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燒烤的曆史不長,也就30年。
隻是近10年來早已被石棉燒烤、宜賓燒烤、西昌燒烤,甚至東北燒烤切割了市場。
是成都燒烤是真的不行嗎?我們曾經寫過一篇《對成都燒烤提出嚴肅批評》,批評歸批評,要讓資格的成都人仔細一回憶,成都其實還是有自己的燒烤!
1.
上世紀90年代初,成都街頭就有了燒烤,那個時候的燒烤很簡單,沒有烤素菜隻有羊肉串。
細簽簽的小肉串被放在長約1米,寬約15公分左右的黑長鐵架上滋滋冒油,那時從猛追灣遊完泳出來,勞腸挂肚時最近極緻的美味,還要标配一碗冰粉。
圖/@小何聊曆史記錄
2.
1992、1993年,5歲的@油子子 每次過年都會就跟着2個表哥去人民公園、望江公園買電烤羊肉串。
除了人民公園,各大公園都有,新華公園、遊樂園的翻滾列車旁、還有百貨大樓樓下當時都有電烤羊肉,這算是當時成都小朋友們最早的燒烤啟蒙。
這些電烤箱外幾乎家家都圍滿人,每次排很長的隊,買完邊走邊吃。
最美味的不是羊肉串本身,是最後一坨肥肉,那才是是整串的精華。
3.
1995年左右,炭火燒烤也在成都的小巷中慢慢生長。住在東門的@骁哥 記得,當時每天放學都會路過玉雙路附近的川劇院門口,鐵架架上烤得冒泡兒的豆腐皮無與倫比,必須整一串兒,結果回家就被逮到,一看就是在外面偷嘴兒了,海椒皮還粘嘴上。
這樣的鐵架架,大部分擺在居民樓地下,曹家巷、太升路路邊,還有學校門口。哪個小朋友肚子裡沒有饞蟲,根本遭不住。
4.
1996年,玉林林記燒烤的老闆從樂至來到成都,老劉燒烤開始推着三輪車在玉林穿行。
後來他們可能都沒想到,自己能在玉林紮根下來,并且讓燒烤店傳承了2代人。
玉林片區唯一一棟小木屋,白雲街的木房子就是林記燒烤的所在地,現在已經是老闆的兒子接手了,特色烤腦花兒和五花肉讓人念念不忘,吃了十幾年的 @晶晶 說,這是特别能代表成都燒烤調味的一家店。
圖/@繡虎
玉林三巷的老劉燒烤也是20多年了。
當年運動技術學院後門出去就是玉林,這家自然就成為了運動健将們聚會的地方。現在老劉兩口子也把燒烤事業交到了兒子手中。
除了電烤羊肉串,上世紀90年代當時滿街的燒烤基本都是一個三輪車,後面鋪滿菜,架個長條形的炭火爐子烤,需要時不時加碳扇風,沒有固定的店鋪一說。
5.
到了世紀交替的時候,一些帶着成都特色的燒烤出現了,口味的特色、菜品的特色,都是成都烤屆老輩子們獨創的,比如烤雞屁股、糖醋燒烤、烤雞脖子、烤雞頭。
6.
烤雞屁股,成都人說雞翹翹。
最早擺在西北中學的巷子裡,每天中午放學,都會有一個大爺,把自行車停在巷子中間的位子,擺出一個炭烤架子,拿出竹籃子裡的各種菜,蹲在地上就開烤。
雞屁股這個東西,一開始大家聽起來都覺得怪,但隻要鼓起勇氣吃一口,就再也停不了。
烤熟的雞翹翹一點怪味都沒有,外面焦香,裡面油滋滋,肥而不膩。
大叔的雞翹翹慢慢征服了整條巷子,後來同學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翹爺“。而翹爺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還有一位伉俪“翹娘”——陳孃,每天中午在河邊另一邊四中門口,深深”毒害“着另一批中學生的胃。
圖/@陝西街陳孃燒烤
後來陳孃的名氣比翹爺還大。
陳孃後來把店轉移到了西門二環邊上的一棟居民樓上,7樓哦!可以說陳孃對自己的手藝相當自信,吃翹翹要預約,經常排兩三個星期才能約到位置。
2020年,陳孃算是代表成都的特色燒烤,上了《人生一串》,她時不時跑出的髒話,讓人過目不忘。
7.
以前的燒烤店大多都以姓氏命名,很少有把口味加在店名上的。成都人愛的糖醋口味,就被李記最早在了店名上。
從小在CBD長大的@陳姐,那個時候還不知道東大街門後會有一個宇宙潮流中心”太古裡“。
現在馬旺子那一排商鋪,在當時夜裡隻是黑洞洞的居民房,李記燒烤的老闆每晚從附近小區把串好的菜拿出來,在昏黃的路燈下架上炭火開始烤。
@陳姐 記得在那片漆黑的街道上,路燈下的燒烤攤是唯一明亮的地方。
因為糖醋口味創新,又是炭火燒烤很入味,再加上老闆和老闆娘勤快服務好,很快他們就從推車到了開起了小鋪面。
後來李記糖醋燒烤又在CBD搬過幾次,最後落定在耿家巷,起碼當了10年網紅店。
圖/@MissShoppingForever
不過在紅了以後,再沒有了炭烤,改成了鐵闆燒,味道就差太多了,老闆也膨脹了不少,少了在漆黑巷子裡的溫暖和親切。
現在這家店也已經在新的網紅浪潮中銷聲匿迹了。
8.
