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55個民族傳統節日大全表

55個民族傳統節日大全表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8 00:36:11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曆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

55個民族傳統節日大全表(五十六個民族傳統節日大全)1

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據中國政府考察統計正式确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别的民族。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

1、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2、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3、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4、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于伊斯蘭教。

5、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6、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谷神保佑。

7、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借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曆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8、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曆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觐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室内焚香,齋戒半日。

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舍;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9、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稭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

第一天,再添新飯,連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稭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着;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甯省岫岩、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10、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曆法有着密切的關系。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1、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内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12、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13、烏孜别克族烏孜别克族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14、獨龍族

獨龍族的傳統節日隻有一個,人們稱“卡雀哇”或“德裡哇”,意為年節,時間在農曆臘月中,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時間長短視食物準備情況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 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15、藏族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紮熱甲節、俄喜節、羅讓紮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16、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擇日過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為祭牛節,節日時不準使用牛。此外,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吃新米的吃新節,停止生産活動,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及趕歌會、姑娘節、鬥牛節、花炮節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個象征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藥鐵炮為沖力,把鐵圈沖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标,蜂擁争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裡就能人财兩旺,幸福安康。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是侗族人民最熱鬧的節日。

17、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杆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杆,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杆。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傈僳族漢子身着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杆。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着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爬杆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

爬杆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丢煙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着小夥子的煙包,并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闊什節,“闊什”是傈僳語的譯音,“歲首”之意。闊什節,是傈僳族人民的節日。在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間舉行,曆時兩三天。相當于漢族的春節。

18、毛南族

春節放鳥飛、端午找草藥。毛南族也過端午節,還有南瓜節、重陽節。

19、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稣降生。

20、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21、維吾爾族

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節。

22、瑤族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畲、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曆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幹巴節、月半節、祝着節等。

23、佤族

佤族和漢族一樣過春節。還有插種節、新米節。

24、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人的節日分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宗教節日則指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25、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

26、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産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

27、苗族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于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28、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 、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節饒有特色。

29、畲族

畲族主要過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30、土族

土族傳統的節日春節、端陽節與漢族相同。本民族的節日和廟會有舊曆正月十四佑甯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31、錫伯族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節和西遷節。

32、德昂族

有關門節和開門節,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還有潑水節。

33、彜族

彜族年,是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彜族人民的年節。根據彜族的曆法,一年10個月,每月36天。年節無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擇一吉日舉行,此外還有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等。

34、土家族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中,“以趕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曆春節,漢族過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漢人至少提前一天過年,所以叫“趕年”,土家族過“小年”,也要比漢人提前一天。還有土牛毛大王節。

35、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的節日有春節、中秋節等,大緻與漢族的傳統節日相同。但達斡爾人對這些節日卻有自己傳統的節慶習俗特點。

36、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37、保安族

民族傳統節日也都是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38、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樹開花為歲首,月亮周期變化12次為1年。每年莊稼收獲後,珞巴族都要舉行近兩天的豐收節,叫做昂德林節。節日期間全村男女身穿盛裝,各家端出準備好的美酒,共享節日食品。

39、壯族

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娅拜節等。

40、哈尼族

“紮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曆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縣那婼一帶哈尼族三大節日之一,雖不及“紮勒特”和“苦紮紮”那麼隆重,但它特别重要,當地哈尼族認為,不過此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來到,十月歲首也隻是個序幕。“好收色”是“染黃飯”的意思,當地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

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谷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矻紮紮”節,每年夏曆五月的“矻紮紮”,是滇南哀牢山一帶哈尼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曆時3—5天,其慶典活動極為隆重;“耶苦紮”,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曆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産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

41、拉祜族

拉祜族統一的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其中春節是最大有節日。這些節日的來曆和過節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曆法,一輪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後來按照漢族的曆法三年潤一個月,但他們還是潤月不潤節,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潤月年,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有的地方過前一個月的節,不過後一個月的節。

42、仫佬族

仫佬山鄉幾乎每1個月都有節日。由農曆正月初一春節(即農曆年)開始到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竈王爺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個節日都有其活動的形式與風格。有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43、普米族

