止靠山,還靠勤奮和經營頭腦,除了紅色文化,我們村借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自然優勢,建了果蔬采摘園、農家樂和民宿。火坑、大花被褥、苞米棒子,這裡的一切都有着濃郁的東北風情。今年春節,“就地過年”,遠方的遊客少了,但大家相信,疫情過去,農家樂還能繼續紅火起來。
△北靠山村裡的農家樂(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鄉村美不美,主要看“氣質”。這種“氣質”外在于景,内在于人。2019年5月5日,我們湯原縣正式脫貧,不存在返貧的風險。但聽大家唠嗑,說的想的,都是開拓産業、增加收入,有了這份決心,肯定就能脫貧還緻富。
在雪後的陽光下,我看到小孩子們把路上的積雪踩實,在上面抽陀螺,在有坡度的地方,還拿着冰爬犁往下滑,這是東北孩子冬天特有的快樂,他們跟小時候的我一樣,卻又比我的小時候更加開心快樂。
-替我家鄉圈個粉-
△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說到東北,你想到了啥?豬肉炖粉條、小雞炖蘑菇還是烤冷面?
除了吃,我們這裡還有雪山湖泊和森林星空,出了我們村不遠就能到大亮子河森林公園,這裡有2400公頃的原始紅松林,能讓你感受最為壯觀的興安嶺景觀。
△北靠山村冰雪樂園(圖片源自網絡)
這裡還有雪鄉民宿,看雪賞燈、狗拉爬犁,這些東北特色的遊樂項目會讓你感受到什麼叫身在凜冬、心在盛夏。歡迎你們來東北,歡迎你們來湯原!我們東北人民,老熱情了!
春節,是中國人深刻的文化眷戀,也是我們心底一直期盼的幸福圓滿。學子回鄉,是時空流轉間敏感的觀察,也是時代脈動中細膩的體悟。
一年,故鄉是否還是熟悉的模樣?又一年,田埂、街角,是否還鉚足了向上生長的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