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史上學霸都是怎麼煉成的

史上學霸都是怎麼煉成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03:16:12

史上學霸都是怎麼煉成的(學霸是怎麼煉成的)1

緊張的高考過後,“成績怎麼樣”“分數夠上好大學了嗎”“報考志願怎麼填”……無疑成了柯橋家長們茶餘飯後談論的重點。近日,記者的朋友圈流傳着這樣一句話——“父母是醫生的家庭多出學霸”。比如,魯迅中學高考成績第一名,其父親是中心醫院分院的醫生;柯橋中學高考成績第一名,其父母均為中心醫院的醫生,還有一位考了689分的學生,父母也都是醫生。

無獨有偶,最近網上也流傳着這樣一條充滿戲劇性的消息——“驚聞浙江省2019年高考成績前三的家長都是在醫院上班的”,該消息稱,今年浙江省高考成績第一名是青田醫院職工的孩子,省高考成績第二名是溫附二育英兒童醫院職工的孩子,省高考成績第三名是蒼南縣二醫(即龍港醫院)職工的孩子,為此,該消息發布者還戲谑道,“歡迎大家投身醫學事業,說不好以後孩子就能邁進清華、北大的校門。”

“醫學家庭多出學霸”這一話題,是偶然性,還是有其合理性所在?為此,記者采訪了柯橋多名“學霸”及老師、家長等,雖說該結論戲谑、偶然的成分占絕大多數,但是在采訪中,當事人均表示,醫生這一職業所特有的對科學的執着精神、對醫學的嚴謹細緻、拿手術刀時的沉着冷靜等品質,确實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習慣養成。此外,醫生家庭雙親多值夜班,使得孩子的自律性較強。此外,這幾位柯中、魯中的學霸在某些方面還是有着共同特點的。

思考比作業重要,用腦比用手有效

“‘用腦思考’永遠要比‘用手答題’來得重要,沒有思考和反思,就相當于是在原地踏步。”在采訪中,魯迅中學高三(15)班的孫樂濤說道,比如老師在講授知識點的時候,很多學生會選擇拿筆記下,而這恰恰省略和錯失了最好的“思考環節”,這就顯得得不償失了。此外,孫樂濤也表示,自己會每天分出一部分時間花在知識點的整理和分析上,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清除無效數據”“攻克薄弱點”“消化知識點”的過程,“而很多同學都忙着去完成作業,而對這一方面的思考和反思寥寥無幾。”據了解,今年高考孫樂濤以語文132分、數學135分、英語138分、政史地300分,總分705分的成績成為魯中第一名。

而今年高考柯中的第一名,以總分711分位居全市第一的學霸——柯橋中學高三(1)班的蔣涵,同樣也是如此。在老師眼裡,蔣涵不屬于那種很刻苦的學生,但是獨立思考和發散性思維的能力很強,能舉一反三。說起她的學習秘笈,“善于思考”首當其沖,她善于總結歸納,常常能把書本上的知識“納為己用”,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格外注重“費效比”,多出來的時間就是看書

首先,我們在這裡需要引用到“費效比”這一概念,所謂“費效比”,就是投入費用和産出效益的比值。投入少,産出多,費效比就低;投入多,産出少,費效比就高。費效比越低越好。同時,費效比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它還體現了成本核算、過程控制、細節管理、量化分析等科學管理理念,是從投入與産出的全過程精确管理中提高建設效益的可靠方法。

縱觀高考學霸間,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費效比”較低。“我們家蔣涵,小學的時候從不帶作業回家,初中9點前就入睡了,高中的時候也不折騰到很晚。”蔣涵的母親、中心醫院耳鼻咽喉科醫生王瓊女告訴記者,在她看來,女兒在課業時間上的花費不算是很多的那種,但是效率極高,這也源于其“做一件事情便萬分投入,精神相當集中”的學習習慣。而每次課業完成後,蔣涵都會選擇看書,保持着每周看兩本書的習慣,《魯迅雜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簡愛》《神曲》……古今中外的各類嚴肅文學作品,什麼都看。

同樣注重“費效比”的孫樂濤也是如此,非常會合理利用時間,“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需要什麼,我就去看什麼,由需求引導和決定我的思想。”孫樂濤說道,非常反對被外界某些因素“牽着鼻子走”,需求和目标明确了,效率就上去了。而多出來的時間,看書和書法就成了孫樂濤最大的興趣愛好,“這幾天高考結束後,我自己就在研究訓诂學了,還挺有意思的。”

家庭和學校學習氛圍好,學習非常自覺

“在我看來,學習氛圍還是相當重要的,有良好的競争、有互相合作幫助、關系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是孕育出學霸的土壤和培養皿。” 蔣涵的班主任王立軍告訴記者,在自己教授的曆屆學霸當中,學習習慣好、心态好的學生往往成績出衆,因為這些學生往往靜得下心去鑽研思考、沉得住氣又不浮躁、碰壁後還能愈挫愈勇等等。“考試嘛,永遠沒有常勝将軍,這時候心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王立軍表示,這時候靠學生自己調節是一方面,靠周圍環境渲染也是一方面,好的學習環境,适當的競争意識能激發學生更高、更快、更強的鬥志及永不屈服的意志,學生間和諧的關系和互幫互助的精神同樣也有促進作用。

學校氛圍是一方面,家庭氛圍也不容忽視。“我們都很民主的,越是強制性反而效果适得其反。”蔣涵的父親、中心醫院肝膽外科醫生蔣月林笑着說道,學習的主動權還是要放在孩子手裡,做家長的,把大道理、大方向和孩子講通了就好,就好比是“授人以漁”,可千萬不要“隻授魚不授漁”。“把孩子的缺陷矯正、性格培養好了,接下來的一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蔣爸爸補充道,這不,高考結束還沒幾天,蔣涵又在家裡研究大學裡的“高等數學”了,“真讓我有點哭笑不得。”

同樣的,在孫樂濤家中,亦是如此。“我爸爸學業上不怎麼管我的,而更多的則是對我在心理壓力上的疏導,這讓我很感覺很好。”孫樂濤說道。

“最了解自己的,永遠是你自己。”在采訪中,孫樂濤說道,老師所教授的,必然是針對班裡的絕大多數人,而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所以有些要聽有些不用聽。

蔣涵的父母很反對鼓勵性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長會跟孩子說,這次考試第幾名就獎勵什麼什麼,這個我是不同意的,學生讀書、醫生治病本來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談獎勵,這性質就變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