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4 06:13:45

資本賦能無限,數不清的線下診所、渠道商人和整形醫生争相擁抱互聯網。醫美行業20多年的傳統經驗正在被瓦解。

本文共計4307字,閱讀時間8分鐘。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整容網紅也不紅)1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整容網紅也不紅)2

記者 | 馬芊

編輯 | 趙力

直播平台最火的時候,滿屏幕充斥着錐子臉、平行歐式“大雙”和“範冰冰鼻”。這絕不是天公賦予東方人應有的長相,上鏡好看的立體五官幾乎全出自醫美領域的“能工巧匠”。

“去年有個詞叫‘芭比眼’,做完眼睛形狀圓圓的,上鏡很好看,好多網紅都做了同款。”醫美APP更美創始人兼CEO劉迪說,擅長做該手術的醫生成了“網紅”,手術排滿了日程表。

保守估計,在即将過去的2017年有1400萬中國人通過醫美變美。這個數字較2016年同比增長42%,遠高于7%的全球增速。有報告預計,2018年中國的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将達到8500億元。

醫美主播的殘酷現實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整容網紅也不紅)3

“手術取消了。”主播小美坐在醫美診所的咨詢室裡哭得梨花帶雨。“醫生說你太瘦了,沒辦法吸。”

她原本要做的是大腿脂肪環吸整形手術,吸出的脂肪通過專業處理後填回胸部。這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自體脂肪移植手術是近期網上的熱門話題。她本想通過分享手術經曆再漲點粉。

小美有一張标準的網紅臉,巴掌大的小尖臉配上一對圓溜溜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和眉弓連在一起,眼窩深邃,頗有幾分“混血感”。

她的眼睛做了“全切”重睑加開内眼角,撐在鼻子裡的是矽膠和耳軟骨,标準的臉型靠半年一次注射的肉毒素維持……小美從不避諱談起這些,甚至會主動介紹,前提是在直播平台上。

作為一名網絡主播,小美離“紅”還有些距離。如今,頭部主播早已被平台重金簽約,剩下半紅不紅的主播們,受平台整體流量影響極大,過去靠粉絲打賞月入數萬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去年年底,幾家民營整形機構找到小美。邀請她代言,對方免費提供手術項目,她則需要通過直播平台來講述手術經驗,并配合展示術前術後效果。

小美簽約了其中一家,接受了自體脂肪面部填充手術。醫生把她腹部僅有的薄薄一層脂肪吸出部分,填補在額頭和下巴,“比玻尿酸自然多了。”

小美作為代言人也很敬業。手術前按要求介紹了自己忐忑的心情,讓大家記住她整容前的臉,在醫院等待的間隙,還主動做起了“探店”直播,向粉絲展示診所環境。

展示術後效果的那期直播,傳播效果最好,在線人數破萬,小美也因此漲了幾百個粉絲。一兩次下來,雙方都很滿意。

對于醫美機構來說,為主播免費提供整形服務來置換代言,獲取直播平台用戶資源,獲客成本極低。一時間,無數醫美機構、O2O平台紮堆入駐直播平台。

然而,2017年以來,網絡直播的用戶規模開始急劇下降,上百家直播平台關閉。以某注冊用戶數過億的知名平台為例,活躍用戶數量峰值是今年1月,達到2516萬人,8月已腰斬下降至1230萬人。

熱潮退去,網紅再也不是流量的代名詞。

直到醫生取消了手術,她才開始意識到現實的殘酷。在直播平台流量紅利退去後,小主播漸漸沒了話語權,甚至要通過動刀整形手術來“蹭熱點”引流。

自己成了一名徹頭徹尾的“醫美主播”,但還沒真正紅起來,可以整的地方卻不多了。

在直播行業資深人士鐵柱(化名)看來,直播平台上的内容呈現過于碎片化,熱點話題造成的關注度極為有限。醫美主播們也并非自帶流量,本身還想通過整形獲得關注。直播平台流量整體下降後,“恐怕雙方都達不到預期。”

醫生直播的困境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整容網紅也不紅)3

“作為線上的流量入口,各行各業的人都會去到直播平台上花心思搞點流量。”劉迪告訴尋找中國創客的記者。

目前,直播平台上與醫美相關的内容,除了主播為主體的體驗分享外,還有醫生為主體的知識科普PGC(專家生産内容)及網絡面診。目的都是為機構導流,前者利用主播的關注度,後者強調醫生的專業性,把醫生打造成的網紅。

