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爆發以來,不少同胞選擇輾轉回到更加安全的祖國,這的确給國内防控境外輸入病例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謾罵和譴責,“國家建設你不行,千裡投毒第一名”。
但是,一些讓人诟病的行為畢竟隻是少數,在疫情期間,絕大部分回國人員都本着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态度,做到了主動報備、做好防護、自覺隔離。
因為疫情,很多直航航班停飛,回國的人們大多是需要轉機,甚至有的需要轉機兩三次,輾轉幾十個小時才能回到祖國的熱土。為了最大程度降低路途感染病毒的風險,有人幾十個小時不吃不喝,難受程度可想而知。
飛機上又饑又渴,更加痛苦的是,在飛機起降過程中可能還會耳朵疼。相信很多人坐飛機時都遇到過這種問題,有時候甚至劇痛難耐。
如果坐飛機時耳朵疼得炸裂應該怎麼辦?我們先從為什麼會耳朵疼說起。
地鐵突然加速
高鐵進隧道
常常感覺到耳鳴
有木有?
但是,和坐飛機時的耳朵疼相比,耳鳴隻是毛毛細雨。疫情前,我從巴黎到羅馬的一次乘機經曆,就遭遇了耳朵炸裂疼痛。從此,我一直想要弄清楚這背後的原因,并給大家做一點科普性的建議。
在飛機降落的那半小時,耳朵悶堵疼,那滋味,那酸爽,真想打開飛機窗戶透透氣(可是打不開)。
就在我耳朵疼得快炸裂的時候,隻見旁邊的哥們兒還喝着紅酒,和隔壁的妹子談笑風生。為什麼隻有我?難道,我的耳朵有毛病?
為了弄清坐飛機為什麼耳朵會疼這個問題,我認真研究百度了一下(其實也不僅僅是百度)。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飛機起飛或降落時,巡航高度的快速變化,造成機艙内氣壓上升或下降。耳朵内外存在氣壓差,鼓膜産生壓迫感,輕則耳鳴,重則耳内劇痛,甚至鼓膜穿孔。
具體來說是這樣的,先看一下耳朵構造:
耳朵不止是腦袋兩邊的小扇子,還有複雜的中耳和内耳,最外面的是外耳道。外耳道與中耳之間有鼓膜(耳膜)隔着,鼓膜用來感知外界聲音。
在鼓室還有個暗道,叫作咽鼓管,中耳通過咽鼓管與外界相通,有閥門進行控制,起着通氣、平衡氣壓的作用。形象一點看下圖:
當我們不吞咽咀嚼、不說話的情況下,咽鼓管是處于關閉狀态的,正常狀态下,鼓膜内外壓力也是平衡的。
當飛機上升時,耳膜外界氣壓逐漸降低,氣壓差使鼓膜向外膨脹,同時氣體通過咽鼓管往外沖,以調節内外氣壓平衡。
當飛機降落時,外界氣壓迅速升高(耳外氣壓大于耳内氣壓),氣壓差使鼓膜内陷。空氣要先從咽鼓管進入才能保證内外壓平衡,而咽鼓管進氣并不像出氣那麼容易。氣壓差無法得到調節和平衡,鼓膜和中耳受到壓迫,耳鳴、耳痛随之而來。
所以很多人起飛時可能沒什麼感覺,但是下降時耳朵會格外疼痛。
怎麼預防和緩解?找出問題的關鍵,進行針對性應對。耳朵疼的根本原因是内外耳氣壓不平衡,内外壓力是通過咽鼓管處的閥門進行調節的。
因此,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預防(促進咽鼓管閥門打開,平衡氣壓)。
咽口水
吃東西
嚼口香糖(咽口水的升級版)
(難怪看到一個空姐,一邊嚼口香糖,一邊講解救生衣的使用方法,原來她是在預防耳朵疼啊)
打哈欠(嘴要盡量張得大)
捏鼻閉口呼氣(可以達到沖開咽鼓管的效果)
步驟:
①先大吸一口氣,量力而行即可
②然後捏住自己的鼻子,鼓起腮幫,同時閉緊嘴巴
③最後用力通過捏住的鼻孔向外呼氣
用手指、耳塞等堵住耳朵,目的是減慢氣壓變化對鼓膜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下飛機後短時間内耳痛、耳鳴症狀可自行恢複。
但是(凡事都有個但是),如果下飛機後耳朵長時間持續耳痛,影響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如果每次坐飛機耳朵都劇痛,建議去醫院耳鼻喉科做咽鼓管功能檢查,看咽鼓管有沒有堵塞或炎症。另外,如果感冒鼻塞、鼻炎症狀嚴重時坐飛機,更容易出現耳鳴耳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