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消化功能比較低該吃什麼?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并有“内傷脾胃,百病由生”一說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也提出“養生要以脾胃為先”的觀點,并把脾胃稱為身體的基礎和軸心,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脾胃消化功能比較低該吃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并有“内傷脾胃,百病由生”一說。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也提出“養生要以脾胃為先”的觀點,并把脾胃稱為身體的基礎和軸心,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脾胃是身體的軸心
脾和胃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它們之間的關系卻極為親密。打個比方來說,胃像是一個糧倉,脾是運輸公司。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進行再次消化,取精華、去糟粕,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運至全身。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告訴記者,中醫認為,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脾胃是整體概念,包括整個消化系統。
更重要的是,脾胃好能長壽。以色列一項針對1258名70~82歲老年病人的研究發現,在排除老人身體活動量、人口學特征、營養等影響因素後,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死亡風險更低。
脾喜歡燥,不喜歡濕;胃喜歡規律,讨厭刺激,但壓力大、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喝酒、暴飲暴食、愛吃冰冷、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動、焦慮緊張……種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負。中醫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内最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濕”問題。另外,數據顯示,我國腸胃病患者約有1.2億,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較為常見,發病率分别為30%和10%。
脾胃不好幾大表現
仔細觀察膚色、五官、生活狀态,也能看出脾胃問題。
臉色發黃。王鴻谟指出,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與萎黃相反是黃胖,即面色發黃且有虛腫。
鼻頭暗淡。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髒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發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口唇無血色、幹燥。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副院長李志剛教授說,《黃帝内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于口”,就是說,脾胃有問題會表現在口唇上。楊力說,一般來說,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紅潤、幹濕适度、潤滑有光。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的嘴唇幹燥、脫皮、無血色,就說明脾胃不好。
睡覺時會流口水。《黃帝内經》中還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吞咽和消化,也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裡,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時會流口水。如果經常不自覺流口水,可從健脾入手,進行調理。
便秘。正常情況下,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各個髒器的津液,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緻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睡眠不好。古語講“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精神狀态不佳。張湖德說,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緻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