去年9月,醫美APP美黛拉的BD洛洛,帶領整形醫生開啟了面診直播首秀。醫生在線面診女主播,題材新穎,平台破例給了推廣位,還通過自己的渠道,給女主播們預告了這次活動。

不過,醫生們似乎還不适合直播的節奏。雖然美黛拉邀請過被網友評為廣州最帥的一名日本海歸醫生。直播一開始,房間裡就湧進了2000多人,可醫生講了一會後,就隻剩下1600人了。

從手術台下來的這名羅醫生,坐在錦旗前面,對着陌生的手機攝像頭頗有些拘謹,明顯不适應網絡主播們上來就要說的風格。洛洛沖到鏡頭前,說了幾句開場白,這才打開了局面。

面診過程中,羅醫生也是相當嚴謹,對于網友發來的照片,評價最多的是“從照片看情況…”,“素顔的情況才看得更清楚”。

“這不适合做直播。”鐵柱說。對醫生而言, PGC要求每天有固定提綱内容,按順序分部講解。而用戶需求呈碎片化,比如我想割雙眼皮,我關注的是雙眼皮相關的内容。

但醫生可能今天從下巴開始講。“首先,我不需要下巴相關的信息;第二,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會說到雙眼皮。”

即便醫生可以根據用戶彈幕留言實時答疑,也會破壞PGC内容的完整性。并且,随機互動在短時間内也不能系統完整回答用戶疑問。“無法長久留存用戶,宣傳意義不大。”

在去年直播最火的時候,四川美萊醫院也以機構的形式入駐了映客平台。“效果并不好。”電商運營主管趙亞雪表示,直播平台以娛樂化的内容為主,觀衆也抱着 “看熱鬧”的心态觀看。

無法精準定位到有需求的客戶,雙方都不走心。原本想通過社群方式完成轉化,卻連社群都很難建起來。現在,他們已經不在直播平台上播了。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整容網紅也不紅)5

垂直轉化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整容網紅也不紅)3

“直播平台隻有信息流,沒有資金流,沒辦法完成實時轉化。”杭州美萊機構負責人李福生告訴尋找中國創客的記者。但是,如果換做醫美O2O平台内嵌的直播,與APP中所有數據打通,這個轉化就可以實現。

11月初,杭州美萊醫院在更美APP的直播闆塊進行了一場用戶體驗式直播。醫院工作人員作為主播,和醫生、求美者一起直播了雙眼皮手術的全過程。5萬人同時在線觀看,參與彈幕提問互動。

手術進行的過程中,就有好幾位直接在更美APP上購買了同款手術并下單付款的顧客。李福生對直播效果滿意,“通過直播獲取精準流量,在APP電商中直接實現轉化。”

更美CEO劉迪認為,直播産生的内容相比較日記和圖片會更鮮活,“用戶有時會擔心你的圖片是不是P過。雖然直播也有濾鏡,但至少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真實的人在分享。”

在他平台上的直播内容主要有三種形式:探店、醫生UGC科普知識以及用戶體驗。一位業内人士表示,醫美O2O平台内嵌直播的做法還打通了求美者的社交能力。

有同樣業務的新氧CEO金星指出,直播開創一種有意思的、實時互動的模式,其垂直的用戶群,讓這種模式可以達到C端用戶與B端機構深度有效的交流。

新氧的直播目前為機構和醫生帶來了一些流量,具體表現為:醫院的UV最多帶來3.5倍增長、用戶私信數最多帶來6倍增長、用戶私信人數最多帶來5倍增長、訂單數最多帶來10倍增長。

此外,對于新氧、更美所代表的社區 電商的醫美APP,内嵌直播也提高了C端用戶粘性和信任度。

這些醫美APP,也是互聯網在逐漸走向垂直、社群化運營,通過精準流量導流變現的典型代表。

被互聯網改變的行業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整容網紅也不紅)3

在即将過去的2017年,保守估計,有1400萬中國人通過醫美變美。這個數字較2016年同比增長42%,遠高于7%的全球增速。

即使這樣,“國内醫療美容滲透率遠遠落後于與美國和韓國,差距在10到20餘倍。” 德勤中國會計事務所财務咨詢合夥人陳紀正指出。

“這是一個畸形了很多年的行業。”劉迪告訴尋找中國創客的記者。醫美機構的獲客渠道非常有限,線上渠道基本掌握在“莆田系”手裡,依靠在百度上打廣告、競價排名,流量昂貴。

