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君子與小人學道不同的句子?<3.19>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論語中君子與小人學道不同的句子?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3.19>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譯文】
魯定公問:“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該怎麼樣好呢?”孔子回答說:“君主應該依禮來使用臣子,臣子應該衷心地服事君主。”
【感悟】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根據南懷瑾老師的解釋,魯定公問孔子好的君臣關系應該是怎樣的,但孔子卻把方向推向了領導者自身:(隻要)君主依禮來使用臣子,臣子(自然)會衷心的服事君主。這并不是孔子為處于從屬地位的臣子說話,而是人如果對他人的行為有所期待,就應該先從自身做起。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我們将“禮”放在現代社會的語境裡,到底意味着什麼呢?從“禮之用,和為貴”,我看到了“禮”的包容和謙和;從“恭敬于禮”、“富而好禮”、“入太廟、每事問”,我看到了“禮”對于人發自内心的尊重;從“事之以禮、葬之以禮、齊之以禮”我看到了“禮”所引發的敬畏之心和道德感召;從“人而不仁,如禮何”和林放的大哉問中我看到了“禮”的根本并非“規矩”,而是愛的能力。
我們每個人都是愛的産物,然後開始接受父母的愛,繼而形成獨立的個體,然後再将愛傳遞給他人。在這個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們生命得到了延續,不如說是愛得到了延續。然而愛卻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能力,人并非生而有之,而是需要長期的修煉。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因為遇到各種各樣的打擊,從而放棄了愛的能力,這是多大的損失呀。一旦我們放棄了愛,我們就是放棄了愛自己,更是主動放棄了追求幸福的權利。對于曾經迷失的人,要找回愛的能力,也隻能從自己入手。引用《少有人走的路》中對愛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放在儒家的語境裡,是不是和“修身”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呢?要學會愛,隻能從愛自己開始。
參考資料:
1.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6年版
2.傅佩榮:《傅佩榮譯解論語》,東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歸仁》,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4.南懷瑾:《論語别裁》,東方出版社2014年版
5.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7年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