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公司的曆史中,如果要說最重要的産品,其中一個答案必定是 iPhone。但除了「改變」了世界的智能手機,也不能落下它—— Macintosh(麥金塔)。1984 年推出 Macintosh 128K,在當時的市場中打開了局面,也為開啟了蘋果此後幾十年的「Mac」時代。
▲圖片來自:9TO5Mac,Unsplash
本是兩種不一樣的産品,但在設計師 Rex Sowards 的奇思妙想中卻融為了一體,變成了一款像手機一樣的袖珍 Macintosh —— Macintosh Pocket。
這個「回到過去」的大膽設計,其實也是 Rex Sowards 對另一個設想給出的答案:如果在 8090 年代,蘋果想造一款袖珍的 Macintosh,那會有這樣的結果?
▲圖片來自:Behance
Rex Sowards 最開始想象的「麥金塔手機」是将 Macintosh Classic 精簡成一個類似于 Game Boy(便攜式掌上遊戲機)的設備。Game Boy Pocket(小尺寸的 Game Boy 改版機型)自然也就是「Macintosh Pocket」的設計靈感之一。
▲Game Boy Pocket,圖片來自:iFixit
除此之外,還有 Rex Sowards 對 Macintosh Classic、Macintosh Quadra 和 Performa 等機型、蘋果在 80 年代後期使用的由德國設計師 Esslinger 創造的「Snow White Design Language」(白雪公主設計語言)以及老式 Mac 風格的長時間研究。
▲圖片來自:Behance
要把電腦放進手機裡,如何實現對光标的控制成了 Rex Sowards 耗費最多精力的部分。鑒于設想中的産品誕生年代,使用觸控闆或觸摸屏明顯都不合适。但他也不想用軌迹球,因為那會讓人想起黑莓的經典設計。
▲圖片來自:angelinawen、AppleInsider
猶豫再三的 Rex Sowards ,在參考了蘋果 90 年代推出的 PowerBook 機型後,還是決定采用軌迹球的方案。但并不是把它居中放置,而是放在了鍵盤上方右側,既是為了避免與黑莓設計的雷同,空出的地方正好又能放下蘋果标志和産品标簽。
▲圖片來自:Behance
「Macintosh Pocket」上使用的 CRT 顯示器屏幕,讓它更有那個時代舊電腦的感覺。機身背面的标簽,也是借鑒了從前的蘋果和 Game Boy 廣告後,特意營造出低分辨率和像素化的感覺。
▲圖片來自:Behance
機身背面看似隻有大面積的标簽,但打開後蓋就能看到 Rex Sowards 别出心裁「藏」在這裡的 Macintosh Classic 端口:蘋果桌面總線(ADB)、打印機、調制解調器和 SCSI DB-25 接口。這個方案同時也巧妙地結合 Game Boy 按壓翻動式的後蓋設計和蘋果隐藏端口的習慣。
當然,比起 Macintosh Classic 來說,「Macintosh Pocket」如此小巧的機身,自然塞不下那個時代常見的軟盤驅動器,在這上面也運行不了曾經的 Mac OS。
▲圖片來自:Behance
但 Rex Sowards 的設計依舊是一個大膽且有趣的嘗試,呈現了一個「平行宇宙」式的想象,如果那時采用了這樣的設計思路,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怎樣的産品。
在「Macintosh Pocket」的誕生過程中,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Rex Sowards 之所以會産生要制造這樣一個産品的想法, 源自劇集《Unbreakable Kimmy Schmidt》(我本堅強)的一個片段。
▲圖片來自:Behance
劇中的主人公 Kimmy 時隔十五年才被警察從非法組織中解救出來後,對當今的世界滿是好奇,見到印着蘋果公司 logo 的 iPhone 後,驚訝地說:「這是 Macintosh 嗎?」
Kimmy 手上的 iPhone 自然不是 Macintosh,不過在「Macintosh Pocket」上,我們看到了假如變成 iPhone 的 Macintosh。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