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說,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孔子杜絕了人性中的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一定要實現的願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孔子作為萬世師表,他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時至今日,他的思想與觀念仍在深刻地影響着每一個中國人。
現代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麼孔子的成就,會不會與他杜絕了人性中的四大弊病有關呢?
主觀猜疑,往往是影響人與人關系的主要原因。無論遇到什麼事,我們總是喜歡根據自己的經驗,而不是根據事實,從自己的角度對某件事或某個人作出主觀的判斷。這就好像《智子疑鄰》中的“智子”一樣,斧子不見時,無論鄰居做什麼,看起來或揣摩起來都十足像個賊一樣。用現代法律術語來說,這情況好像叫“有罪推定”。一旦尋到了斧子,鄰居看起來又一切都正常了。這就是主觀猜疑的壞處,許多誤會大多由此造成。
沒有一定要實現的願望,其實就是要我們學會“盡人事聽天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人必須清楚地認知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不要去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有時候,有些事并不是付出了就一定會有你想要的回報。該拼搏時盡力拼搏,該放手時就放手,我們可以控制自己,但有時卻改變不了任何事。
固執己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叫“封閉自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帥焉”,善于博取衆人之長,才能不斷地充實、提高自我。無論對錯,一味堅持己見,無疑是擋塞言路,自斷成長之橋。好學者當從善如流。
自私之心,人皆有之,亦人皆厭之。欲成大事,必得有朋相助。私心太重,則不能服衆,自然無人親近,最後落個孤家寡人。凡事若帶了私心,必失偏頗,影響判斷或處理方式、方法勢所必然。久而久之,自然人心離散,一事無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