普米族節日,主要是“大過年”、“大十五節”、“供岩洞”、“轉山會”、“嘗新節”等,這些節慶活動,多與生産勞動和宗教習俗有密切的聯系。

44、基諾族

這是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一般在6月間舉行,曆時3天。阿嫫堯白創造了基諾族及其山川、日月、動物、植物,最後在造田運動中遭人暗算而殉難。基諾族的節日與祭祀活動基本不分的。

45、布依族

查白歌節是布依族的重大節日。每逢農曆六月二十一日這天,貴州、廣西、雲南三省區邊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興義縣的查白場,舉行盛大的歌會。歌節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浪哨時要互甩糠包,包上綴有多條繡花穗須,抛甩時猶如彩蝶漫天飛舞,十分好看。此外還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46、哈薩克族

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前三個是源于伊斯蘭教的節日。納吾魯孜節是哈薩克族傳統節日。“納吾魯孜”是哈薩克語“送舊迎新”之意,節期在民間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曆3月22日前後)。

47、水族

水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最隆重的當推“端節”。水族有自己的曆法,“端節”就選擇在水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于農曆八月至十月),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也是水曆的年終歲首,因此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

48、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羌曆新年,羌語稱“日羌節”,時間是農曆十月初一。另一年節日是“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等。

49、塔吉克族

節日分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大類。迄脫乞迪爾節是他們的傳統節日,每年三月舉行。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塔吉克族不封齋,所以開齋節不如其他兩個宗教節日熱鬧。該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是巴羅提節,亦稱燈節,每年齋月前兩個月舉行。

50、京族

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為“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唱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頭兩地在農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紅坎在正月十五。“唱哈節”在哈亭内舉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選用上等木料,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51、高山族的節日

台灣高山族的排灣人,每年十月金秋季節,各個部落都要舉行豐收節的盛會。熱情的排灣人總是請來許多客人,一起慶祝豐收。人人把家中的好酒好菜帶到盛會地點,首先敬族長或村長一杯“敬長酒”,祝願大家幸福快樂。然後以酒代茶,任客人狂飲。高山族的春節别具特點:其一,以往每當除夕夜晚,一些寺廟裡要演出“避債戲”,欠債欠租的人躲進寺廟裡看戲。

其二,全家人在大年夜裡,要一齊圍坐在放火鍋的大圓桌子前聚餐;其三,“走春”,是民間“拜年”的俗語,特别盛行,走春人所到之處互緻祝福,主人以裝有糖果、甜菜的食盒款待;其四,春節期間,高山族同胞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芥菜”,吃這種菜預示壽命長。住在台灣蘭嶼島上的高山族雅美人的婦女,大都留着長長的頭發,每逢年節,她們便在村寨草坪上翩翩起舞,随鼓樂有節奏地把頭發抛前抛後,一揚一落。據說跳這種長發舞,是祝父母長輩延年益壽之意。

52、漢族節日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歲,初一要拜年。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臘祭、祭竈、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

53、赫哲族節日

烏日貢節 “烏日貢節”産生于1985年,意為娛樂或文體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時間在農曆五月中旬,節期2至3日,地點在同江市與饒河縣赫哲族聚居區輪流。

54、門巴族節日

門巴族的節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類是宗教節日,一類是歲時年節。宗教節日主要在曲科節、薩嘎達瓦節、主巴大法會、達旺大法會,歲時年節主要有門巴族新年。

曲科節:在每年的六月莊稼成熟時舉行。過節時人們聚集起來,舉行隆重的朝拜儀式,然後在喇嘛和紮巴的帶領下,背經書舉經幡,圍繞村莊和莊稼地轉一周,祈求神靈保佑,人丁興旺,莊稼豐收。群衆自備酒飯,在地頭田間載歌載舞,整個活動進行2—3天。

薩嘎達瓦節: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曆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到時每家都要拿出一定數量的糌粑、酥油和青稞酒,交給寺廟,寺廟的喇嘛再把糌粑做成“措”分給大家吃,衆人互相敬酒吃喝,到晚上,每家房前屋後還要點酥油燈,以示慶祝,并把這一天作為進入農時的标志,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就要開始做農活了。

