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黨總部每年都會召開新年慣例的“工作開始”會議。據日本共同社報道,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自民黨總部召開的新年工作會議上表示,日本有個成語叫“豬突猛進”,是個褒義詞,意思是勇敢無畏地沖刺。其實豬是一種柔軟而有彈性的動物,一旦有障礙物出現會及時左右避讓,而一旦撞到什麼東西,以後就會繞開,自己去找其他的路徑。
今年是豬年,安倍表示自己将學習豬的“柔軟性”。安倍提到自己在12年前,2007年時曾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導緻第一次安倍政權的失敗。今年他又将面臨12年一次的統一地方選舉和參議院選舉重合的“豬年選舉”。安倍表示:“和12年前不同的是,這次我學會了(豬)的‘柔軟性’處事。”他還說:“今年對自民黨來說是嚴酷的一年。我會向着勝利加油。平成年代即将結束,能夠帶領日本前行的政黨隻能是自民黨。”
中日文化相似但卻有不同,所以日本人有些話直譯成中文總加上了點莫名的喜劇效果,比如安倍說他要學豬,很多中國人聽了就覺得可笑。但事實上,日本人這裡所說的豬,不是家豬,而是野豬,這兩個詞,在日語中,原本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詞彙。
在日語中,家豬被叫做“豚“”(ぶた),而其所謂的“豬”(いのしし)則專指野豬,而日本十二生肖中最後一位“豬”所指的,就隻是野豬。
是的,在日本,很少有人會把家豬的“豚”跟野豬的“豬”進行直接聯想,這其實也好理解——就像我們不會搞混狼和哈士奇一樣。
這種語詞上的分野,也造就了日本文化中對家豬和野豬截然不同的印象。“豚”也常用來比喻不識貨的人,如“豚に真珠”(給豬看珍珠)相當于咱中國的對牛彈琴。而野豬則代表着勇敢,為人們崇拜,很多神社中的備受尊崇的大神都是野豬。
如果你在跟日本人閑聊中,說他屬“豚”,他多半會跟你急眼,告訴你他不屬豚而是屬“豬”的!“豬”是很勇猛很高貴的!
日本人為何會如此分清野豬和家豬呢?這跟他們的家畜馴養史有關。
中國的天幹地支紀年法,據說最早源于商殷時期,從出土的甲骨文我們可以見到,當時的豬寫做“豕”,指的也是野豬。後來随着人類的不斷豢養,野豬的野性逐漸被馴化,從野生的豕變成了家養的豬。所以豬對咱中國人來說是老相識,“你換了個馬甲我照樣認識你”那種。豬就是咱們自己馴化的,自然對野豬和家豬分的不是那麼清。
但對古代日本人來說,卻不是如此,日本彌生時代曾以北九州為中心短暫地興起過養豬業,但很快就被廢棄了,這是因為日本森林茂密,可以捕獲到大量的野豬,既然有野物可以抓,誰還費心馴化啊。所以當唐代生肖文化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島上的野豬還沒有被日本人馴化,反而日本的先民們把野豬視為神物,标準的“常見到豬跑,很少吃豬肉”。而經馴養的家豬從中國傳入并推廣則是更晚的事情。于是野豬就很自然的代替家豬成為屬相之一。
日本今年的賀年卡,上面的形象确實都是長着獠牙的野豬。
即使現在的日本社會,野豬崇拜的影子也無處不在。一個有趣的對比發生在宮崎駿老爺子兩部名動畫中:而在宮崎駿的《幽靈公主》一片中,野豬更是做為保護森林戰無不勝的英雄被贊美。
但同樣的宮崎駿,在《千與千尋》,千尋的父母卻因為吃飯毫無節制變成了毫無用處的家豬。可見日本人對待野豬與家豬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同樣是十二生肖的豬,中國人崇拜的家豬是溫順、随和的家畜,而日本人崇拜的野豬,卻是兇猛、強健的野獸。每每想起這一點,昱弟總是疑心,這種微妙的差别中是不是也體現了中日兩國民族性上的不同呢?
結尾再給大家分享兩個有關日本野豬的豆知識:
一,在日語中,野豬的小豬崽有個專屬稱為,叫做“うり坊”。“うり”是瓜的意思,所以“うり坊”其實就是“瓜崽”(瓜娃子?),這是因為小野豬背上有瓜狀條紋的緣故,野豬的小豬崽确實超萌。
うり坊很萌的,大家不要黑它。
二,如果去日本,想吃到正宗的野豬肉,請去吃一種名叫“牡丹鍋”(ボタン鍋)的日本火鍋,所謂“牡丹鍋”,并不是指在火鍋裡煮牡丹,而是用野豬肉加上各種蔬菜制成的。日本人把野豬肉切成的薄片比作牡丹的花瓣,看上去相當之風雅。至于口味,野豬肉比我們常吃肉類更硬一些(不知安倍說的柔軟性在哪裡),但很有嚼頭。蘸着日本獨特的醋醬油來吃,也算别有一番風味……說的昱弟口水都留下來了。
當然,現在講究環保,即便在日本,很多牡丹鍋也改用牛肉或豚肉(家養豬肉)來做。所以去吃之前請務必跟店家确認是不是真的“いのしし”,另外考慮到價格和正宗性問題,時間允許請盡量不要擠在東京、大阪這樣的旅遊熱門城市吃,去三重縣吧,那裡很正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壹點号 昱見)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