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自帶光環的行星?太陽系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大小相差很大,其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木星的體積是水星的26,000倍左右,質量是它的6400倍左右它們與太陽的遠近也不同,其中水星位于最内側,而海王星位于最外側,水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5800萬公裡,而海王星的遠在45億公裡之外,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八大行星自帶光環的行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太陽系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大小相差很大,其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木星的體積是水星的26,000倍左右,質量是它的6400倍左右。它們與太陽的遠近也不同,其中水星位于最内側,而海王星位于最外側,水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5800萬公裡,而海王星的遠在45億公裡之外。
那麼這8大行星的形成時間又是怎麼樣的呢?哪一顆形成時間最早?哪一顆形成時間最晚呢?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不容易考證,也不容易估算的事情。我們的太陽形成已經有了近50億年的時間,大約為49億年多一些,在之後的5億年時間中,八大行星基本上就都已經形成了。我們的地球大約形成于46億年前,但地球是一顆岩質行星,相對而言,質量更大的氣态行星形成的時間更早,一般認為木星的形成時間隻比太陽晚一億年左右,土星次之,天王星和海王星再次之,不過它們形成的時間應該都比地球更早一些。
而在這4顆氣态星球之外的4顆岩質行星中,我們的地球很可能是形成時間最早的,其次是金星火星和水星,這裡也是因為通常質量越大的行星,越需要較多的時間去積累物質,如果單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那麼我們可以将太陽系中的行星形成時間按質量大小來排列。
但是這樣認為未必是完全正确的,每個行星在形成的時候,其周圍以及軌道上的物質豐富度都是不一樣的,假如水星所在的軌道物質非常少而木星所在的軌道的物質非常多(兩者開始形成時的軌道不一定是如今的軌道),那麼水晶更快清理完自己軌道的物質之後還是那麼大,這時候木星還在清理自己的軌道,那就有可能水星形成的時間更早而木星要晚一些。
另外還有星體的撞擊作用,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剛形成的時候行星的數量高達100顆以上,由于這些星體的引力相互影響,軌道雜亂無章,所以有些星球難免撞到一起,或者被引力影響甩出原有軌道,經過長時間的碰撞融合驅離等才出現了一種平衡,形成了如今八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局面。但是在撞擊過程中有很大可能增加行星的質量,卻也有較小的可能減少行星的質量,因此單靠大小來判斷行星的形成時間,也并非完全正确。
總之,要考證太陽系内行星的形成時間早晚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人類現有的手段也做不到,目前關于行星的形成時間判斷隻有關于岩質行星表層的極少的證據,其他的論斷基本都是靠太陽系行星形成模型模拟推論出來的,并不完全準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