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使用好與壞更多人看的是配置,認為手機電池足夠大、充電足夠快、影像堆料足夠狠,體驗就會很棒,但實際上多數人都被蒙蔽了,尤其是追求全能無短闆的配置。
要知道一款手機體驗好與壞,更關鍵的是看日常使用體驗,而不是配置,iPhone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大家都在意配置,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花八九千買蘋果了,而蘋果的參數對比安卓顯然有許多不足。
全能的配置、超低的價格,其他地方一定有閹割
以小米11 Pro為例子,5000mAh大電池,支持67W有線 67W無線,配備6.81英寸OLED曲面屏,2K 120Hz刷新率,5000萬 1300萬 800萬三攝,支持IP68防水。
小米11 Pro起售價4999,相比同價位機型,小米提供了更大的電池、更快的快充,而屏幕和影像也打得有來有回,但小米11 Pro依然有體驗上的閹割。
在提供全能配置的同時,小米将價格壓到了很低,但是為了盈利,小米不得已要在MIUI系統中加入廣告,雖然可以手動關閉,但仍然有一些“釘子”無法拔掉。而且5000mAh大電池的加持下,小米完全沒有考慮優化續航,全靠電池來支撐續航,不像主流4500mAh機型,會刻意優化續航。
配置有明顯不足,同價位也不是最超值的機型,但體驗不一定差有些手機的配置有明顯不足,比如三星Galaxy S21采用了塑料機身、屏幕降級到了1080P;比如華為Mate40 Pro沒有使用2K屏、刷新率僅隻有90Hz;這些手機在閹割參數的同時,反而是提升了手機使用體驗,比如三星Galaxy S21采用塑料機身,讓手機更輕巧,屏幕降級到了1080P,配合6.2英寸屏幕,同時搭載骁龍888處理器,功耗控制更好。
像素再高、鏡頭再多,優化不到位依然不行
雖然有些手機用上了1億像素主攝,更有千元機用上了6400萬主攝,但多數手機隻堆像素,用高像素來蒙蔽用戶的選擇,認為高像素一定好,事實上,拍照好不好不僅看像素,還要看傳感器大小、支不支持防抖,以及相機優化,同樣的6400萬主攝,千元機的肯定沒有旗艦手機好,原因就是廠商願意在旗艦機上下功夫,畢竟旗艦機賣得更貴,賺的更多。
總結
綜上所述,手機體驗好與壞,配置隻是一方面,決定用戶是否喜歡這款手機,更多還是要看日常體驗,5000mAh大電池又如何?優化不到位一樣費電;一億像素又如何?優化不到位還不如人家1200萬;120W快充又如何?續航不給力,難道讓我随時揣着充電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