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篇标題為《星巴克最大的醜聞曝光,我們喝進嘴裡的咖啡,竟然都是這種東西……》的網絡文章刷屏,引起網友的熱烈讨論。這篇文章直指“咖啡緻癌”,讓人“耳目一新”。
據了解,這件事的起源是美國的一家法院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店在加州銷售的咖啡産品在标簽上注明“緻癌風險”的警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報道傳到國内,于是“咖啡緻癌”“星巴克緻癌”的傳言便滿天飛,弄得人心惶惶。
咖啡,在現代化生活的今天,成為不少年輕人鐘愛的飲品。工作日的早上,端着一杯咖啡急匆匆走進辦公樓的白領不在少數。杭州的程序員小方表示,自己工作太忙,休息不夠,每天要喝四五呗杯咖啡來提神。更有不少腦力工作者表示,自己一天不喝咖啡就渾身不舒服。
就是這樣一種風靡全球的飲料,居然有報道稱其有緻癌的風險!這樣不少愛喝咖啡或經常喝咖啡的人擔心:自己以前也經常喝咖啡,會不會已經得了癌症了?咖啡緻癌的說法是科學的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咖啡的主要成分。
咖啡由咖啡因、丹甯酸、酸性脂肪、揮發性脂肪、蛋白質、糖、纖維和礦物質等主要成分組成。其中,咖啡因是咖啡中苦味的來源,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利尿的作用。揮發性脂肪是一種會散發出約40種芳香的物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聞到咖啡很香的原因。蛋白質則是咖啡卡路裡的主要來源,但是所占比例并不高。
每100g咖啡豆中,含有脂肪16g、纖維素9g、單甯酸8g和其他少數成分。
而前面提到的“咖啡緻癌”的文章中,所涉及的咖啡緻癌的物質是丙烯酰胺。文章中指出,在咖啡烘焙的過程中自然出現的丙烯酰胺,有緻癌的風險。
就在不少人猶豫以後要不要和咖啡說再見的時候, “科普中國”出來辟謠了:關于咖啡緻癌的傳說,主要是來自其含有的丙烯酰胺,但這種物質并非咖啡獨有,而且人們攝入的丙烯酰胺主要也不是來自咖啡。因此,咖啡緻癌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而澳大利亞最新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喝咖啡與癌症并無關聯,每天喝咖啡既不會降低癌症的風險,也不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還有更多的研究表明咖啡不會緻癌,比如: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和國際癌症研究基金會WRCF均指出,目前并沒有證據顯示喝咖啡會使人緻癌。
雖說咖啡不能抗癌,但有研究表明,咖啡有助于延長壽命。這是因為咖啡中的咖啡因等其他成分,進入人體後,會産生一定的功效,比如解酒、利尿除濕、改善便秘、防止心血管疾病等等。
在不考慮一些特定因素的情況下,喝咖啡與死亡率呈負相關。也就是說,在指定的數據下,不喝咖啡的人死亡率比喝咖啡的人要高。有專家表示,咖啡對于注意力和思維敏銳性的提高可能是部分原因。中國營養學會也指出,适量飲用咖啡2-4杯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不過,咖啡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改善疾病症狀,但是并不能當作治療疾病的藥方,更不能過量飲用。特别是老人、孕婦和小孩,如果過量飲用咖啡,容易造成精神興奮、失眠、骨質疏松等。所以,不要聽信一些經不起考驗的傳言,更不要危言聳聽。理性看待咖啡,适量飲用咖啡才是正确的做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