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第21卷雪類,方回介紹說:
文選以二謝雪賦、月賦入物色類,雪於諸物色中最難賦。今選詩家巨擘,一句及雪而全篇見雪意、雪景者亦取之。雖不專用禁體,然用事淺近者,皆不取。
《文選》中,将謝惠連《雪賦》、謝莊《月賦》歸為物色類,而雪在所有的物色中最難描述。我選取著名的詩人,隻要一句中談及雪而全篇中可見雪意和雪景的,都可以入選。雖然不專用禁體,但是過于淺近的,都不錄取。
禁體,不用詩歌中常見的詞語來描述物體,例如詠雪不使用玉、月、梨、梅、練、絮、白、舞等字。用事,引用典故。
一、赴京途中遇雪 孟浩然迢遞秦京道,蒼茫歲暮天。
窮陰-連-晦朔,積雪-滿-山川。
落雁-迷-沙渚,饑烏-噪-野田。
客愁空伫立,不見有人煙。
中四聯寫景,犯四平頭的忌諱,且四句句法結構相似,需要注意避免。不過五律字少,有些大詩人也不刻意去避免,因此這種小毛病其實也挺常見。
窮陰-連-晦朔,積雪-滿-山川晦朔,農曆每月的最後一日與第一日,整月裡都是連續的陰天。晦朔對山川,一虛一實。
這首詩沒有什麼太深的寓意,四聯均有景物描寫,反映了客行他鄉的羁旅之愁,對于前途多少有一點迷茫。
迎氣當春立,承恩喜雪來。
潤從河漢下,花逼豔陽開。
不睹豐年瑞,安知爕理才。
撒鹽如可拟,願糁和羮梅。
這首詩妙在尾聯用典,方回點評說:
此必為張九齡也。善用事者化死事為活事,“撒鹽”本非俊語,卻引為宰相和羮糁梅之事,則新矣。
張九齡的原詩為《立春日晨起對積雪》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孟浩然雖然唱和張九齡,但是并不次韻和依韻,僅僅用同一個韻部的字而已。次韻,從元稹白居易開始流行開來,早先詩人唱和,甚至連同一個韻部也未必用。
方回贊賞的是尾聯:撒鹽如可拟,願糁和羮梅。
撒鹽,形容下雪。典出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 謝太傅 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 胡兒 曰:‘撒鹽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鹽梅,和羮梅,典出《尚書·商書·說命下》:
王曰:‘:"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鹽梅的調和,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如宰相。而張九齡正是丞相。
撒鹽切雪,梅切春,鹽梅切丞相,尾聯用典,妙不可言。
頸聯(不睹豐年瑞,安知爕理才)俗,被紀曉岚批評。
朔風吹桂水,朔雪夜紛紛。
暗度南樓月,寒深北渚雲。
燭斜初近見,舟重竟無聞。
不識山陰道,聽雞更憶君。
這首詩如果旁人寫,估計會被質疑,既然首聯寫夜雪紛紛而下,颔聯又如何看見月亮呢?
杜甫既然如此寫,必然實景如此。
杜甫在長沙的舟中過夜,眼見大雪紛紛。不過漸漸雪小,或者雪停了,杜甫可以隐隐看到南樓之上的月亮,慢慢地在夜空度過。而北渚上的雲也令人感到寒氣逼來。
颔聯寫遠景,頸聯寫近景,燭光傾斜之際,可以見到的近處的雪。不知不覺中,小舟負雪沉重浮于水面。
尾聯反用雪夜訪戴的典故,方回評價說:
“舟重竟無聞”可謂善言舟中聽雪之狀。凡用事,必須翻案,雪夜訪戴一時故實,今用為不識路而不可往,則奇矣。
這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 思招隐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而杜甫翻案用典,說自己“不識山陰道”,因此哪裡也去不了,隻好聞雞鳴,而思念好友。
江國逾千裡,山城僅百層。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滞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鲲鵬。
方回在本卷開頭說過:“一句及雪而全篇見雪意、雪景者亦取之”。杜甫的《泊嶽陽城下》雖然不是主要寫雪的詩,但是符合這個條件,所以也被選入,方回還專門解釋說:
此一詩隻一句言雪,而終篇自有雪意,其詩壯哉,乃詩家樣子也。
前4句寫景,有“壯哉”之景,頸聯自我鼓勵,于艱難困苦中,志氣不減。尾聯自比鲲鵬,更是“壯哉”之氣度。
這首詩隻有第4句寫了一個“雪”字,可知杜甫在雪中泊舟,終篇寫的都是雪中所見、雪中所思。
這一卷雪類的五言律詩選錄了33首,其中僅有唐詩8首,其餘都是宋朝五律。可見方回對于宋詩的偏愛。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五律《晨雪》:
夜夢梨花舞,曉看天地同。
寒潮凝廣岸,積素接晴空。‘
雲讓三分白,山增一抹紅。
乘時銷疠疫,明日待春風。
@老街味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