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真實的感人故事?我和文希是大學同學,畢業後見面的機會屈指可數自從上次見面分開後,我們大概有五年沒見過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媽媽真實的感人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和文希是大學同學,畢業後見面的機會屈指可數。自從上次見面分開後,我們大概有五年沒見過了。
正好到她所在的城市出差,我約着她一同吃晚飯。
短短的2個小時裡,文希接了不下五個電話。
在第五個電話挂斷後,文希滿臉歉意地對我說:“全是我媽媽打來的,不好意思,今天不能陪你太久,8點半我必須回去。”
“你家裡發生什麼事了嗎?”
“沒有”,文希歎了口氣:“什麼都好好的,隻是我媽這人,離不開我。”
回憶了一下曾在大學時見到的文希媽媽的樣子:嬌滴滴的,說話細聲細語,臉上總是挂着笑容,走路時總是挽着文希的手。
“我們明天再見個面吧,我也有好多心事想找人說說。”臨走時,文希出口約了我。
第二天,我們如約而見,一下午的時間,我聽她講述了一個故事。
一、
俗話說,隻有孩子是無憂無慮的。我不這麼想,成年人也可以是無憂無慮的,就像我媽。
我媽媽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從我有記憶以來,到我上小學前,她成天陪着我,做遊戲、玩玩具,樂此不疲,甚至有時比我還有興趣,笑聲比我還大,天天心情好得不得了。
她确實是無憂無慮的。
外公外婆有三個孩子,前面兩個都是兒子,唯有媽媽,是女兒。可想而知,媽媽在家裡被寶貝的程度,說是衆星拱月都不為過。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媽媽是沒受過半點委屈的。就算在學校裡被人欺負了兩句,三個哥哥都會不約而同地去找對方算賬,給妹妹出氣。
外公外婆更甚。家務活不讓她沾手,直到去讀大學前,媽媽連自己的内衣褲都沒動手洗過。
在外地讀大學時,外公外婆生怕她吃不好穿不暖受人欺負,幹脆到學校附近去租了個房子陪讀。
一畢業,外公就把媽媽帶回了家,覺得她在外讀書的幾年受苦了,堅決不讓她找工作,就在家裡養着。
舅舅們的态度和外公一模一樣,把媽媽接回家,好吃好喝地供着,周末還要輪流帶她出去玩耍。
在一家人的寵溺之下,媽媽不谙世事、不知人情世故,20來歲仍然是一個天真懵懂的孩子。
她不敢一個人出門,因為會迷路;也不知道怎麼去和别人打交道,不懂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
隻有依附在外公外婆或是舅舅們的身邊,她才有絕對的安全感;脫離片刻,她也會惶惶不安。
二、
媽媽不染世俗,一天到晚臉上都挂着微笑,再加上外公外婆家條件不錯,自然而然也吸引了不少年輕小夥子。
爸爸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外公單位上的同事。
一次到外公家送資料時,無意間看見媽媽,從此情難自拔,展開了猛烈地攻勢。
外公對爸爸很是欣賞,年輕有為,又沒有惡習,長相也不錯,于是在外公外婆的撮合之下,媽媽和爸爸結婚了。
後來爸爸曾對我說,說到迎娶媽媽時,外公隻對他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不能讓媽媽受委屈,要寵着她,照顧好她。
爸爸也知道媽媽是一個五指不沾陽春水的閨秀,而且自己已經迷進去了,隻要能娶,寵着她、慣着她、養着她,又有何不可呢?
就這樣,25歲那年,媽媽依附的人從外公外婆變成了爸爸。
媽媽照例沒有工作,可她也不會做家務,所以在家的時間,全靠看書和寫字來打發。
爸爸不僅要工作,工作回來還要給媽媽做飯,完了還有地等着他來拖、一堆衣服等着他來洗。
起初一兩年,他還樂此不疲,可時間一長,也着實有些吃不消了,甚至有了離婚的念頭。
可正好這時,媽媽懷孕了,爸爸想着,或許孩子的出生,會讓媽媽有時改變,又堅持着忍了下來。
我出生了,媽媽确實有些改變,至少喂奶和沖奶全是她親曆親為,至于給我洗澡、洗衣服,還是成了爸爸的工作。
爸爸累了,生氣了,說話的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媽媽不還嘴也不說話,隻是抱着我,默默地掉眼淚,反倒弄得爸爸覺得自己理虧。
遇到爸爸出差,媽媽應付不來,幹脆帶着我回娘家。
外公外婆見到她,一個勁地心痛,覺得媽媽太累了。
我漸漸長大了,可媽媽還是沒有長大。
那時我覺得挺好的,别人的媽媽就是媽媽,我的媽媽就像姐姐,我們無話不談,也沒有隔閡,她更不會因為我做錯了什麼事而罵我。
三、
我上小學時,媽媽還是天真無邪的少女模樣,爸爸卻明顯地老了一大頭,但媽媽對他的依賴卻是與日俱增。
以前遇到爸爸出差,媽媽要麼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呆在家裡,要麼回娘家;可自從有了我以後,媽媽像是害怕失去一樣,一天會給爸爸打無數多個電話,說的也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衛生間的紙沒有了、隔壁的狗在我家門口叫了一下午…...
