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芝麻警官”,芝麻大的事兒,康麗都要管。
今天幫張家,明天勸王家,小到疏通下水道,大到參與社區治安防控,處處都有康麗的影子。在甘肅酒泉市肅州區漢唐街南社區,“康麗警務室”成為了附近2300多戶、7000多名常住人員的“安全島”。而社區民警康麗,則是他們的“貼心人”。
有時,一張小小的“警民連心卡”,就搭起了警民之間的橋梁。2014年,70多歲的趙大爺從一名推銷員手裡買了5000元的保健品,隻吃3粒就生了病,卧床不起。由于親人都不在身邊,老人撥通了“警民連心卡”上的電話,電話那頭正是康麗。
接到電話後,康麗第一時間趕到趙大爺家,把他送到醫院進行治療,并經過多方聯系找到了推銷員,将案件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為老人挽回了經濟損失。從此,“警民連心卡”成了趙大爺的“護身符”,走到哪兒帶到哪兒。“出門在外三件寶,鑰匙、身份證、連心卡”,直到現在,轄區裡還流傳着這句順口溜。
多年來,康麗憑借一腔熱情和耐心,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總結出了“六線工作法”,即:發放“連心卡”,架起“連心線”;調解“小矛盾”,樹立“公平線”;練就“一口清”,夯實“基礎線”;自建“小分隊”,搭起“安全線”;管好“相關人”,把好“關鍵線”;開通“防控網”,築起“平安線”。她獨創的工作辦法被甘肅省公安廳加以推廣運用,成為廣大社區民警輔警開展警務工作的錦囊妙計。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一線的黨代表,康麗從甘肅赴北京參加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熱烈的氣氛中,康麗現場聆聽了二十大報告。
她激動地說:“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進百家門、串百家戶,紮根基層一線,及時掌握社情民意,認真宣傳法律知識,引導群衆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酒泉市公安局肅州分局東城關派出所副所長、二級警長康麗。圖源:甘肅公安公衆号
以下是新京報記者與康麗的對話:
新京報:你第一次來到人民大會堂是什麼時候?
康麗:2020年11月24号,我第一次來到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這在當時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事情。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公務員,能得到“全國先進工作者”的稱号,對當時的我而言,是最高榮譽。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新京報:這次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從甘肅赴京參會,你有什麼感想?
康麗:在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方面,我們公安民警付出了應有的貢獻。能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我感到非常驕傲,由衷的自豪。能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從甘肅赴京參會,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是我們整個集體的榮譽。我遇上了一個好平台、一幫好戰友。
新京報:在從警的這些年當中,有沒有哪一次出警給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康麗:有一次,我們接到反詐中心的電話,反詐中心工作人員提醒我,我的轄區有個劉姓女士正在接聽詐騙電話,讓我迅速去阻止。我立刻打電話給劉女士,但怎麼都打不進去,一直在占線。給劉女士的丈夫打電話,丈夫說他也聯系不上。
時間緊迫,我迅速找到了她的單位,前去阻止。進去以後我說:“你是不是正在接聽一個詐騙電話?”劉女士說确實在接聽一個電話,她後來對我說:“您再遲來一分鐘,我就把錢打出去了。”
康麗在工作中。圖源:甘肅公安公衆号
我們每一次出警都是在跟時間賽跑。還有一次,我和一名男輔警一起出警,到現場看到兩個醉漢賴在出租車上不下來,司機報了警,我和男輔警就一人一個想把他們拉下來。但那個醉漢一下子掙脫我跑了,正好這時一名熟識的派出所所長路過,他和我一起控制住了這名男子。我這才發現,這名男子手心裡有一把彈簧刀,刀刃已經彈出來了。那名路過的所長把彈簧刀奪下來放到我手裡的時候,我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受,真有點後怕。
新京報:從警已近30年,你覺得警察隊伍發生了哪些變化?
康麗:以前“通訊靠吼,出行靠走”。我轄區裡有7000多名居民,初來乍到如何讓每個人都認識我?那時候真的是用腳走出來的,挨家挨戶發放“警民連心卡”,每天發放幾百張。現在有了微信,和居民建立了微信群,溝通方便多了。
這些年我看到,我們民警的素質在不斷提高,法律知識越來越豐富。同時,工作環境也在改善,這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更多保障。
新京報記者 徐楊 馬駿 蔣鵬峰
編輯 劉倩 校對 賈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