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郵票那些事兒”系列連載文章我構思了兩年有餘,直到近段時間才抽出時間來寫。該連載文章主要講述從1840年英國發行的世界第一枚郵票到2018年這178年間發行的國内外郵票知識。以史實為基礎,以介紹郵票知識和相關故事為主線,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郵票問世後近200年的曆史,為我們解讀郵票的另一面,讓郵票曆史變成一部生活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領悟道理。
我寫的這個連載,不是小說,不是散文,僅是一部可以在輕松閱讀中了解郵票曆史的“書”,其中絕大多數内容都是史實。您若能仔細品讀,就可以與先賢們博古爍今,與文人騷客們煮酒論歌,還能夠從這些故事中,增長見識。
好了,讓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這個故事吧
姓名:羅蘭·希爾
綽号:郵票之父
性别:男
國籍:英國
出生地點:英格蘭伍斯特郡基德明斯特小鎮
職業:教師、政府職員、郵政高管
生卒:1795年12月3日—1879年8月27日
一切要從1836年的夏天開始,一位名叫羅蘭·希爾的英國人正在倫敦郊外的一個村莊避暑散步,見到郵遞員來到一所簡陋的農舍前遞信。但是收信的姑娘隻看了一眼信封,便将信還給了郵遞員,“對不起,本姑娘沒錢付郵費,這信我不收,愛咋咋地!”。郵遞員目瞪口呆,正準備發火。羅蘭·希爾趕緊過來替那位姑娘付了郵費,然後将信遞過去:“姑娘,現在你可以看信了。”誰知姑娘卻說:“謝謝,我已經知道信的内容了。”羅蘭·希爾被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你連信都沒拆開,怎麼知道裡面的内容?”姑娘回答:“我和外出的親人約好,如果他在外面一切平安,便在信封上畫一個圓圈,我隻要看一眼信封便知道了。”
在當時,郵資是按郵件送遞路程遠近和信件紙張數量分别逐件計算的,費用由收件人支付。按照規定,郵程在15英裡之内收費4便士;20英裡内收費5便士;300英裡内收13便士……據記載,一封從倫敦到愛爾蘭的信件就要花費一個普通工人月工資的兩成啊,當時隻有土豪和高富帥才敢玩這種奢侈遊戲。所以大衆也想盡辦法逃避郵資,諸如請人代送或拒絕收件、标記暗記等方法層出不窮。
這件事引起了羅蘭·希爾深刻思考,他于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叫做為《郵政改革——其重要性與現實性》的書,主張在英國本土郵件重量在0.5盎司内一律隻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并且由寄件人預付郵資,還提出用一種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付郵資,引起了廣泛響應。經過兩年的時間擺脫了層層阻撓該方案終于通過,決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實行。在此期間,英國财政部公開懸賞征求郵票設計圖案,收到了大約2100多件作品,但沒有一件被采用。于是,便采用了羅蘭·希爾親自動手設計的維多利亞女王登基時的側面肖像的圖稿。1840年5月6日印有英國女王的頭像,面值一便士的郵票正式發行,因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被稱之為“黑便士”,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就這樣誕生了。由于羅蘭·希爾對郵政改革做出了重要貢獻,并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而名垂青史。英國女王賜給他伯爵稱号,國際集郵協會尊稱他為“郵票之父”,許多國家還發行了紀念羅蘭· 希爾的郵票。
世界第一枚郵票誕生後的近200年裡,圍繞着郵票産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有曲折、有離奇、有意外、有必然,個中辛酸常使人們回味不已,如果看官還想繼續品讀,且聽下回分解!
集郵本子原創稿件
何國輝簡介:遼甯鞍山人,現居北京。有着25年郵币卡市場閱曆,對郵票錢币收藏、投資、鑒定有着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中國集郵報》、《集郵》、《集郵博覽》、《中國錢币》、《收藏》雜志等媒體上發表過數百篇文章。特别是對《貴州錯片》的研究上斬獲頗豐,一些文章填補了國内的空白。2009年出版了個人專著《中國郵票收藏投資解析》,該書在“收藏集郵類”2009年全年圖書銷售排行榜上名列第二。接受過《南方都市報》,《透望》雜志,《國際航空報》等媒體專訪。
作者:何國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