爸爸不勝其煩,又不能發火,隻能借故不接電話。
這時,我就成了媽媽唯一的依靠:你爸爸不理我了,怎麼辦呢?家裡的衛生紙沒有了,怎麼辦呢?我照顧不好你,怎麼辦?
這麼多年,我也了解我的媽媽,她并不是故意的,她就是不能自理,也不知道應該自立,必須随時依附着一個人!
因為在她的腦海中,從來就沒有過靠自己的念頭!
比如說,我讀大學後曾帶她到我學校來過,帶她在我學校裡走過很多遍。可她單獨走時,還是迷路了,慌慌張張給我打電話。
可能是我太偏激了,我覺得沒有真正的路盲。因為我是被人寵着的,我永遠可以依靠旁邊的人,所以我不想記路不想認路不想找路!
可她不會知道,這樣的自以為,會給旁邊的人帶來多少的難堪和難受!
我爸爸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我小學快畢業那一年,爸爸的事業進入了瓶頸期,十分地不順利,焦頭爛額,經常半夜還坐在客廳裡抽煙。
總說家庭是港灣,縱然在外面再多不順,回到家,看到那盞燈光,都能慰藉心中的煩悶。
我家顯然不是。
爸爸回到家,隻能看到空空的竈台、滿籠子的髒衣服和他那個不谙世事的小嬌妻。
爸爸黑着臉,不發一言,媽媽在一邊抹着眼淚:“對不起,我也想做來的,可是我什麼都不會啊。”
順着事業下坡路的越走越遠,爸爸的脾氣也越來越不好,媽媽對他的依附卻是越來越深,終于,他承受不住了,在我剛進初一不久,爸爸提出了離婚。
“我們不能離婚,沒有你,我怎麼辦啊?”
可爸爸心意已絕:“我和你在一起這麼多年,我也累了。”
“可是,當時你答應我爸媽說要照顧好我的啊!”
“我沒做到嗎?我沒照顧好你嗎?結婚這麼多年,你做過一頓飯嗎?洗過一件衣服嗎?可你不能這樣一直隻依賴着别人啊!我也會累的!”
縱使後來外公外婆還有舅舅們齊齊上陣,也絲毫沒有挽回爸爸一心想要離婚的決心。
初一上學期期末,爸爸和媽媽離婚了。
四、
我跟着媽媽。
可她照例什麼都不會,除了哭。
她也試着給我做飯,電飯煲裡卻隻放了米;她也嘗試着給我炒菜,卻隻會把肉和菜一股腦地倒進鍋裡;她也嘗試着給我洗衣服,卻連洗衣機怎麼用都不知道。
我教過她很多次,可一撒手,她又不會了。
就連外婆都看不下去了:“妹妹,不要難為你媽了,她就是一個嬌小姐的命。你自己多擔待一點。”
于是每天早上出門前,我把米放進鍋裡,預約好;中午回家的路上順手帶幾樣菜,放下書包就摘菜洗菜炒菜;下午出門上學時,再把米放進鍋裡,先預約好,下午回家時将就中午的菜吃。
至于衣服,有時是晚自習回來洗,有時是周末洗。
看着我累得像狗,媽媽也有些不忍心:“都怪媽媽什麼都不會,要不然你就不會這麼累了!”“你真是媽媽的天使,幸好還有你,不然媽媽可怎麼辦啊!”
可說一千道一萬,縱然她慚愧得不行,可她就是學不會!
高中了,學業越來越緊張,我便将媽媽送回外婆家,而我去住校,這樣我們兩人都能輕松一點。
至于我們的生活費,媽媽還是沒有出去工作,我們全部的支出,一是靠爸爸的撫養費,另外就是外公外婆每個月的補貼。
離婚可能是媽媽這輩子遇到的最大的挫折,将近一年的時間,她情緒很不穩定,有時坐在那裡,莫名其妙就哭了起來,有時我在廚房的聲音弄大了一點,也會被她無緣無故地罵一頓。
我能怎樣?隻能忍着,像個姐姐一樣哄着她,安撫着她,等她平靜下來後,再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
這時,我深刻明白了爸爸這麼多年的不易。
毫不誇張地說,在我讀大學之前,這個小家是我全力支撐起來的。
唯一讓我有些許安慰的是,媽媽心性純真,性格簡單,始終保持着少女般的心态,這樣的情緒有時也能感染我,讓我苦中作樂。
五、
我讀大學那幾年,媽媽一直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
大學畢業後,外公外婆年紀也大了,便和我商量,是不是可以讓媽媽和我一起住。
我沒有反對的餘地。
剛剛工作時,我壓力特别大,生怕做得不好會過不了試用期,畢竟,我還有一個媽媽要養。所以每天回家用的時間都很晚。
媽媽照例是不會做家務的,也不用妄想她能解決好自己的一日三餐。
于是除了早飯,午飯和晚飯都是我給她點外賣。
她也不到處走,就隻呆在家裡。
因為盡管我帶她走過N次的地方,她一個人時,仍然是找不到的,所以幹脆就呆在家裡,從早到晚盼着我回家。
回去晚了,她也會抱怨:“你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啊?你不知道我等你等了多久嗎?”
