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懂得财報分析?5月17日盤前,知識問答社區知乎發布了上市後首份季度業績報告,2021年第一季業績報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為什麼要懂得财報分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5月17日盤前,知識問答社區知乎發布了上市後首份季度業績報告,2021年第一季業績報告。
盡管知乎強調其廣告收入在營收中占比下降,但從“卸妝”後的财報來看,知乎的“類廣告”業務收入仍超七成。從營收、毛利和運營數據方面來看,知乎似乎取得了不錯的表現,不過由于營銷、銷售費等增加,虧損依然是懸在知乎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面對高額的成本、吝惜的付費用戶,尚未探索出清晰變現之路的知乎仍任重道遠。
虧損擴大至3.2億元 類廣告收入仍超七成
5月17日,知乎公布了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财務報告。
财報顯示,知乎今年第一季度營收4.78億元(人民币,下同),較2020年同期1.88億元同比增長154.2%,環比下降8.1%。知乎2021年第一季度的毛利潤為2.73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增長248.5%,毛利率提高至57%,而2020年同期為41.6%。
運營數據方面,知乎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8500萬,同比增長37.7%;一季度平均月度付費會員400萬,同比增長137.8%,對應付費率為4.7%。
從營收、毛利和運營數據等方面來看,知乎似乎取得了不錯的表現,不過虧損依然是懸在知乎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數據顯示,知乎一季度淨虧損3.25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2.01億元擴大61.7%;經調整後淨虧損1.94億元,去年同期為1.62億元。
在營收結構上,知乎一直強調營收多元化,對廣告收入的依賴減少。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稱,知乎多元化布局取得突破性進展,非線上廣告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增至55%,視頻化升級對知乎用戶的活躍度、内容量均産生正向影響。
實際上,揭開财報的“魔術”,知乎的“類廣告”業務收入仍超七成。
财報顯示,知乎營收途徑主要包括線上廣告、付費會員、商業内容解決方案和其他業務(包括在線教育、電商),在一季度分别在營收中占比44.8%、26.6%、25.3%和3.6%。知乎在财務上将“類廣告”業務拆分為“在線廣告”和“商業内容解決方案”兩個部分。從上述占比可見,“類廣告”業務在知乎營收中占比合計高達70.1%。
但由于營銷、銷售和廣告執行等投入,導緻知乎在收入成本和運營成本上都出現了居高不下的投入,導緻知乎最終還是處于淨虧損狀态。
财報指出,知乎一季度主營業務成本的增加是由于廣告服務、内容相關成本的增加,以及由于用戶的快速增長所導緻的雲服務和帶寬成本的增加,從2020年同期的1.1億元增加至2.06億元。
知乎在一季度總運營費用為6.15億元,去年同期為2.89億元,其中銷售和營銷費用高達3.47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25億元上漲1.78倍。财報稱這部分成本主要用于為加強廣告活動而進行的促銷,以及廣告活動的支出。
值得留意的是,知乎至今收入占比最高的仍為廣告,而知乎一季度線上廣告業務收入為2.14億,其銷售和營銷費用已高于此。業界有觀點認為,知乎并沒有減少營銷獲客力度的意思,市場擔心一番投入之後,回報不及預期。
5月17日發布财報當天,知乎高開低走,收報7.91美元,跌1.13%。
知乎在3月26日上市當天,股票就跌破發行價。從上市至今,知乎股價也曾超過發行價,但保持時間不長,至今(5月19日)股價又跌回7.72美元,相較發行價仍跌18.7%。
