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221年)至章武二年(222年)發生了“夷陵之戰”。根據記載,蜀漢與東吳各自投入了約五萬兵力,是場兵力相近的戰争。但在很多人印象中,“夷陵之戰”是“以少勝多”的戰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夷陵之戰”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并列為漢末三國的三大戰略決戰,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争。正因如此,很多讀史不細的人就想當然地認為“夷陵之戰”也是“以少勝多”。
其次,如今很多人對于漢末三國曆史的了解并不是來源于《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鑒》等等正史和考古發現,而來源于有漢末三國有關的文藝影視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名著《三國演義》。
“夷陵之戰”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為昭烈帝劉備率領七十五萬大軍與東吳二十萬大軍進行的戰争。很多人對“夷陵之戰”的了解基本上來源于《三國演義》及其衍生作品,自然認為這是“以少勝多”的戰争。
綜合來講,“夷陵之戰”被視為“以少勝多”戰争的關鍵就是《三國演義》,可以說是文學作品重塑民間曆史認知的經典案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