線下廣告會投放在公交站牌、報紙上。“投放不精準,轉化率低,平均獲客成本高。”李福生表示。

另據一位美業從業者透露,線下醫美診所平均獲客成本為6000元/人。有需求的人會被百度或者美容院導向給錢最多的機構,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由于獲客成本太高,一些線下診所的運營模式隻能是“來一個客人趕緊宰一刀,賣一個五萬塊的卡,才能放你走。”

經緯中國關注醫美行業的負責人王曉岑介紹,以往醫療美容機構有40%甚至更高的營銷費用給到渠道,互聯網業态在流量規則的重新制定及行業發展方面至關重要。因此,他們看好社區 電商的模式,同時投資了醫美互聯網第三方平台新氧和更美。

“用互聯網思維幫助機構獲取客源。”通過内容分享社區、直播等具備很強的互動性的形式,可以精準對接到幫助有垂直需求的求美者,幫助B端獲客。

李福生的醫院在于與更美APP的合作中,通過互動性強的社區問答、直播形式精準獲取流量,運用新的團購、秒殺等促銷手段強化轉化率,總體獲客成本在降低。

此外,醫美O2O的渠道獲得的客戶群體十分年輕,年齡分布在16-35歲。“這個群體往往對整形項目有着基本的了解,複購率極高,會自發的進行口碑傳播。”趙亞雪表示,他們也在根據這些用戶的特點,在平台輸出的内容上做針對性的調整。

事實上,醫美行業勢頭兇猛的原因之一是其已從“高端奢華”走向“平民大衆”。這其中,醫美O2O平台功不可沒。

“民衆對醫療美容的接受度提高,普及化大市場正在形成。”陳紀正表示。

通過平台上UGC内容讓醫美這個曾經“水很深”的領域,建立起評價标準。讓醫患平等交流成為可能。在行業價格透明化的基礎上,整個行業的價格在快速下降。

“這個行業二十年來的傳統經驗,正慢慢被淘汰。”劉迪說。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整容網紅也不紅)8

觀察

醫生,也得打造IP引流量

網紅兩年整容300次(整容網紅也不紅)3

“手術取消了,我回家吃飯。”給老婆發完這條信息,小美的醫生懷山(化名)歎了口氣。“80斤的女孩來吸脂,我真無從下手。”他對醫美機構的工作人員說,語氣略帶埋怨。

懷山在公立醫院整形科工作,業餘時間為這家民營醫院接診。在醫院忙了一天,下班急匆匆趕過來,卻被不靠譜的求美者耽誤時間和精力,對懷山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公立醫院收入有限,新婚不久的他在需要這份可觀的兼職收入。好的時候,一個月做5、6台,收入是主業的兩倍還多。雖然時不時會遇到“奇葩”求美者,“至少我不用去直播。”他笑了笑。

懷山和這家民營診所的關系有些微妙。一般來說,醫院提供場地、麻醉、檢查等配套服務,醫生負責手術。但根據客源,合作模式有兩種,分成比差異極大。同樣的項目,院方的客源和自己帶來的客源,收入天壤之别。

雖然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在60%,但用在渠道、宣傳、銷售上的成本占了大頭,真正給到醫生的部分并不多。減少中間環節的唯一辦法,就是醫生自己去拓客。

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通過互聯網。其實,也有醫美APP邀請懷山入駐平台。可是,想想要無時無刻的和網友互動、回答問題、考慮如何“吸粉”這些運營方面的事情。“耗費精力不說,自己也不擅長。”

懷山代表了一大批年輕優秀的醫生,在互聯網猛烈的沖擊着傳統行業時,感受強烈,腳下躊躇。進一步,讓自己迅速融入其中,但自我營銷有些放不下身段。退一步,完全放棄副業,醫院的收入又着實有限。

對于互聯網帶來的行業變革,民營醫院的經營者們往往有着敏銳的商業觸覺。李福生看來,在醫美行業現有的科技和醫學水平下,對于醫生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做好手術那麼簡單。除了獲客,醫生的角色更像是一個造型師,手術的過程會更突出個人審美和手術風格。

李福生正在做的,就是發掘每個醫生擅長的風格,根據臨床經驗等綜合因素,幫助醫生打造個人品牌。

“從投資項目所反饋的市場情況上看,醫生的個人特色是流量導向,醫生大IP甚至超級IP的流量保障,是醫美機構的生存之道。”經緯中國的王曉岑表示。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資本都在幫助傳統行業轉身。作為從業者,要麼接受互聯網和資本的推動力來幫助你提效。不然,那些願意改變的人,會把未來的市場搶走。

但是現在,“你仍舊可以選擇繼續向前走還是守在原地。”劉迪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