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代表團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首金誕生!
恭喜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曲春雨、範可新、武大靖、任子威!
短道速滑一直以來都是咱們國家的強項,也被譽為我國的“夢之隊”,在曆屆冬奧會中我國一共囊獲了13枚金牌,其中在短道速滑斬獲了10金,可謂是沖金項目。希望在接下來的賽程中,中國的短道速滑取得更多佳績。
在觀看短道速滑比賽時,你有沒有發現,冰刀在冰面上的速度可以達到近50公裡/時,這比博爾特跑起來後的最快速度還要快。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冰刀可以在冰面上滑得那麼快?在其他的水泥地、玻璃上或者鋼闆上卻不可以?在這麼快的速度之下,運動員又是如何刹停的?冰刀那麼鋒利,會割傷運動員嗎?
一個物體如果想要相對地面移動,就需要克服摩擦力。如果摩擦力非常大,就有可能導緻物體無法移動。而冰刀與冰面、水泥表面、玻璃表面或者鋼闆表面都存在摩擦力。由于水泥表面、玻璃表面或者鋼闆表面的摩擦力太大,所以沒辦法在這些表面上滑動。那冰面又是什麼情況呢?
科學家從微觀角度去觀察冰面,他們就發現,冰面的最上層存在着一個過渡層,過渡層下面的物質狀态完全就是純粹的晶态冰。而過渡層從下到上,分别是晶态冰、冰和水的混合物,以及冰膜。
其中在冰膜當中存在着微型冰碴和冰粒,就是具有流動性的“水分子”,或者也可以理解成“可移動的冰”,它們可以起到“滾動圓木”的作用,于是就滑動為滾動,大大降低了滑冰時的摩擦力。不僅如此,在滑冰過程中,由于冰刀對于過渡層的壓強作用,過渡層會出現更多的液态水,它們又起到了潤滑以及減少摩擦的作用。在這雙重的作用之下,冰刀并不需要與過渡層下方的晶态冰接觸,隻需要在過渡層中,就能以很小的摩擦力進行滑行。
而玻璃表面或者鋼闆表面都無法産生類似的過渡層,因此摩擦力并沒有減少,也就無法滑行。
如何刹車在國際賽事中,短道速滑的速度高達40-50千米每小時,瞬時速度甚至高達60千米每小時,如此高速之下,在短時間内“刹車”成為了一個問題,那短道速滑運動員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這裡我們稍微了解一下短道速滑的鞋子設計,雖然短道速滑運動員的鞋子也是冰刀,但是這個冰刀與其他項目的冰刀還是有一些區别的。
标準的短道速滑場地一圈直徑是111.12米,直道的長度是28.85米,彎道最小半徑為8米,從中也可以看出短道速滑有非常多的轉彎動作。
為了便于運動員在彎道時滑弧線運行,短道速滑的冰刀刀身較短,刀刃底部有弧度,與冰面接觸面積小。
另外,在轉彎時,冰鞋的傾斜角度非常大,所以冰刀的刀身要足夠高,以免在轉彎時冰鞋與冰面接觸。
刹車時,運動員可以采用一些刹車動作,比如:内八字動作,增加冰刀與地面的阻力而刹車。
其次是冰刀的設計,短道速滑的冰刀最前端呈楔子狀,運動員可以将冰刀的内刃立起來,形成楔子一樣嵌入到冰面上。
雖然短道速滑的時速可以達到50公裡每小時,但在刹車時并不是急刹,運動員會根據慣性而調整運動軌迹,确保不會受傷。
隻是,短道速滑同時也是一項對抗性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運動員有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撞倒對手,而冰刀又非常鋒利,在最高時速50公裡的高速下,有割傷對手的風險,那這一點是如何解決的呢?
冰刀會不會割傷運動員事實上,短道速滑非常危險,冰刀割傷人的事件也偶有發生。
在2010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男子500米半決賽中,我國選手韓佳良就被割傷。
韓佳良在大多數時間都保持着領先狀态,但在沖刺時,韓國選手金炳俊為争搶位置與韓佳良發生肢體碰撞,随後兩人雙雙失控甩出賽道,在此期間韓國選手金炳俊的冰刀割傷了韓佳良的腹部、右手手臂和手腕,韓佳良血灑現場,随即被送往當地醫院進行救治,而韓國選手也因為伸出冰刀的做法非常惡劣,而被判定犯規。
從這個案例也可以看出,短道速滑的冰刀具有傷人能力,選手們必須要做好防護,所以在日常訓練以及比賽中,運動員的服裝就必須要具有防切割的功能,并且在身體的重要位置還要做好更強的防護,比如:運動員大腿内側的白色面料,就是為了保護股動脈不受冰刀切割的風險。
人體脖子處也有主動脈,在短道速滑曆史上也曾有過割傷頸部的案例,為了保護運動員,上場時也會帶好護頸。
現如今的運動員防護服除了具有防切割功能外,還兼具提升速度的優勢,以及具有保暖功能。
另外,對于惡意造成對手受傷的行為也會被判定違規,這些都是盡最大可能地保護運動員的安全。
#中國首金!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奪冠##中國隊0.016秒赢得好驚險##奪首金後武大靖激動落淚##大爆冷!韓國短道混合接力摔倒##武大靖奪冠後激動落淚:非常解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