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時刻新聞
序春草綠,又到清明。作為中華民族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回家祭掃,在先輩墓碑前獻上一捧鮮花、敬上一杯好酒一直是國人心中的執念,這一莊重的儀式感似乎不容任何因素來打破。
但眼下,全國多地疫情再現,且呈現出點多、面廣、頻率大等特點,清明返鄉祭掃帶來的大面積人員流動與聚集,勢必會進一步造成新冠病毒傳染的高發風險。在國家花大力氣阻擊疫情,全力保衛大家生命健康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積極配合防疫政策,不添堵、不添亂。
也許,“雲祭祀”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說起“雲祭祀”,大家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來之時,清明節以“雲祭祀”的方式緬懷先人與先烈就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據統計,這一年湖南有260萬餘人參與雲端寄托哀思。
衡陽市市民打開“雲上清明”衡陽市石鼓區網上祭掃平台,點擊“免費創建網上紀念館”頁面,“雲”上寄托思念。
筆者認為,祭拜是為了寄托情感,緬懷先輩,這是清明節一直從古傳到今的精神内核,其實,隻要滿足心理情感的精神内核不變,又何必拘泥于形式?承載這份精神内核的儀式感完全可以跟随時代的發展進行“硬件更新”。
比如将思念先人的話語上傳到網上時空信箱,在線上為先人“點燃”一根蠟燭或獻上一束花,幾個親人家庭間視頻連線召開一場小型追思會……這樣的雲端祭祀,既守護了傳統,又引領了文明、綠色、安全的新風尚。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大量人員流動與聚集,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
“一點星星火,可毀萬畝林”。
其實,不止是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湖南近幾年早已開始倡議民衆在清明節期間開展“雲祭祀”或文明祭祀,因為“老思想”讓很多人在祭祀時會點蠟燭、燒紙錢、燃鞭炮。這使得清明期間曆來都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時期。栽一棵樹不易,等其長大要幾十年時間,但一場火災可以頃刻間讓一片樹林付之一炬。所以從保護生态環境的角度出發,“雲祭祀”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生态環境好了,不但可以讓逝者安息,還能澤福後代。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雲祭祀”沒有人流紮堆,沒有車流擁堵, 沒有煙霧缭繞,少了勞累奔波,多了綠色文明,這樣祭掃其實也挺好。
“雲上清明”的頁面。
今年,湖南各市州再次發出了非必要不返鄉祭掃的倡議書,提倡大家選擇網絡“雲祭祀”、代為祭掃等綠色方式。
掃碼即可關注“雲上清明”。
湖南省民政廳也推出了湖南省“雲上清明”網上祭祀平台,将提供網上祭祀,預約祭掃、代客祭掃、雲端接力、殡葬宣傳、殡葬地圖等,更具個性溫情化的祭掃服務要求。
“雲上清明 寄哀思”平台設置了“祭奠英烈”“祭祀親人”“緬懷袁隆平院士”三個頁面,可以看到湖南革命陵園、金陵城市綠化墓園、明陽山福壽苑 、唐人萬壽園 、潇湘陵園 、上善園園林式公墓 、浏陽福澤園 、浏陽萬福園 、甯鄉萬壽陵園 、袁隆平院士墓等實地場景,讓追思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時還可以點擊屏幕輸入親人的姓名,進行鞠躬、獻花、敬酒、放鞭炮等儀式,讓“雲祭祀”也充滿着儀式感、莊重感。
其實,不管現場祭拜也好,“雲祭祀”也罷,都可以寄托對先人和先烈的一種敬重與懷念之情,但是“雲祭祀”從心理上既滿足了民衆的祭掃要求,又能助力疫情防控,還能保護生态環境,可謂一舉多得。所以,筆者再一次呼籲大家,非必要不出門,“雲祭祀”家中做,這個假期,你也可以引領文明新風尚。
(紅網·燃青年工作室)
本文來自【紅網-時刻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