如果我說工作太忙,她還是會撇着嘴發脾氣,而如果我拿出一束鮮花或一件漂亮的小禮物,她才會馬上轉怒為喜。
經過一兩年的奮鬥,我的工作逐漸上了正軌,能按時回家的時候多了,媽媽也比前幾年高興多了;
可随着公司的發展,多了很多外地的業務。
每次說到要出差時,我總是拒絕,可到後來,也沒法拒絕了。
第一次出差前,媽媽又哭了:“你要出去多久啊?我一個人在家,遇到事怎麼辦?你可以每天給我打電話哦。”
等我回來時,她還是哭:“你怎麼去這麼久啊?下次你可不能這樣把我一個人丢在家裡了。”
于是第二次要出差時,她拉着我的包,死活不讓我走。
無奈之下,我隻得把她帶着一起去。
自那以後,隻要我出差,媽媽必然随行。到了目的地,她哪都不去,就呆在賓館裡等我。
辦完事後,我們又一起回家。
“爸爸可以選擇離婚,但我,什麼也選擇不了!”
六、
文希的故事講完了,她長歎了一口氣。
其實在她講述這個故事的一個多小時裡,我親眼見到她媽媽給她打來了三個電話。
我心裡默默地替她算了一筆賬:她媽媽今年也才60上下,以現代人的壽命而言,她可能需要這樣寸步不離地照顧她媽媽20年!
也就是說,這20年裡,不管是工作還是感情,都會遭受到極大的考驗!
“你有結婚的打算嗎?”
“沒有”,文希臉上一抹苦笑:“我這樣的情況,還能奢望結婚嗎?那不是把别人拖累進來?而且媽媽年紀越來越大,對人是越來越依賴!”
“你媽媽,就沒有别的解決辦法?”我尋思着,她媽媽是不是可以去老人院,有同齡的老人在一起,或許會不一樣。
“想過啊,都不行。起初想過先讓她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可外公外婆年紀大了,她照顧不了他們,還得讓他們來照顧她,不合适;後來想,要不和舅舅們住一個小區,互相有個照應。可舅媽們知道媽媽的情況,誰都不想沾上這事,不是給自己家請尊佛回去供着嗎?老人院也考慮過,可她的情況,不喜歡和陌生人接觸,又什麼都不懂,進去會被人欺負的,也隻有算了。”
我突然意識到,文希的媽媽到底是被養成這副不染世俗的樣子,還是其他方面有些問題呢,比如大腦。可這問題太尖銳,還真不敢提。
倒是文希看出我的疑惑,笑了笑:“跟智力沒有問題。我借口體檢,把媽媽帶去檢查過,說她智力正常。”
那這樣說來,其實就隻有一個原因了,那就是一門心思地依附着他人,用情感為網,自己守在網中央,用愛之名将親人卷進來,從他們身上汲取自己生存的養分!
七、
在接到第五個媽媽打來的電話時,文希和我匆匆告别、趕回家去了。
其實我對文希很是痛惜:上大學時,她的成績在班裡數一數二,畢業後找的工作也很不錯。可幾年後,原來發展一般的同學不斷深造、跳槽,過得越來越好,文希反倒落了後。
沒想到背後竟是這樣的心酸!
有種植物名叫菟絲花,它是一種攀附寄生的植物,如果沒有可以依靠的東西,它根本無法生長。
文希的媽媽何嘗不是菟絲花?一開始依附她的父母和兄長,結婚後依附文希的爸爸,當文希的爸爸抽身而去時,又選擇寄生在女兒身上!
一個四五十歲的人,無論她心裡有多純真,如果發自内心以自己的可愛單純為榮,堅決不願意成熟穩重、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那是一個極其可怕的事,并且也讓周圍的人恐懼。
不過,如果這樣的人是媽媽在,确實是可怕又無奈的事,就像文希說的:“爸爸可以選擇離開,而我,隻能困守原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