“百萬年薪精英”或成知乎阻礙
近些年,消費者内容付費的習慣逐漸養成。據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知識付費行業用戶規模從2015年的0.5億人快速增長到2019年的3.6億人,2019年市場規模達278億元。
在此背景之下,估值約400億、有衆多大佬加持認購的知乎應前景無限,但曾經以高質量著稱的知乎,在内容上卻逐漸“水”化,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也走得頗為坎坷。
曾經,知乎的世界“人人來自985、211”、“人均年收入上百萬”似乎是常态,各種塑造出來的人設打造出“百萬年薪精英”聚集的氛圍,然而在知乎遞交招股書之後,社區人設被進一步打破。有人認識到,或許“百萬年薪精英”們恰好是知乎的阻礙。
根據商業資訊提供商CIC的調查顯示,2020年知乎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約為19.7元,低于同期B站的59.4元以及快手的109元。
招股書顯示,2019年及2020年,知乎MAU分别為4800萬及6850萬,對應平台當年産生的廣告收入得出的每MAU貢獻廣告收入是12元及12.3元。
有互聯網觀察人士據知乎一季度财報數據粗略推算指出,知乎2021年每MAU貢獻的廣告收入大約為15元,知乎每名月活貢獻不到20元的廣告收入相對于B站和快手而言依然不高。
另外,至今年第一季,知乎MAU增長至8500萬,平均每月付費用戶規模增至400萬人,對應付費率為4.7%。上述觀察人指出,該數據橫向對比同處于戰略性虧損的B站還是不夠看,根據B站2021年第一季财報,平台月付費用戶為2050萬,對應付費率達到9.2%。
盡管以營銷獲取用戶增長的方式在互聯網行業并不罕見,但從上可見,在付費意願較低的情況下,如果知乎仍然堅持大力營銷獲客的策略,或許比較難盈利。
除此之外,高質量的内容也是知乎這類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判斷标準之一。知乎原本的内容生産形式是典型的UGC内容模式,用戶提問,用戶回答,這也導緻其優缺點較為明顯。
優勢在于其内容分成和版權購買支出相對較低,但另一方面卻導緻了知乎逐漸工具化——因付費内容占比小,用戶用完即走,導緻用戶留存率較差。
加上優質内容創作者不斷的出走,以及各處可見廣告的增加,知乎不知不覺成為了其他人眼中的“編”乎、“搜索工具”。
知乎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控制站内無意義的内容,并通過搜索欄、熱搜榜導流、專欄、知 方案等來解決目前社區内尚存的各種問題。不過,知乎是否能将内容升級融入到業務整體發展之中,成功轉化付費用戶,還有待觀察。
視頻是知乎的出路嗎?
在知乎的财報電話會議中,CEO周源透露知乎之後的戰略是在中視頻領域,這可以看做是知乎在挖掘新的“護城河”。
知乎于2020年4月1日上線了短視頻産品“B乎”;10月又上線視頻制作工具并推出“海鹽計劃”,目的是鼓勵創作者發布原創視頻内容。
不過,互聯網分析師“張牛牛同學”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知乎平台沒有培養原生視頻創作者的土壤,也沒有建立視頻社區的“心智”。他指出,知乎本身不追求原生内容,要的是視頻信息流提升用戶的使用時長。
在他看來,在知乎,創作者需要不停的提供最新的内容,但是原創、高頻率以及優質是内容創作者無法兼顧的“不可能三角”。對于知乎創作者,他們除了收獲些許傳播影響力之外,直接利用内容變現這條路是很難走通的。因為對比B站可知,廣告商是不會找到知乎的視頻答主去做投放,知乎抽不到成,自然沒有動力往前推了。
除此之外,來自外部的競争亦不容忽視。在中視頻中,B站是知乎明牌的競争者,在用戶标簽趨于一緻,B站也扶持知識類視頻發展的情況下,雙方都對彼此存在一定的威脅。
對于知乎來說,目前整體廣告業務還在發展之中,且目前流量處于成長期,需要留意流量補貼不足而導緻中小型創造者拿完補貼金走人的可能。另外,在如何給創作者帶來長期收入上,還需要不斷探索。
總體而言,面對高額的成本、吝惜的付費用戶,要如何平衡流量紅利與優質内容,尚未探索出清晰變現之路的知乎仍任重道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