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都海上鑽井

成都海上鑽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08:11:5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文靜 重慶報道 7月9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獲悉,超大分布孔徑雷達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正加快建設,其中位于重慶兩江龍興新城的一期項目預計将于9月完成雷達開機探測。據悉,該項目預期作用距離達到1.5億公裡。

除了深空雷達建設,7月7日,由落戶在重慶兩江新區的中國船舶重慶前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前衛科技)自主研發的首套國産化深水水下采油樹在海南莺歌海海域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國深水油氣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制邁出關鍵一步。

“重慶兩江新區正努力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範區,位于兩江新區的協同創新區已累計引進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48家、獲批市級高端研發機構19家,集聚創新人才2200人,其中院士24名。”7月8日,在重慶兩江新區第二屆明月湖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新聞發布會上,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潔首次透露了創新家底。

她說,目前,重慶兩江新區全域科技型企業達6840家,在評審有效期内的高新技術企業1159家,同時聚集市級研發機構379個、國家級研發平台20個、衆創空間和孵化器達45家。

研發平台發力

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就是協同創新區内的一個高端研發機構。該中心謀劃構建世界上探測距離最遠的雷達,高分辨率觀測近地/主帶小行星、航天器、月球、金星和火星等類地行星以及木星衛星等深空域目标,滿足近地小行星防禦、空間态勢感知等國家重大需求,并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科技創新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龍騰表示,這個由很多小天線合成一個大天線的雷達被取名為“中國複眼”,寓意“中國複興之眼”。與“中國天眼”不同,“中國複眼”自己發射電磁波,并接收小行星對自己發射電磁波的回波,因此能觀測到小行星。

他介紹,項目第一期“分布式雷達天體成像測量儀驗證試驗場”由4部16米孔徑雷達組成,用于驗證雷達體制和關鍵技術可行性,可實現月球三維成像,将于9月完成雷達開機探測。一期項目的雷達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已獲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正式批複。

成都海上鑽井(構建小行星研究之都)1

“中國複眼”一期項目 圖源/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

第二期“超大分布孔徑雷達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預研項目”将建設25部至36部高分辨率分布式雷達。每一部的天線有25米口徑,可實現千萬公裡外的小行星探測和成像,完成深空雷達探測與成像的演示驗證,為我國近地小行星撞擊防禦和行星科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7月8日,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與雲陽縣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選址後共建二期項目。龍騰表示,二期項目一旦建成,通過雷達可以觀測到上千萬公裡之外的小行星。該項目落戶雲陽後,将融合地質、天文、航空航天、生态旅遊、大數據應用與發展為一體建設,打造全國乃至全世界一流的科學、科普和科創中心。“總有一天,重慶會成為世界小行星研究之都。”龍騰說。

科創産業化

科技創新是為了促進産業升級。

水下采油樹是水下生産系統的核心,主要用于懸挂下入井中的油管柱,控制和調節油井生産,保證作業、錄取油、套壓資料、測試及清蠟等日常生産管理。它如同井口的智能“水龍頭”,可以控制油氣的開采速度,是深水油氣田開發的關鍵設備。長期以來,水下采油樹為國外公司壟斷,進口設備價格高昂。

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前衛科技成立于1966年,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CSSC),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産權優勢企業。為了設計出國産化的水下采油樹,前衛科技設計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産品性能測試及陸地集成測試和海上試驗測試,由業界權威第三方認證最終全部合格。較進口設備采購,國産深水水下采油樹節約成本約27%。

強大的科研實力和領先的創新平台為兩江新區聚集高端創新人才奠定了基礎。本月,武漢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聘請了黃志雄、秦岩為新材料與成型加工創新平台首席科學家。該創新平台由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及應用、矽酸鹽陶瓷新材料及裝備、汽車納米材料技術、粉末冶金與先進成型技術、輕合金連接與增材制造5大闆塊(項目)組成,聚焦新材料領域的基礎應用研發。

按照兩江新區最新推出的12個産業專項招商政策,包括新材料在内,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高端智能裝備、工業軟件、航空航天、智慧儲能以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重點項目最高可享受固定資産投資高達3億元的資金返還和最高達2億元的研發費用支持。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