主巴大法會:是墨脫宗全宗性的大法會,在豐收年的十一月至十二月間舉行,曆時3—18天不等,歉收之年不舉行。主要活動有念經、跳神、演出宗教戲劇等。人們自備酒肉、食物,歡聚一起,白天飲酒觀看跳神表演,夜晚在野外點燃篝火,載歌載舞,歡度節日。

達旺大法會:在每年的藏曆十一月二十九日舉行,曆時三天。節日裡,人們除了觀看跳神表演、傳統戲劇《卓娃桑姆》、跳牦牛舞等,還要舉行一些自娛活動,如賽馬、拔河、射箭等。

55、裕固族節日

裕固族的節日主要有春節、剪馬鬃節、祭祀“騰格爾汗”活動和藏傳佛教的宗教節日。祭“騰格爾汗”儀式源自古老的薩滿教習俗。“騰格爾”在裕固語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騰格爾汗”即“天神”(也稱“長生天”)。從初一到十五為宗教節日的正月大會,寺院多舉辦酥油燈花展,僧人頭戴牛頭馬面等假面具跳“昌木”(護法)舞,邊跳邊念念有詞,場面十分隆重。

剪馬鬃節

在每年農曆四月中旬擇日舉行,一般為期兩天。屆時馬主要準備酥油、奶茶、青稞酒、手扒肉等食品及剪馬鬃用的盤子,盤子裡還放置一座用炒面疙瘩壘成的7至8層小塔,塔上澆有酥油,凝固的酥油可使塔固定在盤裡。塔表示四面八方平安富足。剪馬鬃的剪刀把上也系條吉祥的白色哈達。

56、景頗族節日

景頗族的節日有全民性的傳統目瑙縱歌節、生産方面的新米節、南瓜節、包谷節、青年人的能仙節等。

目瑙縱歌節: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景頗族支系叫“目瑙”, 載瓦、龍峨、勒期等支系稱“縱歌”,現在統稱為“目瑙縱歌”,其本意均為“跳舞”。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舉辦,一般為期2—6天,時間取雙不取單。舉行慶典活動時,首先要選擇一塊風水良好的吉祥之地作為場地,在場地中央豎立4棵目瑙柱,每棵柱上都畫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義的圖案,正中間交叉着兩把長刀和寶劍。

緊靠目瑙柱是兩座奏樂高台,圍繞高台的木樁上挂有各種樂器,如鋩鑼、大皮鼓等。以目瑙柱為中心,用竹片等圍成一個圓圈,來自四面八方的族胞和來賓在“瑙雙”(領舞)的率領下踏着铿锵的鼓點,伴着豪壯的樂聲翩翩起舞。相傳在久遠的年代惟有太陽的子女才會跳目瑙舞。一次太陽王舉行盛大的“目瑙”慶典,邀請地球上的鳥類前去參加。

雀鳥們學會“目瑙”舞後回到地上跳時被景頗族的先人看到,大家一同去觀看并學會了跳“目瑙”舞,流傳至今,成為一個民族盛大的慶典。舊時“目瑙縱歌”主要有山官和有财力的人主持,用于祭祀、慶祝農業豐收和戰争而舉辦,還請董薩前來主持和組織,吟唱景頗族的創世史詩,殺牛宰雞祭鬼魂。

1980年以後,中斷了20餘年的節日重新恢複,其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多新的變化,屏棄了原來念鬼祭鬼的内容和程序,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新米節:是慶祝豐收的節日,每年在谷子成熟未正式收割前舉行。新米節前,主人将自己地裡長的最好的谷子收回來,曬幹,舂好,并備好酒菜。在節日的那天,邀請鄰裡來做客,用新米煮飯,讓大家來品嘗。在宴慶開始之前,主人要舉行祈禱儀式,感謝谷魂和衆鬼給了一個好收成,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人蓄平安,獲得更大的豐收。新米節實際上也是個交流生産經驗和生産技術的農耕交流會,人們一邊飲酒談笑,一邊談論農事,談論來年的計劃。

能仙節: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生長,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一農閑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節日裡,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