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開始獨立,獨立的标志之一,就是跟父母分床睡,相信許多的寶媽寶爸,對于跟孩子分床睡這個問題,都非常頭疼,紛紛表示過程波折,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幾乎對父母的依賴性都強,有些父母對孩子寵溺,孩子不願意分床睡,就由着孩子,其實這對孩子來說,不是愛而是害。
小秋夫妻,屬于晚育型,在妻子30歲時,才生下兒子,對孩子也較為寵愛,本着科學喂養的原則,孩子從小吃母乳,但是到孩子3歲時,還沒有斷奶,小秋夫妻都認為,孩子晚點斷奶沒有關系,多吃點母乳孩子身體會更強壯。
因此兒子對媽媽特别依賴,在斷奶以後,依然每天晚上都要跟爸媽一起睡。雖然中間也有要求孩子分床分房,但每次兒子都偷偷跑回到父母床上,久而久之,父母也就再也沒有要求了。這樣一直持續到10歲。
有一次夫妻倆恩愛時,發現孩子眼睛是半閉着,假裝睡着了,立即停止了活動,雖然是孩子,但是也令媽媽羞愧難當。當即決定,明天開始一定要跟兒子分床睡。
事情還沒有結束,孩子在學校體檢時,保健人員告訴小秋夫妻,兒子已經提前發育了,早熟,而導緻孩子早熟的原因,除了飲食,也跟孩子平時所接觸的環境、事物有關。分床太晚,孩子對一些東西已經有所了解,對發育有一定的影響。小秋夫妻都表示非常後悔,懂得跟兒子分離,才是“真愛”。
要知道,孩子到了3歲,就已經萌發了模糊的性别意識,這個時候就要分床,尤其是跟異性家長分床,逐漸幫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識,越晚分床對孩子心理發展越不利,而且容易刺激孩子早熟,尤其是經常接觸父母恩愛的情況下。
太晚分床,對孩子心理的獨立建設不利,容易造成孩子對父母過分依戀,人格不獨立。孩子的獨立性差,對人際交往不利。容易産生心理障礙。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最好是在2歲左右,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習慣,這非常有利于自理能力,獨立睡覺的方式可以是自己單獨睡一床被子,也可以是在父母的床邊,加一張嬰兒床,在3歲左右就要正式分床睡,5歲開始分房睡,當然這并非是一個強制性的時間點,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獨立能力,适當調節時間,畢竟孩子獨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段過渡期,但是最晚的分房年齡,不應該超過7歲,培養孩子正确的性别意識。
在孩子未正式分床之前,就要經常給孩子做足心理暗示,比如告訴寶寶分床是一件非常光榮、勇敢的事情,因為分床也标志着寶寶長大了,孩子童年時都希望自己長大。
可以跟孩子一起布置房間,按照孩子的喜好,比如買他(她)喜歡的被子等床上用品,盡量将房間布置得溫馨、舒适、美觀,增強對孩子的吸引力。将孩子的玩具等熟悉的物件放在顯眼的地方,或者也可以放一些父母的物品,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不願意分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獨自在一個空間,有恐懼感,害怕。因此孩子在分房期間,盡量少看有怪物形象的電影、動畫片,減少恐懼的心理壓力。
培養孩子獨睡習慣,不能強制,更不能一刀斬,需要給孩子一點緩沖時間,可以先分床再分房,剛開始分房時,雙方的卧室不要關門,也可以在孩子的卧室留小夜燈,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父母也可以在孩子臨睡時,給孩子講故事,待孩子睡着後再離開。
你家孩子都是幾歲開始分房睡得呢?你可以将你的分房經驗在評論區留言,好的經驗讓更多的人受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