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灘大橋附近的江面
長江委水文上遊局的預報室燈火通明
重慶寸灘南面的長江,渾濁的江水裹攜着雜物,浩蕩沖向下遊。
20日早上7點,已經兩夜未眠“站崗”的熊金和看上去有點疲憊。他是長江委水文上遊局的高級工程師、預報員,是預報洪峰過境的“吹哨人”之一。
前幾天,寸灘及其上遊監測站的水位數據多變,讓他和同事經曆了好幾次“心跳”。8月20日上午,“長江第5号洪峰”過境重慶中心城區後,他們才稍稍松下一口氣。
上遊4條江的洪水“集結”推漲此次洪峰到新高度。截至20日早上8點,幹流寸灘站水位達到191.55米,流量達到74500m3/s。
一退一漲間隔僅13個小時
前面三個月,算是長江的“多事之秋”。
“7月熬夜要多一些,汛期熬個夜不算啥……”熊金和說,“在我們這裡10多個預報員,在這樣的緊張時刻,誰都要熬夜。”
汛情緊張時,他們需及時根據數據研判,準确地滾動預報。正常情況下,長江上遊大江大河水文站是早晚各預報一次,最緊急時可間隔1小時預報一次。
8月14日晚上9點左右,“長江2020年第4号洪水”過境重慶中心城區,16日上午10點左右,寸灘站水位回落到警戒水位180.5米以下。
也許誰也沒想到,這條過江猛龍“才下眉頭”,一個新的洪峰“又上心頭”:第4号洪水退下警戒水位10小時後,又出現攀升勢頭。
始建于1939年的寸灘水文站是長江上遊重要的基本水文站,其水位高低直接關系重慶中心城區的安危。
寸灘站數據曲線圖顯示:8月16日23時,長江水位再次超過警戒“紅線”。換句話說,上一輪洪水退至警戒線下至新一輪洪水超警,僅間隔約13個小時。
單單是超警或許不足為奇,可兩輪洪水前後疊加,且前後間隔時間如此之短,還是讓預報員有些忐忑。
水位持續上漲的原因,在于上遊渠江、涪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強降水,與形成“長江第4号洪水”的降雨範圍高度重疊,且降雨強度更大。
14日-18日的5天時間裡,沱江流域累計降雨量超過400mm,相當于5天下了将近半年的雨。同樣,上遊涪江北川站連續兩輪降雨累積降雨量接近1000mm,第二輪降雨累積降雨量超過550mm。
“根據氣象預報,在4号洪水未離開重慶中心城區前,我們就已經預測到後期可能再次較大漲水過程。”熊金和說,“才熬了幾天夜,現在又接着熬,都盼着早點平穩出峰。”
一連串數據在眼皮下刷新
8月17日下午2點,幹流寸灘站流量再次突破“5”字頭,達到洪水編号規定——“長江2020年第5号洪水”在長江上遊正式形成。
此時,距離上一個編号洪水過境才3天。相比之下,今年長江1、2号洪水間隔為15天,2、3号洪水間隔為9天,3、4号洪水間隔為20天。
洪峰形成後,奔湧而來的洪水會有多大?
長江上遊支流岷江流域17日下的一場大暴雨,讓岷江洪水達到紅色預警,岷江高場站迎來曆史最高水位。
“一開始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熊金和說,用了不到30個小時超過“前浪”。
水位越過保證水位183.5米還不見收斂,在18日淩晨4點沖破前一次洪峰過境時的水位峰值183.90米。
在此之後,又是一連串“心跳”數據:
在這一夜,幹流寸灘站的流量越來越大,到18日9時,流量突破“6”字頭,不到23個小時又破“7”字頭。
為應對此輪洪水,重慶市水利局于18日14時啟動有記錄以來首次I級防汛應急響應,并即刻進入緊急防汛期。
18日下午5點45分,水位達到186.8米。這個水位是2012年7月洪峰過境時的峰值,是熊金和工作17年來親自參與預報的最高水位。沖破這一記錄約1小時後,朝天門被漲水封洞,19日下午3時水位突破190米。
“前一輪降雨土壤已接近飽和,緊接着出現的持續性強降雨過程導緻長江上遊支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出現超保證水位洪水,長江重慶段前一輪洪水剛退到警戒水位以下,河道底水高。”熊金和告訴記者,“上遊四條支流瀉下的洪水幾乎同時段在這裡‘集結’是罕見洪峰形成的原因之一。”
為此,他們不得不輪換通宵值守,時刻關注上遊降雨區域監測點的數據,并根據預判做出滾動預報,供相關部門提前決策。
18日晚上到19日淩晨,研判分析室的電話一陣來一個,都是普通市民和沿江相關防汛部門打來的。
“聽聲音都能感受到他們在一線的焦灼。”熊金和告訴記者,每次接電話都要解釋一陣,畢竟相關數據在不斷更新變化中。“每天幾十個電話肯定是有的!”
191.47米,見證曆史突破
19日白天,水位持續上漲,最終站上190米的高度。為确保洪峰過境“零傷亡”目标,沿江各地防汛工作早已拉開架勢。
根據預報,洪峰将在20日上午抵達重慶中心城區。時間一秒一秒地靠近,預報員很忐忑。
黑夜下的燈火,照亮着長江委水文上遊局的預報室。熊金和與同事在堅守中,根據搜集和更新的數據研判水情趨勢。
“讨論一直沒停過,最多的還是技術問題。”熊金和說,“這一夜電話平靜多了,很多人已根據預報基本掌握了水情趨勢。”
淩晨4點過,根據幹流寸灘站的最新采集數據,水位已達到191.47米。
此時的預報室,氣氛有些緊張,大家都在緊張的工作當中。
“對于水文工作者來說見證了曆史,但卻并沒有興奮,内心反而很焦灼。”熊金和說,這麼大的水,我市各地防汛準備工作如何,依然是他們牽挂的。
他們唯有通過一次又一次堅守和努力,用預報為防汛決策提供參考,确保實現洪峰過境“零傷亡”目标,未雨綢缪盡可能降低沿江沿河居民的損失。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預報得更準确,當好水情‘偵察兵’。”
熊金和抽空打盹休息了幾個小時。20日早上7點,記者再次聯系時,他又到了工作崗位上。
截至20日早上8點,幹流寸灘站水位達到191.55米,流量達到74500m3/s。
窗外的長江滔滔,洪水來勢洶洶。熊金和内心隻有一個期盼:我們一定要平安度過!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郭發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