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要宵禁,控制身體欲望,别讓夜生活太豐富
宵禁在中國曆史悠久,周代已設立“司寤氏”專門掌管夜禁,“禁宵行者、夜遊者”。在宋代以前,中國都城嚴格執行宵禁令,以維持城市夜晚的治安。古代宵禁制度的影響十分深遠,禁止人們在夜間無故出行有利于維護社會倫理秩序,拱衛中央集權和都市安全。但值得思索的是,長期實行宵禁也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人們正常的生活需求。
1.宵禁為古代農耕社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樸素生活觀的反映,相對的是夜晚被認為魑魅魍魉的出行時間
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實行宵禁制度,最原始的原因是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總是根據太陽的升起落下安排一天的生産和生活,并且将此劃分為時辰。這種習慣烙印在鄉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封閉且穩定的生活秩序。
在古人的樸素觀念中,夜晚是矛盾和罪惡的綜合體,首先,經過了一整天的勞作,夜晚是身體休憩的時間;其次,夜晚意味着罪惡,意味着對生活秩序的破壞,月黑風高夜等文化語境認為夜晚為罪惡提供了遮掩的空間。最後,在先民的樸素信仰中,夜晚也是魑魅魍魉出行的時間。
從現在的觀點考量古代的宵禁制度,其實質便是夜晚缺乏充足的照明,因此對于人們來說有太多的危險和不穩定因素,故而實施宵禁。
2.宵禁是古代社會秩序的外化,表現的是集權社會對人們身體欲望的控制
随着社會的發展,宵禁已經成為一套社會秩序,并牢牢鑲嵌在封建集權制度當中,成為社會倫理秩序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夜生活。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夜不歸宿者仍然是不負責任乃至叛逆之人。所以,古人“夜遊”不但違背了政府的法令,也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正常的倫理道德。
宵禁之所以被曆代統治者所采用,不但滿足了封建集權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夜間控制權需要,也體現了對人們身體欲望的控制。當然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宵禁,實際上是對個體生活自由的一種禁锢,使得人們的夜間生活局限于庭院之中,但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這種限制和禁锢被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直到唐宋之際,随着元宵節等夜生活的豐富,宵禁制度才開始廢弛。
3.唐宋之後宵禁廢弛有所放松,但是非常時期和非常地點,仍然執行嚴格的宵禁制度
唐宋之後宵禁制度有所廢弛,并且在和平年代中,宵禁的實際意義并不大。但是在封建社會的語境當中,宵禁仍然在非常時期和非常地點嚴格執行。所謂非常時期,自然是社會動蕩之際,非常地點,則是封建統治者的所在。比如紫禁城前門的宵禁制度,直到辛亥革命後才開始廢弛。
由此可見,宵禁制度的實施,在古代社會主要是為了維護都市安全和限制人們生活的需要。從社會生活的角度看,晨鐘暮鼓不但是人們生活起居的時間刻度,也是宵禁實施的依據。在某種程度上,宵禁規定了生活在城市當中人們的日常安排,從而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節奏和日常安排符合規範,從而對維系城市的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概而言之,古代實行宵禁,原因有三:
其一,古代社會樸素的社會觀,在農耕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據太陽升落安排生産生活,故而實施宵禁;
其二,集權社會對身體欲望的控制,宵禁為古代采用,不但是統治者對城市公共空間夜間的控制,也體現了集權社會倫理秩序;
其三,維護都市安全,限制城市生活,宵禁制度下政府可以實現較好的城市管理,但在和平日期則拘囿了城市夜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