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關于張岱的文言文答案

有關于張岱的文言文答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4:49:34

小墨:

今天冬至,所以給大家分享的“每日一課”是《湖心亭看雪》,大家在這一天都記得吃餃子哈。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漢族,明末清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文學家。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精于茶藝鑒賞,明亡後不仕,曾參加過抗清鬥争,後“披發入山”著書以終。文筆幹練,豐神綽約,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

作品簡介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記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經過,描繪了所看到的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體現了作者的故國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歎。全文筆墨精煉,文筆清秀,表現力強,不足兩百字,卻融叙事、寫景、抒情于一體。

有關于張岱的文言文答案(每日一課文言文學習)1

《湖心亭看雪》張岱·明末清初

崇祯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砀,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别。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有關于張岱的文言文答案(每日一課文言文學習)2

俱:都。絕: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詞,這。

更定:指初更以後。晚上八點左右。定,開始。

拏:通“桡”,撐(船)。

擁毳(cuì)衣爐火:穿着細毛皮衣,帶着火爐。

毳衣:細毛皮衣。毳:鳥獸的細毛。

霧凇沆砀:冰花一片彌漫。霧,從天上下罩湖面的雲氣。凇,從湖面蒸發的水汽。沆砀,白氣彌漫的樣子。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惟:隻有。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隻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數詞。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輕微纖細的事物;(像小草一樣微小)。

而已:罷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拉:邀請。

強(qiǎng)飲:盡情喝。強,盡力,勉力,竭力。一說,高興地,興奮地。客此:客,做客,名詞作動詞。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莫:不要。更:還。

癡似:癡于,癡過。癡,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本文為癡迷的意思。

有關于張岱的文言文答案(每日一課文言文學習)3

【翻譯】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着一葉小舟,穿着毛皮衣,帶着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雲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隻有一道長堤的痕迹,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着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後和他們道别。(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有關于張岱的文言文答案(每日一課文言文學習)4

創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收錄在回憶錄《陶庵夢憶》中的一篇,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後。張岱在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即寫于他避居剡溪山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

作品鑒賞

此篇是張岱小品散文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篇。全文隻一百五十九字,堪稱字字珠玑。此文篇幅雖小,意境卻闊大表達的情緒也異常幽遠,從此也可以見出小品文的審美意趣。

文章開頭簡單地交代時間與地點,接着便切入描寫的對象雪大雪三日,自有許多可以值得寫的景緻,作者卻未像施耐庵在《水浒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那樣極盡渲染之能,隻用了“湖中人、鳥聲俱絕”七個字加以概括、烘托,簡潔得近乎吝啬。用字雖少,卻有廣闊的審美想象空間。加之從雪後之景起筆,甯靜、空明的景緻傳達出清涼、孤寂的意緒。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内心的情感也一定不會熱烈、歡快到哪裡去。這種自然氛圍和内心情緒,奠定了全文純淨、明潔的色彩和清冷孤寂的基調。

在用寥寥幾句奠定了全文的色彩和基調後。文章進入看雪具體過程的描寫,先寫出遊的時間和情景,次寫舟中所見,再寫亭上所遇和歸舟的情形,舟中所見是全文描寫的核心。從字數上看,也不過四十二字。看似疏陋,實質境界開闊用情幽深。在這裡,存在着如何把握作者情感的問題。就其描寫的方式看,很符合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的“無我之境”的表達法。所謂“無我之境”,就是“以物觀物”的結果,表現為“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特點。但仔細體會這段文字的意味,仍然會發現這其實還是包含着作者内心情感的“有我之境”。聯系作者的身世變遷,就不難體會他在作品中滲透的那種傷感、落寞與凄涼。這種心緒其實在一開始就已展示出來了,隻不過展示得很隐蔽、很節制。

有關于張岱的文言文答案(每日一課文言文學習)5

亭中所遇是此文描寫的又一重要情節。這段文字表面上看平淡無奇,實質上卻傳達出豐富的内心活動。“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既道出飲酒人的驚訝,同時也道出作者的驚訝。由于有了意外的相遇,全文的色調在這裡得到調節,清冷的基調融入了些許暖色。這種暖色來自情趣相投的喜悅與撫慰。特殊場景下相遇,定然有許多相似的心緒可以表白,有很多相似又無從言傳的感受可以被對方捕捉。雖然是路人,卻又是情感上的相知;雖是相知,卻終究是路人。這種複雜而又微妙的心理,一時找不到合适的表達方式,隻有借助酒才能得到完滿的傳遞。于是,不會飲酒的作者也禁不住“強飲三大白”。

文章最後,在基調上緊接上一段,是一種暖色的持續。在這裡,清涼的雪景隐退了,落寞的心境也因亭中偶遇而變得微溫。舟子的話,是對作者内心感慨的點白。這樣處理,最大限度地隐蔽了“我”的影子,從而與全文的基調保持一緻,使全文處于和諧中有變化,變化中寓和諧的情感波動之中。在舟子哺喃而語的時候,大概可以猜測得出抒情主人公颔首微笑的神情。

此文除了在情緒的傳達上朦胧幽深外,在寫作手法上也極富藝術感染力。首先,文章圍繞西湖大雪賞雪所見亭中所遇這一線索展開,逐層遞進又峰回路轉;其次,描寫景物時充分吸取了中國寫意山水畫的手法,不追求局部的細膩而注重全局的生動與傳神,不求多而求簡,追求以少勝多、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有關于張岱的文言文答案(每日一課文言文學習)6

小墨留給大家的話:

不必太糾結于當下,

也不必太憂慮未來,

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曆,

當你經曆過一些事情後,

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