學道街中學,在現在的成師附小旁邊,曾經有個三輪車推的燒烤攤,烤排骨是一絕,據說李易峰也在這裡吃過。2003、2004年就已經賣2塊錢一串,當時學生娃娃都覺得挺貴的,但還是要吃,隻要老闆出攤就必去照顧生意。
新南門附近的燒烤,基本上都在學校門口,20年前的味道@油子子 到現在都記得,有次和同學烤了2個排骨還有雞腦殼拿到手上坐到河邊慢慢吃 結果有個人牽了隻拉布拉多“走起過來就把排骨給我吃了,氣安逸了”
列五聯中旁邊玉雙路十字路口的推車燒烤攤,是屬于@小葉 的青春味道,“初高中的時候愛去那吃,承載了學生時代的回憶,第一次吹瓶喝大就在那,吃完還要跟同學們一起吃完漫步街頭……”
9.
說完小攤攤,就不得不說下成都最有名的何師燒烤。
2003年何師在成都開了第一家門店,後來橫跨川渝,開了幾十家連鎖。
何師的老闆娘碗均曾在報道中提過創業的原因:
「 和先生從西南财經大學畢業後,分别在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從事多年金融管理工作,我在省工行國際部擔任高級客戶經理,而先生則是眉山建行分管公司業務的副行長,原本過着輕松自在的白領生活。但在2003年,我們剛滿一歲的孩子被确診患上血液病,為了支付一天就相當于我們夫妻倆一個月收入的治療費,創業便成了唯一的希望。在“不談任何的投資回報,連收條都沒有寫一張,開店的資金就打到賬上”的同學朋友們的幫助下,我們開始了艱難的創業征途。」
何師的燒烤現在本地人吃得很少,口味不做評價,但是魚香面,确實值得一說,用整條魚拿來當澆頭,在成都的面店都是極少的。
吃燒烤的人一般都要點一碗面當主食,就會點它,有些不吃燒烤的人也要專門來吃碗面,紅湯是整條的黃辣丁,清湯就是整條的鲫魚。
10.
當時與何師平分秋色的應該算是王大爺燒烤了。
王大爺燒烤并不是大爺烤的,而是王師傅,2006年,王師傅最早在通錦橋擺攤,後來開店。想了很多奇特的名字,偶然機會因為喜劇演員王寶器的大名想到了王大爺一詞,覺得很接地氣。才取名王大爺燒烤。
2007年,貝森路第一家王大爺燒烤開業,之後也“帶領”貝森路成為了燒烤一條街。
王大爺燒烤最出名的就是雞脖子,經常烤架上烤一整排,場面極其壯觀。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2006年2007看,成都燒烤才慢慢有了店鋪,在此之前的10年基本上都是炭烤攤攤。
11.
西門上王大爺用雞脖子稱霸,東門上江哥以雞腦殼稱雄。
東門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江哥,最早在牛王廟附近擺攤,特色就是雞腦殼,先鹵後烤,愛吃的人一口氣要點四五個。最早的排骨也是人人必點,之紮實,一串有七八坨。
後來江哥搬到了十七中隔壁,成為了學生們放學時的快樂源泉。特色烤餃子、玉米粒深受喜愛。
圖/美食博主@遊離isa
12.
說到江哥那還要說下不遠處紅瓦寺的曾哥燒烤。
曾哥最早在紅瓦寺的小巷子裡,早白天賣面,晚上八點開始賣燒烤。店名就叫兄妹手工刀削面。
在這裡随時可以看到川音的學子抱着樂器在這裡吃燒烤。當時紅瓦寺的學府影城, 5塊錢可以随便看,可以在裡面穿起廳的看,隻要你不出來都是5塊,學生們就會買起曾哥進去吃。
雖然現在味道大不如前,但是到現在每次去耳邊依然充滿年輕的聲音,像回到學生時代。
13.
從零幾年到2010年,城市發展還沒那麼快,老社區裡的燒烤滋養着老居民,同樣也慰藉着剛來成都落腳的新青年。
比如肖家河的肖家河燒烤、撫琴小區的第一烤、電子科大附近的一盞燈。
14.
肖家河的謝燒烤和肖家河燒烤,就是肖家河的兩把刷子。
謝燒烤在西川中學附近,老闆最早是在百花小區後來搬來肖家河生意更好了。
另一家肖家河燒烤,距離醪糟蛋很近,老闆也是從一家小攤開到了現在的兩三間鋪面。
肖家河附近的學生們,愛來這兒,玉林中學的剛下了晚自習,全班都會一起喊外賣,順便再加一瓶梅子酒。各種十五二十在店裡滿頭飛。
15.
