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那年,經親戚介紹,我去了一家印刷廠上班。因為廠裡有很多年齡相仿的人,所以很快就和他們打成一片。
年輕人在一起,除了上班,下了班那也有很多的樂趣,那個時候沒有手機,工作之餘,就是三五成群逛街、看電影了,要不就是今天去這家,明天去那家,那幾年,我們把廠附近十幾二十幾裡的地方,騎着輛自行車逛了個遍。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了縣城北邊的一個小山村。那一天,下了夜班,班上幾個人還沒有想好去哪玩,同事小楊就說“今天去我家玩吧,保證大家玩的開心”。“好啊!”大家歡呼雀躍起來!
說去就去,我們匆匆的解決了早飯,去誰家也不能空手呀!幾個人一起買了點東西就出發了。去的時候一路說說笑笑,看着沿途的風景,不一會就到了。
小楊的家在縣城的正北方,大約三十裡地的樣子,出了縣城越往北走,山村的氣息越濃厚,那時沒有村村通,進村子隻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土路,村子裡也隻有幾戶人家,三面環山,一面靠水,空氣是真好,村子裡隻有一口水井,全村人畜飲用,澆地澆菜都靠這口井。低矮的土坯房,籬笆小院,籬笆門,站在屋門口,就能望見南山,山上有羊群走過,不時傳來趕羊人的吆喝聲,還揮動鞭子的聲音。
小楊把我們招呼進屋裡,她父母不在家,說是去地裡幹活了。屋裡也很簡陋,一張桌子,幾個凳子,外加一個用泥巴糊的爐子,就是全部的家當。說實話,雖然我家也是農村的,我還是第一次走進這樣的小山村。
小楊忙着準備吃的,我們幾個看也幫不上什麼忙,就約着到外面走走。出了門就是山,我們邊走邊看,走累了,看到有好多大石頭,我們就各自找了一塊,坐在那裡休息,有一個同事看到軟軟的草地,直接躺了上去。有個拾柴的老人走過來,就問我們是哪的?來這裡做什麼?我們告訴他我們來這裡玩的。“這裡有什麼好玩的?除了樹木,就是石頭,我們因為生在這,長在這,就隻能呆在這”。老人無奈的搖搖頭。
玩了一會,小楊喊我們吃飯,吃過飯之後,我們又匆匆的往回趕,因為晚上還要上班,這一天也沒睡覺,回來還想眯一會。回來的路上,大家都累了,遠沒有去的時候那個勁了,我覺得胳膊都有點夠不着車把了。
這事已經過去了好多年,除了想不通那個時候哪來的精氣神,還有就是拾柴老人的話。是啊!人真的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地,也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唯有能做的就是後天的努力,努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