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德宏特色文化

德宏特色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8 14:20:17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1

景頗族目瑙縱歌是景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民族節日。它是為祭祀景頗的太陽神“木代”而舉行的最隆重的祭祀活動,同時也是景頗族傳統的節日。每年的正月十五,三山五嶺的景頗族群衆都相聚在一起縱情歌舞,跳目瑙縱歌舞時,人少則上千,多時過萬,故又稱為萬人之舞。它包括多種異彩紛呈的舞蹈形式,舞隊排列成陣,舞步豪放有序,節奏激昂明快,表現出景頗群舞的高超水平。

2006年,"景頗族目瑙縱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景頗族目瑙縱歌,又稱“總戈”,意為“歡聚歌舞”,流傳于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聚居區,是景頗族最為隆重的傳統民族節日。景頗族是一個跨境而居的民族,在緬甸北部和印度北部居住有近百萬景頗族,國内外都舉行目瑙縱歌。而隴川縣是目前國内景頗族人口最多、目瑙縱歌傳承最為完整規範、最具景頗族代表性的地區。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2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3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4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5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6

目瑙縱歌産生年代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目瑙縱歌的最主要活動是跳目瑙縱歌舞,正式活動前,人們在舞場中心立起四根木柱,用來祭祀太陽和指示舞蹈路線。柱側置刀、矛,象征人民強悍剛毅的性格。根據目瑙舞起源于鳥類舞的傳說,在柱檔兩端設木雕犀鳥、孔雀各一隻。柱前立活竹高竿,表示生命常青。上方挂有橫匾,畫有景頗傳說中的起源地喜馬拉雅山。目瑙縱歌集景頗族文化為一體,涉及社會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集中地展現出景頗族的傳統文化,對景頗族的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價值。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7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8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9

随着時代的發展,目瑙縱歌節已成為景頗人民歡慶豐收的歌舞娛樂的民俗節日。目瑙縱歌節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現形式是目瑙縱歌。它包括蘇目瑙(招财慶豐收)、巴當目瑙(慶祝勝利)、定栓目瑙(慶賀新居落成)、結如目瑙(出征誓師)等十幾種。與目瑙縱歌配合的舞蹈動作雖然不多,但頓步擺肩的韻律鮮明獨特,是景頗族舞蹈的代表性動作。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10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11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12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13

舉行目瑙縱歌時,方圓百十裡有上萬人參加,大家同場共舞,氣氛隆重熱烈,極富民族感召力和凝聚力,又是加強民族關系、增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渠道。1983年,經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讨論通過,确立目瑙縱歌為德宏州法定的民族節日,時間為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日。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14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15

目瑙縱歌盛會現場,由“瑙巴、瑙雙”的領舞下盡情舞蹈,後面成千上萬名身着鮮豔節日盛裝的群衆摩肩接踵排成舞隊,随着敲響的木鼓踏着音樂鼓點變換着舞姿和隊形款款而舞,長刀铮铮、銀泡閃閃、彩扇翩翩……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16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17

在目瑙縱歌節中,主要展現的是景頗族同胞遠古的時候從喜馬拉雅山跋山涉水艱辛南遷的一個路線,沿着先人遷徙的路線圖,載歌載舞。

德宏特色文化(德宏非遺景頗族目瑙縱歌)18

女人們手舞花帕、扇子或花環,扭着腰肢,擺動綴有銀鍊銀泡的盛裝,翩翩起舞。男人們頭戴綴有紅纓珞的各色頭帕,手持閃閃發光的長刀,顯得英姿勃勃。踏着剛毅雄健的舞步,耳畔是高亢質樸的音樂,遠處伴有土炮的嘹亮,所見之處皆為人海,如此嗨的氣氛,一跳就停不下來!氣撼山河,不時發出“哦然!”“哦然!”的歡呼聲,這激昂歡騰的場面定會讓你留連忘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