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詩牧童幼兒園

古詩牧童幼兒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1:51

古詩牧童幼兒園?村 晚宋 / 雷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古詩牧童幼兒園?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詩牧童幼兒園(牧童們的小幸福)1

古詩牧童幼兒園

村 晚

宋 /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譯文】

池塘四周長滿了青草,

池塘裡的水幾乎溢出了塘岸,

蒼山銜着落日,

一起把影子淹沒在泛着寒意的水波中。

牧童橫坐在牛背上悠然回家,

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腔調的曲子。

【品讀】

這是一曲放牛娃的贊歌,在詩人描繪的絕美背景中出場,随性而來,任性橫吹,怎一個自由快活?這樣的牧童出現在很多詩畫作品中,或許因為鄉愁,或許因為失意,或許因為豔羨,或許因為歸隐,凡所種種,都是局外人的刻意之舉,怎比得牧童的無意而為?

且讓我們放下都市裡的喧嚣浮躁之心,找尋鄉野間的一份甯靜安閑,傾聽這遠山傳來最自然悠長的天籁之音吧!晨煙袅袅中,黃庭堅眼中的牧童“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這是滿滿的羨慕嫉妒,同時勸誡那些追名逐利者,人生就是一頭牛的差距,何去何從,境界了然。暮色蒼茫裡,呂岩筆下的牧童“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生活除了日複一日的放牛,還有“笛弄晚風”的風雅,更有飽飯之後的“不脫蓑衣卧月明”,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就這樣被一個放牛娃輕而易舉地實現了。這份惬意自在,是多少人理想的生活,生活的理想。

還有一些牧童詩作,諸如唐代盧肇所寫“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複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宋代周敦頤的“東風放牧出長坡,誰識阿童樂趣多。歸路轉鞭牛背上,笛聲吹老太平歌”;清代袁枚的“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皆有童真童趣躍然其中。

古代詩畫中的牧童,大都有一個民間标配的法器—— 竹笛,好像不帶着笛子出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出來放牛的。牛兒聽不到牧童們信口瞎吹的笛聲,就無法長成一頭懂音樂的文藝牛,那是沒有資格和其他牛交流互動的。這樣細細品味,牧童的職業技能修煉,首要的應該不是讓牛聽懂人言,而是學會吹笛,成為卓越的竹笛演奏家,用才藝征服衆牛,這樣牛兒不僅吃得歡實,勞作時也會苦中作樂,跟着節奏不知疲倦地耕耘四海閑田。

雷震的這首《村晚》,描繪了仲夏時節的山村晚景圖。圖中再無他人,僅有一個牧童騎牛晚歸,卻把悠然恬靜的鄉村生活激活了,畫面充滿喜感,真是“妙手為之”的佳作。唐詩和宋詩中很多寫景之作,畫面感十足,詩情也肆意蕩漾。唐人的詩中有畫,多為自然生發,不假雕飾;宋人的詩畫情結,卻多是有意創設,精心打磨。此詩就有斟酌推敲之用筆。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前兩句寫景,色彩豐富,煉字精妙,景中含情。首句中兩個“滿”字,一下子把讀者的視線吸引到江南那芳草萋萋、池水盈盈的夏日池塘邊,一派生機。“池塘”和“陂”(b ē i )同義複用,與兩個“滿”字連用,節奏感和韻律感極強。第二句中的“銜”是拟人手法,夕陽落在半山腰上,好像被大山銜在口中,化靜為動,形象可感;“浸”字則生動地描繪出殷紅的落日和青翠的蒼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寒漪”卻耐人尋味,水面上蕩起微涼的漣漪,或許是詩人心頭些許的失意?生活不總是充盈豐滿,也偶有落寞清寒,所有的景緻皆由心而發,難以言盡。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後兩句寫人,牧童純樸無邪、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态令人向往。在青草池塘、落日蒼山的背景中,一個橫坐牛背、信口吹笛的牧童緩緩走來。這是怎樣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活在自己的桃花源中,任世界喧嘩,有牛兒、有短笛,便是幸福。在這幅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有人有事的畫作中,詩人聚焦池塘和牧童,把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期許寄寓其中。

這鄉村的池塘、青山、夕陽,可曾是我們經常回望的風景?詩中的牧童,無疑是詩人夢境中的自己,少年已然歸來,隻歎無限晚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