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草炭”又名“ 泥炭”,亦叫作“ 泥煤”,是沼澤發育過程中的産物,由沼澤植物的殘體,在潮濕與偏酸性的環境而無法完全腐敗分解堆積而成。含有大量水分和未被徹底分解的植物殘體、腐殖質以及一部分礦物質。有機質含量在30%以上(國外認為應超過50%),質地松軟易于散碎,比重0.7—1.05,多呈棕色或黑色,具有可燃性和吸氣性,pH值一般為5.5~6.5,呈微酸性反應,呈層狀分布,稱為泥炭層。是沼澤發展速度和發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它是一種無菌、無毒、無公害、無污染、無殘留的綠色物質。
在農業上的應用
泥炭含有機質、腐殖質及多種營養元素,并有較大的持水與吸氣性能以及代崐性能,用泥炭制成的各類肥料,具有改土,對化肥增效和對植物生長刺激三大作用,效果明顯; 近幾年來, 由于我國城市綠化的加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泥炭營養土發展很快,在吉林、北京、遼甯、江蘇、雲南等省市先後建起了營養 土廠,生産 30 多種品種和牌号營養土、花肥和花藥,在近 200 種花木上使用, 取得明顯效果。泥炭營養缽也已開始生産應用,應用于蔬菜、林木和經濟作物育苗,具有育苗期短,成活 率高,促進作物早熟等。
因"泥炭"本身就已經是無公害的綠色肥料,用泥炭生産的各類生物菌肥、高效有機無機複混肥料,具有長效、無污染、無公害、無殘留等優點,對種花、種草或種植其他農作物的土壤,如有闆結、硬化等現像,隻要加入适量"草炭"便可恢複并提高土壤的持水、通氣和保肥的能力,又能增加營養成份,從而提高産品質量,達緻更佳的經濟效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