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傳統文化要勇于跟當代生活接軌

傳統文化要勇于跟當代生活接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11-12 01:29:56

傳統文化要勇于跟當代生活接軌?作者:楊金志2016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傳統文化要勇于跟當代生活接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傳統文化要勇于跟當代生活接軌(傳統文化就要活在當下)1

傳統文化要勇于跟當代生活接軌

作者:楊金志

2016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當時得知這個消息,我感到很振奮。正如中國申報的項目名稱所闡明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長期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并且,中國人長期而廣泛地運用二十四節氣來指導生産、生活、文化、社會活動。二十四節氣入選“非遺”,實至名歸。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理當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與此同時,我也感到,我們更要有所擔當,有所傳承。包括二十四節氣在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是“遺産”,更是“活物”。它們不應當被當作“古董”高高供起,也不應當被簡單、機械、淺層次地“複古”。老房子長久不住,哪怕粉飾得再華麗,也會不可避免地朽壞。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融入現代社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需要面向孩子、面向未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文史、詩詞、書畫、節氣、器物、建築、科學技術等,它們之間有不同,但更多的是緊密聯系、互為支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不能割裂地看待它們。譬如,二十四節氣與古典詩詞,兩者之間就有着天然而深厚的聯系。“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節氣歌》不就是節氣與詩歌的完美結合嗎?

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需要符合現代的生活和語境。我是一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堅持陪孩子一起讀古詩詞。在過去的幾年裡,我還持之以恒地在做一件事:每天,根據當時當日的節氣和時令,選取一首古詩,給它配上精簡有趣的解讀。這些解讀文字,随即發表在我的微信公号“大詩兄說”上面。最近,這些文字結集出版為《給孩子的節氣古詩詞》叢書,頗受讀者歡迎。我認為,“節氣 詩詞”的現代解讀,是一種文化交叉、文化融合,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創新。讓古典詩詞來做二十四節氣的經典“說明書”,十分必要,大有可為。

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融合解讀,不是苦差事,相反,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有意義的事情。溫故知新、舉一反三,這其中值得我們發掘的東西太多太多。一旦進入其中,你就會感覺進入了一座寶庫、一座百花園。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于節氣和時令的感悟,豐富細膩、博大精深。就以蘇東坡為例,“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各種動植物從“沉睡”中醒來,《惠崇〈春江曉景〉》被選入《給孩子的節氣古詩詞》春季卷“驚蟄”篇章;“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這是入選“大暑”篇章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因為農曆六月二十七日正值“大暑”節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佳節在“秋分”節氣之中,《水調歌頭》因此入選;冬日裡,天上孤鴻“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這首《蔔算子》作于宋神宗元豐六年十二月,當在“小寒”節氣中。

不僅是蘇轼,曹操、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辛棄疾、李清照、納蘭性德……這些偉大的詩人行走天地之間,春華秋實、夏蟲冬雪,都無比詩意地呈現在他們筆下。

現代科技的發展一日千裡。在智能手機時代,“刷屏閱讀”“碎片化閱讀”和音頻、視頻、圖片閱讀大行其道。這并非洪水猛獸。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需要适應讀者閱讀習慣的轉變。譬如,中國古典詩詞大多短小而隽永,正适于随時随地的“碎片化閱讀”。《給孩子的節氣古詩詞》通過精心的編選,把看似“碎片”的詩詞,通過“節氣”這條時間線,有機地連綴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而有邏輯的系統;這套書還精選數百張精美圖片和書畫,将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大大增進讀者的閱讀興趣。

我們始終要記住的是,改變的是形式和載體,不變的是内核,“内容依舊為王”。《詩經》《史記》這些偉大作品誕生的時候,它們是寫在竹木簡上的,後來它們被印刷在紙張上,現在它們被裝在手機裡、展現在指尖和屏上。如今,很多人都覺得“10萬 ”很了不起,但其實,真正偉大的著作,從古至今,它們的閱讀量一定是“十億 ”。優秀的傳統文化,活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中,是我們與生俱來、薪繼火傳的文化基因。

己亥年春節近在眼前。在一年一度中國人最盛大的傳統佳節裡,讓我們一起,把當代人的身影和生活印刻在世世代代傳承的中華文化習俗中去。(楊金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