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日子也一天天變的長了起來,夏日的時光被悄無聲息地拉長,同樣被拉長的還有夏日午後的美好回憶。
淡淡時光,淡淡心情,這是一種無法言語的幸福。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是一首寫景詩,作者用近似繪畫的手法描寫了山亭夏日的景色,綠樹陰濃,樓台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多美的靜物畫,靜中有動,一陣風來,水晶簾動,滿院花香,讓人覺得又清涼、又陶醉,真可謂夏日之樂!
讀完這首詩,迫切地想去尋覓一處山亭,感受夏日的安詳與靜谧。
四時田園雜興
宋 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蛱蝶飛。
在這首詩裡,範成大為我們描寫了一幅夏日江南的田園景色,一派歲月靜好: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荞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
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随着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隻有蜻蜓和蝴蝶繞着籬笆飛來飛去。
短短四句,卻有花有果,有色有形,有靜有動,讀來讓人覺得格外平靜,格外安心。
初夏即事
宋 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詩人是北宋最著名的改革家,一身大多數時間投身于政治,但這首詩既沒有表達遠大的抱負,也沒有流露出失意或悲傷地情緒,而是惬意的表達了一種閑情逸緻。
詩的前兩句寫石橋、茅屋、小溪,就像一個攝像鏡頭,把我們帶入雅緻的田園。後兩句為點睛之筆,由此表達了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仿佛藍天白雲,晴日當空,麥香随風而來,心若坦蕩到哪都是美景。
首夏山中行吟
明 祝枝山
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
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垆煮酒香。
梅子青了又黃了,地裡的菜和麥子也都成熟了,又到了忙着養蠶缫絲的時節。
住在山寺裡的僧人悠閑自在,烹煮着老茶樹的茶湯,而村子裡的姑娘站在酒垆邊煮酒,酒香四溢。
這首詩寫的是蘇州西郊一帶,村中的女子在酒爐前煮酒的景象,讀起來像吳語,輕快閑談,很有姑蘇的特色。
一切功名利祿、人世煩惱,在詩酒風流前,煙消雲散。
客中初夏
宋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整首詩描述了氣候變化的畫面,詩人不喜雨絲蒙蒙的南山,也不贊随風飛舞的柳絮,而對葵花情有獨鐘。
不難發現,詩人非獨愛葵花,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詩人久在官場,自是看夠了人雲亦雲的柳絮,詩人不願"摧眉折腰"随風飄擺,終而選擇了懂得珍惜陽光的葵花,這也許正是葵花的可愛之處。詩人托物言志,表達了對國家忠貞不二的感情。
孟夏
唐 賈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每年的江南梅雨季節,竹園裡的新筍開始紛紛破土而出,密密麻麻、錯落有緻;而遠處的景物總是被蒙上了一層薄霧似的,頗有幾分海市蜃樓的意味。
雖然看不清楚,聽的卻分外清晰,耳旁源源不斷的是那稻田裡的蛙聲一片。
小池
宋 楊萬裡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夏日靜美,萬物萌動而生氣蓬勃。這首詩很樸實,卻句句是畫,展現出清新自然的美好畫面,所以才如此被廣為傳頌,尤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
夏日,何不與詩詞相伴,
卷起悠暢的思緒,
在藍天白雲下漫步,走走停停。
靜下心來,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找尋那座充滿詩香的城。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