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全民抗疫緻敬抗疫一線工作者

全民抗疫緻敬抗疫一線工作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20:11:09

近日,我住在奉賢柘林鎮新寺村的老家,早晨六點多,我趕到村裡做志願者。今天浦東、浦南區域在封控中,又一次展開檢測核酸。七點開始做檢測,村民已在靜靜地等候了,隊伍間隔兩米,足有五六百米長。村上的檢測點,包括外來人口,過二千五百人。

全民抗疫緻敬抗疫一線工作者(我身邊的抗疫故事我們村裡的年輕人)1

我們志願者都成了“大白”、“小藍”,開始不知道誰是誰。待到看見背上寫的名字後,我發覺不少是多年不見的熟人,還不乏我當年曾經教過的學生。

“老師,你當年教過我。參軍時還來送我。”聽着他親切的聲音,我想起,那年他讀初一,我就教過一年初中。他是廖志強,個子瘦小,坐第一排。我還朗讀表揚過他的一篇作文。他語文成績不好,病句、錯别字多。我表揚後,班長和好些同學不服。我說:“他寫出了自己感受的事情和細節,沒有套話。而你們的作文雖文從字順,可是缺乏自己的見解。”

今天站在我面前的他已是一條漢子,兒子都十八歲了。他和妻子一起回到老家,照顧老人。白天在村裡做志願者,已經十來天。他現在是一家集團公司的工人,也不用寫作文了,而他與妻子的志願者行動,是一篇最好的抗疫作文。

全民抗疫緻敬抗疫一線工作者(我身邊的抗疫故事我們村裡的年輕人)2

還有做外企管理者何旦英,她除了自己做志願者,還帶着正讀大學的女兒做服務。她說女兒本來話不多的,可現在懂事了,自己要求加入志願者隊伍。她在指定的崗位上一站就是一天,不叫苦,不叫累。她為女兒的行動感到欣慰。

在有序工作的志願者中,我還看見了小朱,我認識他的爺爺和奶奶。他在徐家彙開一家網絡公司,這次疫情嚴峻後,他就回到村裡做志願者。雖然他的工作很忙,互聯網的工作可以窩在家裡幹,但他還是決定封控前,回到自己老家,一則是看護老人,二則是村裡年輕人少,自己應該為家鄉出力。他從小一直生活在老家,讀書,學習,一直到長大成人。當抗疫進入最吃勁的時期,他放心不下家裡的老人,更想着為那片養育自己的故土效力。

全民抗疫緻敬抗疫一線工作者(我身邊的抗疫故事我們村裡的年輕人)3

曾經做過水手的朱國平,随萬噸巨輪四海為家,經曆風浪。現在他對志願者的工作十分熱心,來得總是比我早。每次村裡有需要,他總是先報到。他熱情健談,認識大多的村民。他認真地引導那些叔叔、孃孃們排隊;他攙扶老人、病殘者進綠色通道。看得出那是他在家裡養成的習慣,人們都誇他好。大海養成了他的大嗓門,大海也養成了他寬闊的胸襟。隻見他出現在各個點位指揮和引導,他耐心地重複着:請出示二維碼,沒手機的拿出身份證。一次,他發現一位口罩髒污的務工者,便上前攔住他,并叫人拿來新口罩給他替換,可見他的用心細緻。看着他的陽光樂觀,我想起鄭智化的歌:風雨中這些痛算什麼?擦幹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全民抗疫緻敬抗疫一線工作者(我身邊的抗疫故事我們村裡的年輕人)4

在我的老家新寺村,這樣熱心的志願者,不下三十位。那些日日夜夜守護着道口的大叔、大媽,他們說家裡安好,就出來做志願者。他們用樸實的行動,表達内心對家鄉的熱愛。他們的血液裡流動着故鄉情結。

我做了幾天志願者,盡管戴着口罩,依然能辨認出好多熟人!有的已經老邁,我們相互微笑、點頭、緻意,可發自内心的微笑從皺紋間,從眼睛裡溢出來,那是口罩阻擋不住的,那微笑流露着大家堅守抗疫的信心!

那個阿弟,那個恩德,還有那個貴明……二十年沒見的老朋友,二十年不是距離,兩米也不是距離。我們是一起成長的發小,同學。青春歲月的第一次酒,就是我們在一起喝的,喝出對未來的憧憬,喝出發小的友誼。我們約定,疫情過後,我們再盡興相聚。我期待着,老朋友的相聚,我們共同回憶往日的歲月,憧憬今天的向往。我們要唱起《祝酒歌》,唱出抗疫勝利的豪氣!

在排隊期間,有老人念叨,他們小時候,舊社會每年有霍亂瘟疫,好多人家死人。現在有黨和政府守護我們的晚年安康,我們要聽政府的,積極配合做好抗疫。那是他們的心聲,曆史與現實的對比,老人最有發言權!

電喇叭在通知:“大家做完檢測後,請馬上回家。”人們都應和着:“都回家,在家收拾。番茄、茄子的秧要種了,香椿頭要摘了,竹筍要挖了。”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春耕時節快要到了,期待着疫情平穩,大家開展生産勞動,農事不能誤……

我們村幹部們中的好些人,已半個月沒回家了,他們吃住在村委,連日連夜地指揮、安排,還要做許多具體的工作。他們都是本村的年輕人呀!祖輩、父輩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老人們互相都在說:這些孩子也真辛苦,誰家沒有孩子呢?我們要配合好他們。在基層一線,為百姓工作,就這麼辛苦!

我在志願者的行列中,我在老家的抗疫硬仗中,看着村裡的年輕人,無論是返回家鄉,當熱心的志願者,還是盡責的村幹部們,我深受感染和鼓舞。農民的基因,使他們默默地幹着,像老黃牛般堅韌地幹下去!他們的内心深藏着對故鄉,生養了自己的土地的熱愛。故鄉需要時,他們盡心盡力地投入抗擊疫情攻堅戰,他們義不容辭地為大家服務,就像守護自己的父親和母親!

作者:湯朔梅(奉賢區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

編輯:王雪瑛

策劃:王雪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