縱橫西門片區的老成都燒烤非撫琴第一烤莫屬。
撫琴有兩家,一家叫撫琴第一烤,一家叫撫琴第一燒烤,沒有“燒”字的才是老字号。
這家店,排隊的陣仗有十幾年了,第一梯隊1-2小時,第二梯隊2小時 ,10年前的撫琴第一烤更誇張,常常5點去連拿菜的筐筐都沒得了。
當時第一烤旁邊,還有家成都第一家資格烤羊肉,這家的腰子至今仍然是成都男人午夜的一劑猛藥。男人争先恐後加單,相互暗示,仿佛扯起嗓子吼一聲“再加五個”,就真的有了底氣。
@手手 還記得,“每次烤出來幾十串各個桌子的人就要搶”,不知誰喊了一聲“哎呀妹兒,行嘛,我先讓你們十串”,這時候桌子之間就可以相互社交。
還有一家郭氏燒烤,也開了很多年。
拿菜隻能爬樓梯進入到屋子裡了。登上樓梯的過程,像是一種通往美食的加冕之路。
比起郭氏燒烤的正式名稱,坊間也都更加愛喊它為爬梯燒烤。慕名而來的食客,靠模糊的門牌号和外面的梯子辨别。
16.
在東北邊的電子科大“萬人坑”,楊記一盞燈的烤五花“收買”了很多學生。男孩子們去都是一把一把的拿,老闆很會做生意,時不時給你少點零頭也不介意自帶酒水。
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和妙來鴛鴦抄手合并到了一家,現在已經搜索不了楊記一盞燈,隻能搜妙來鴛鴦抄手。一碗抄手一把燒烤,還能找到學生時代的味道。
17.
2010年後,貝森路的燒烤一條街成了氣候,王大爺、李大爺、廖師西昌燒烤、石棉燒烤、攀枝花燒烤都到這裡來紮堆,少說也有一二十家,雖說現在不如以前紅火,但氣勢還在。
18.
以前成都的燒烤都是炭火,後來一夜之間變成了電烤。
這個一夜之變就在2013年,環保部公布了《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草案,明确提出:嚴格控制城市露天燒烤,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應立法予以禁止。
少了炭火,燒烤确實少了那股煙熏火燎的靈魂味道。
19.
2010年後,成都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很多年輕人也陸陸續續的搬到了更廣闊的三環外。
天色一黑,各種燒烤準時在新小區下冒出炊煙。
彙錦城附近兩大哥眼哥和胖哥,彙錦廣場和鐵像寺水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眼哥燒烤環境奇差,還是有很多人開着好車來吃,燒烤攤就是一輛貨車,兩個燒烤爐和幾張桌子。
胖哥燒烤主打錫紙烤豆腐、烤血旺、烤鲫魚、烤茄子,不知道現在這兩家是否還活着。
20.
随着劍南大道和天府大道兩邊的小區入住率越來越高,燒烤也越來越多。
@油子子 還記得,2017年的時候,在劍南大道邊上吃燒烤,剛吃到一半老闆跑了。
城管來執法,攤主跑了,隻留下了攤主的老爸留下來守着剩下的桌椅闆凳,這位叔叔硬是站那看着客人們把剩下燒烤吃完。
在天府大道上,2015年左右,龍燈山路口一到深夜,全是燒烤攤,陣仗之大,遠遠的就能看到五顔六色的小拖車閃着煙火的光。
燒烤、燒飯、炒面,軟件園剛加完班的程序哥們,來這兒飽餐一頓,才會有力氣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家。
21.
最近的十年,成都燒烤圈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外地網紅:醉西昌、李不管把把燒、涼山好漢、馬回頭,都不是成都本地的。
直到2015年才有一批黑馬沖出重圍那就是——曉靖軒。
最早曉靖軒的燒烤葷素都是5毛,菜品新鮮,烤得原汁原味,肉都不碼料,不腌制,讓食客吃的就是本味。烤好後旁邊配了粗粒的辣椒面。
2017年老闆的隐藏菜單——烤鳝魚被大家挖掘出來,成了現在的招牌菜。
圖/@九吃叔
鳝魚需要提前預定,基本上都是老闆娘親自烤,老闆娘很是吃得苦,出了月子就繼續上竈台了。
現在曉靖軒生意已經好到,沒有預約根本吃不上,甚至要提前一周預定。很是給成都本土燒烤長臉了,土著說:這家店是每次拿來給成都燒烤正名的壓軸店!
22.
幾年前大榜寫過一篇《和一個始于1988的燒烤攤攤閑聊》,老闆兩口子一輩子都在和燒烤打交道,從春熙路、到磨子橋、從青羊小區、到石人小區、再到大源、華陽,從CBD到南五環,除了生病、大暴雨都會擺,連過年過節都不休息。
他們的樣子正是30年成都燒烤攤的縮影。
燒烤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無論你是開運渣車的、還是開法拉利的,無論你是滿腹心事,還是喜上眉梢,都可以坐在一張爛桌子上,吃肉喝酒。
大榜樓下的燒烤攤兒一對年輕的夫婦帶着女兒一起出攤。
女兒會非常貼心幫忙搬凳子,也就5、6歲的年紀。
留言來說說那些慰藉過你的的燒烤小攤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