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腦梗死是指由大型腦動脈的單個穿通支閉塞引起的非皮質性小梗死(直徑0.2-15mm)。這些分支呈銳角起自Willis環的大動脈、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主幹或基底動脈。盡管該定義意味着病理學确診是必要的,但根據适當的臨床綜合征和放射學檢查結果可能得到體内診斷。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腔隙性腦梗死”的曆史19世紀30年代末,Dechambre首先使用“腔隙(lacune)”這個詞描述屍檢中發現的腦皮質下區域的軟化竈。當時對于是什麼原因導緻的這些腦部軟化竈還不清楚。20世紀60年代,Fisher提出了“腔隙性假說”,認為這些“腔隙”是由于高血壓導緻的小血管慢性病變所緻,腦内不同部位的“腔隙”可以出現不同的症狀,但這些腔隙對生活的影響比較小,預後較好。此後,随着影像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比如CT和核磁的發明,發現了更多的無症狀“腔隙性”腦梗死的病人,一些學者認為造成這些腔隙性腦梗死的原因來源于心髒、主動脈或大動脈的栓子随動脈血流漂到遠端小血管内導緻血管栓塞引起的。
圖 Dechambre(法國)
“腔隙性”腦梗死發生的部位?“腔隙性”腦梗死常發生于基底節(殼核、蒼白球、丘腦和尾狀核)、皮質下白質(内囊和放射冠)以及腦橋。與這些部位相關的血管有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的豆紋動脈分支、Heubner回返動脈、脈絡叢前動脈、大腦後動脈的丘腦穿通支及基底動脈的旁正中分支血管。這些小分支發自于大動脈,因此特别容易受到高血壓的影響。另外,發生“腔隙性”腦梗死的部位常常是“終末動脈非吻合區”,換句話講,就是不同動脈供血區之間的部分,在這個區域内穿通支血管間不重疊,無吻合支。
導緻“腔隙性”腦梗死的病因?
圖 “腔隙性”腦梗死示意圖
引起“腔隙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圖 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食物
含有這些基因發生“腔隙性”腦梗死的機率會增加
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的罕見“腔隙性”腦梗死的疾病?
圖 A, CADASIL 圖 B, CARASIL
今天的幹貨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您有價值,讓我們一起打造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我是蘇蘇醫生,做有溫度、有知識、有情感的優質健康科普,歡迎關注我。所有科普内容、言論與所在醫療機構無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