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羅馬》講述了在墨西哥城一個中産階級社區“羅馬”裡,一戶中産階級家庭裡的一位女傭的故事,并從女傭的視角展現了當時社會和家庭的現狀。
這是導演阿方索.卡隆的兒時記憶鑄成的影片,而導演就是影片中的某一位小孩。在這個家庭中女主人索菲亞的丈夫長期在外,女傭克裡奧負責照顧女主人索菲亞的四個小孩,同時遭遇男人背叛的克裡奧和女主人索菲亞,面對生活突入而來的變故,又将何去何從呢……
看這部影片我是在家裡看的,刷過三遍,第一遍看到中間有些看不下去,因為覺得有些沉悶,而且這本來就是導演拍給自家女傭的影片,我覺得就是屬于女傭和導演家自己的故事,有意的和觀衆産生距離感。
可是影片的攝影卻支撐着我看完整部影片,在看完後居然有些意猶未盡,那些黑白鏡頭所展現出來的層次感、長鏡頭的運用着實吸引人,影片的任何一幀的定格都是一部攝影作品。我想導演之所以使用黑白鏡頭,或許生活的底色本就是如此,色彩是需要自己慢慢往上加的。
欣賞完影片的攝影,于是又重新刷了第二遍,專注看劇情……,然後又刷了第三遍……
影片開始克裡奧就在沖洗地面,一輛飛機在倒映裡從天空掠過。
生活有時一片淩亂,滿地狗屎,但重新漿洗過它還是清新怡人的。
小主人說“我是一名飛行員”這和片頭及片尾的那輛飛機有呼應,生活是需要自己小心駕馭的。生活雖然苦難,可依然要出發。正如南京市民李先生常說的,“生活是苦難的,我又劃着我的斷漿出發了。”
久違的男主人回家,滿地的狗屎和展現出本色的生活,讓他猶豫了進家門的步伐。
努力調整适應後,仍然不免磕碰。
看似其樂融融的家庭時間……
男主人換了一輛更輕便的甲殼蟲,終于來去自如了……
克裡奧意外懷孕,所謂的男朋友卻不知所蹤。女主人索菲亞得知後沒有同樣克裡奧辭職,而是第一時間帶克裡奧曲醫院做檢查。路上那輛超寬的車有被刮蹭了,這像極了我們的人生,即使已滿身傷痕了生活也依然要繼續,人生也依然要前行。
破碎意味着終止,或許也意味着新的開始。
努力穿過厚重雲層透出來的光亮讓黑白也變得富有層次,在大自然面前苦難也變得微不足道。
男主人和索菲亞提出了離婚,而克裡奧在一場遊行中遇到成為政府抓牙的男朋友後羊水破裂,孩子還來不及出生就胎死腹中。兩個女人都陷入生活的茫然與苦澀中。
女主人迅速振作,她換掉了車,準備帶着克裡奧,孩子們外出散心,順便給男主人回來搬東西的時間。
陽光讓人開心,也會将人曬傷
索菲亞在和孩子們吃飯時,坦白了跟孩子們父親離婚的事情,或許疼痛,但這是每個人所必須要學會接受的。對待生活或許學會多一些技巧性的訓導才會好些,對于不得不接受的傷痛或許迂回婉轉一些會疼得稍微好些。
吃口冰淇淋,緩解綜合一下心裡的苦澀……
克裡奧救起孩子時,也終于釋放了自己,海浪不斷的拍打着沙灘,也在沖洗着一切,大海猶如母親一般,總是将陳舊的、破碎的擁入懷裡,還回一片将嶄新的、幹淨的将來。
回到家,男主人已經将曾經用過的家具搬走,剩下寬敞的房子和滿地的書籍。
最後一幕的飛機掠過和開篇第一個鏡頭呼應上了,無論怎樣生活還得繼續,小心駕馭生活,雖然無法左右命運,無法左右生活,但卻可以左右面對生活的态度。
整部影片的男性角色在家庭裡是缺失的,女性相互依靠,攜手共同迎接生活給予與的一切。其實在這部影片裡男主人我想也有面對生活的無奈吧,在醫院當他看到克裡奧快要生産時,也表現出了善良的一面。
也許滿地狗屎、淩亂不堪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唯獨可以做的是不斷的沖洗清理,以确保我們可以少受傷害。黑白或許是生活的底色,但是我們仍可以為它塗上我們想要的色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