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做過8年時間的涉外接待工作,接待了1萬人次左右的老外,在工作的過程中碰到羊年和牛年的時候,對于中國生肖的翻譯往往會遇到麻煩。
英文中牛和羊是沒有總稱的,羊在英文裡面分成:綿羊(sheep)、山羊(goat)、羚羊(antelope)。牛在英文裡分成:黃牛(cattle)、水牛(water buffalo)、産奶的奶牛(cow)、用來鬥的公牛(ox)、性别是雄性的公牛(bull)。
看起來非常複雜,它們都是沒有總稱的,所以當遇到牛年和羊年的時候,外國人來到中國,他們會非常的迷惑,有的人中國翻譯羊年的時候用綿羊,有的用山羊,還有人用羚羊。有的中國人翻譯牛年的時候用水牛,有的用黃牛,還有人用奶牛。在中國人眼裡,這些翻譯都是正确的,但是在外國人眼裡,這就是完全不同的動物,他們會很想知道到底中國人指的是哪個動物。
根本原因不是說翻譯的人有什麼問題,而是兩個語言之間存在着差異。
我們中國人把所有叫聲是“咩”的動物稱為“羊”,把所有叫聲是“哞”的動物稱為“牛”。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的語言和文字發展優先于生物學的發展,所以我們很容易形成籠統的概念。
雖然,不同的牛和羊之間存在着生殖隔離,在生物學上甚至是遠親,屬于完全不同的物種。但是,在我們中國人眼裡,我們就是可以發現他們的相似之處,形成我們中國語言上的總稱。
在西方語言中,生物學的發展對于他們語言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已經存在了400年。所以,在他們語言中,根深蒂固地把這些在我們眼裡看起來相似的動物完全劃分成不同的物種,所以總稱也就不存在了。
接下來就是更加有趣的部分了,在英語中有兩個常見物種是有總稱的:一個是魚,一個是恐龍。為什麼這兩個物種會有總稱呢?
歐美人是普遍比較讨厭吃魚,除了北歐幾個少數的國家,大部分的西歐人對魚類并不感興趣,因為不感興趣,所以他們把水裡遊的這些動物,給出了一個總稱魚(fish)。
恐龍則是因為發現的時間非常的晚,從第1塊恐龍化石的發現到現在,總共的時間也不到200年。人們在一開始不了解這些骨頭的來源的時候,就給出了一個總稱恐龍(Dinosaur)。
那麼我在牛年和羊年,會怎麼樣跟外國客人翻譯這些動物呢?在我眼裡這是文化輸出的好機會,我會直接演給他們看,告訴他們所有叫聲是“哞”的動物在我們的眼裡是牛(Niu),所有叫聲是“咩”的動物,在我們的眼裡是羊(Yang)。并且告訴他們,他在中國遇到的所有中國人給他的翻譯都是正确的。
當你這麼解釋給外國人聽的時候,他會非常地感謝你,能夠帶給他來自于中國人的不一樣的思維方式,這會讓他對自己的中國之行感到非常滿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